|
標誌性建築是一個城市的人文符號。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就像舊上海的標誌是外灘和南京路上的洋房,如今新上海的標誌則是東方明珠電視塔。舉世聞名的文化名城北京當然也不例外。
説起舊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人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紫禁城。城的南面有一座城樓,叫做天安門。天安門原名“承天門”, 建於明永樂十五年(1417),是明清兩代皇城的正門,位於北京中軸線和東、西長安街的交匯處,面對廣場。天安門沿用的是唐代皇城正門的舊稱,城門五闕,為三層重檐木結構牌樓,由江蘇吳縣木工蒯祥設計。天順元年(1457)被焚,成化元年(1465)重建後,為9間門樓,明末又遭兵焚。清順治8年(1651)重建。由城基、城臺和城樓3部分組成,城基是1.59米高的漢白玉須彌座,城臺高14.6米,是將每塊重24公斤的城磚用石灰、江米汁灌築而成,有五個拱形門洞。城樓為重檐山廡殿頂建築,八角檐角分上下兩層,城樓東西寬9間,南北進深5間,“九五”之數暗示帝王的尊嚴。共有向南的菱花窗門36扇。窗門下部是木雕裙板。大殿周圍有矮墻,墻內有白玉欄杆環繞城樓。城樓上有黃色琉璃瓦。正脊和垂脊有10個吻獸,傳説這是“九脊封十龍”。改建後稱“天安門”,總高33.7米。門前有一條小河,稱金水河,河上有五座石橋,稱金水橋,其藍本原是元皇城的周橋,周橋的設計和主持者是河北曲陽石橋楊瓊。每座橋正對一個城門券洞,正中一座橋身稍寬,是天街禦衢的一部分。從前只有皇帝通行,又稱禦路橋,橋是蟠龍花柱的石欄杆,西邊的橋為荷花花紋的玉石欄杆。金水橋兩邊各有一座小橋(勞動人民文化宮和中山公園前的橋),稱公生橋。中間門洞內外,各有一對漢白玉華表,華表高9.5米,頂端各有一隻石獸,叫做“望君歸”。下邊橫插著雲板,石柱上雕刻著雲龍。門前有兩對石獅,左邊的雄獅在戲弄著繡球,右邊的雌獅撫摸幼獅。明、清兩代在此舉行“頒詔”儀式。在天安門堞口正中設立宣詔臺,用一個木雕的金鳳銜著皇帝的詔書係下來(明代是用龍頭竿以彩繩係下來),由禮部官員托著“朵雲”來承受。然後,送往禮部,用黃紙謄寫後,分送各地,頒告天下,稱為“金風頒詔”。清宣統三年(1911)十二月二十五日,隆裕太后頒布溥儀退位詔,“頒詔”儀式也在天安門舉行。皇帝冬至到天壇祭天,夏至到地壇祭地,孟春祈谷,仲春耕田,以及皇帝大婚和出征等隆重典禮,都要從天安門出入。1949年10月1日,伴隨著開國大典的禮炮鳴響,天安門成了新中國的標誌,其圖案還進入了國徽。“我愛北京天安門”成為億萬人民熱愛祖國的共同心聲。1952年8月進行了大規模修葺後,天安門為朱紅色城墻,柱廊檐下有8個直徑2.7米的大紅宮燈。並在兩邊建起觀禮臺。觀禮臺面積7300平方米,可容納2200人。1988年1月起城樓向遊客開放。站在城樓上極目遠眺,繁華的都市盡收眼底,東方古城的勃勃生機讓人感到無比振奮。
説到天安門廣場,就不能不説到巍峨雄偉、莊嚴樸素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廣場中央的紀念碑是根據第一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決議建立的,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座重大的紀念性建築物。紀念碑的佔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有兩層月臺,四週有臺階和欄杆,正中有大小兩層須彌座承托碑身。碑的總高度為37.94米。碑體共使用了一萬三千余塊大小花崗石和漢白玉石料,碑頂造型採用了傳統的民族形式。碑的正面向著天安門,上有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字,碑身背面是周恩來總理題寫的碑文。圍繞碑座四週的十塊大理石浮雕,總長40.68米。除北面兩側的兩小塊作為正中浮雕的裝飾外。其餘八塊都選取了中國近代史有代表性的史實雕制的。面對“虎門焚煙”、“金田起義”、“武昌起義”、“五四運動”、“五卅運動”、“南昌起義”、“敵後抗日遊擊戰”和“勝利渡江”的浮雕畫面,人們仿佛看到了無數英烈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身影,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和安寧。
人民大會堂是天安門廣場上最有代表性和最大的建築,中國國家博物館、毛主席紀念堂也頗有特色,還有一個建築不能不提,這就是國旗旗座。在天安門廣場上,它同樣是中外聞名萬人矚目的地方。建國伊始到改革開放之前,旗座不大,也很普通,就是一個漢白玉欄杆圈住的旗桿,沒有固定的護衛,也沒有隆重的升降旗儀式。現在不同了,旗座擴大為一組完整的建築,有層次,有裝飾,有風格,有氣魄,與整個天安門廣場渾然一體。每逢節日紀念日和規定的日子,伴隨著東方日出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只見萬道霞光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旗護衛隊在“歌唱祖國”的樂曲聲中,列隊從天安門正門走出,鏗鏘有力的腳步、威武雄壯的隊形,颯爽英姿的神態,整齊劃一的動作,處處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大家風範,顯示著共和國的強大無畏。國歌聲中,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升起,在場觀眾無不熱淚盈眶,激動萬分。為了觀看升旗,很多人從祖國四面八方趕來,有的人甚至通宵等候。為了方便大家,在旗座兩旁設立了電子顯示牌,準確地預告每天升降旗時間。
其實,城市的標誌性建築不僅僅是一兩處,往往是一組甚至更多,形神兼備地能夠從不同側面將一個城市的氣質體現出來。可以説,北京的標誌性建築無論從數量、品質、美感、風格、特色,都堪稱中國第一。
全國各地的孔廟很多,自然數孔子家鄉的最為著名,規模也最為宏大,但北京的孔廟規模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應該是第二大先師廟。首都博物館位於北京東城區國子監街孔廟內,是國家主辦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50年代末開始籌備,1981年正式成立,館內收藏有近20萬件北京地區出土及傳世的珍貴文物.包括石器.青銅、陶瓷、書畫、玉器.古錢幣.碑帖、文房四寶.工藝品等。“北京簡史陳列”和“革命文物陳列”常年性展出,也經常舉辦歷史和民俗專題展覽。
北京還有一處古樸的標誌性建築,這就是位於東城建國門立交橋南側的古觀象臺。在車水馬龍的現代化都市中心,灰色厚重的觀象臺格外引人注目,它建於明正統7年(1442年).是世界著名的古天文臺之一,原名觀星臺,清朝時改為觀象臺。1900年八國聯軍進京,將天文儀器全部搶光。直到1921年後才陸續歸還。從1442年—1929年,這裡保持了487年連續天文觀測記錄,這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解放後,古觀象臺多次維修,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現在臺上陳列清初製造的大型銅制天文儀器.有璣衡撫辰儀、象限儀、天體儀。黃道經緯儀、地平儀、地平經緯儀.記限儀.赤道經緯儀等八件。這些儀器鑄造精密.造型美觀.採用西方標準。保持中國傳統,現在仍可以使用。
你隨便問一下中老年朋友,什麼是上個世紀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前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他們都會深情地説起首都十大建築。當時修建的人民大會堂,中國歷史、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民族文化宮,民族飯店,華僑大夏,釣魚臺國賓館,農業展覽館,北京火車站和工人體育場國慶十大工程,集中了政府執政為民的意志和廣大群眾的智慧,容傳統風格與現代精神與一體,迄今仍然是首都的驕傲。
現在高層、超高層(100米以上)的建築在北京的舊城內外都有分佈,新建標高50米以上的建築,幾乎年年都有發展。玉淵潭湖畔的中央電視臺發射塔建於1987年,總高度達405米,成為北京城市規劃內的最高點,整個建築體型端莊,穩重而有變化,建築輪廓線完整,造型新穎。京廣中心大廈位於呼家樓路口的西北側,是北京第一座超高層鋼結構工程,也是當前全市最高的建築,總高208米。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位於建國門外大街大北窯立交西北側,佔地12公頃,總建築面積達42萬平方米,是北京目前規模最龐大的綜合性建築群體,並被認為在世界特大貿易中心建築中名列第三。京城大廈也是利用外資建造的現代化超高層建築群體,位於朝陽區亮馬河畔,佔地2.5公頃,總建築面積13.5萬平方米,主樓五十二層。除了以上綜合體建築外,近年還建起了亞太大廈、北京穆斯林大廈、亞洲大酒店、亮馬河大廈、城鄉貿易中心大廈、華威大廈、北京港澳中心、北京國際科技會展中心等多功能的綜合體建築,成為北京城市大型公共建築向著現代化推進的顯著標誌。
隨著申奧成功,一大批除了奧運場館之外新的標誌性建築正在規劃和建設當中。即將屹立在東城的財富中心就是其中之一。這是中央商務區(CBD)一座現代化的城中之城,設計有寫字樓、酒店、商店、會展和公寓等。財富中心由5棟超高建築組成,建築面積數萬平方米,由德國GMP建築師事務所進行整體設計,澳大利亞柏濤建築師有限公司進行細化設計,英國奧雅納工程顧問公司進行結構及機電設計,機械工業部設計研究院進行施工設計。這座城中城還將在裙樓頂部設立屋頂花園。北京財富中心預計2007年全部竣工,成為迎接奧運的亮麗工程。
標誌性建築並非只是大樓,還包括道路景觀的建設。四元橋至四惠橋一段因毗鄰首都機場而成為北京新的迎賓大道。這段路是中外賓客下飛機後進人首都北京的主要通道,也是通往奧林匹克公園的主要道路。作為2003年北京又—項重點工程,改造後的新迎賓大道展露出磅薄氣勢和壯美景觀。
迎賓大道北起四元橋,南至四惠橋,向西進國貿橋,與長安街相接,全長約11公里,是包括土建、綠化、照明、水景等項目的綜合景觀工程。大道的道路綠化面積達58萬平方米,豐富的植物品種和色彩搭配,形成了完整的景觀層次序列。在迎賓大道旁裝有長240米、高40米的亞洲最大音樂跑泉。音樂跑泉有165個噴頭,300多臺潛水泵。音樂跑泉的設計,以電腦智慧編輯代替噴泉的傳統技術。高達40米的音樂跑泉,經過流體力學的精確設計,加上縱橫的水景構圖及照明,噴泉水柱隨著音樂節奏跳躍變幻。細密的水柱在陽光下形成絢麗的彩虹,在夜晚的燈光照射下,水幕五光十色、異彩紛呈。
迎賓大道沿線,設計了豐富的園林雕塑小品;有12米高的人造石藝“丹鳳朝陽”、再現三星堆青銅器文化的“今昔互望”,有表現三位古裝仕女的鍛銅“踏花歸來馬蹄香”、表現森林之夢的“綠色祈禱”,還有描寫美神下凡的“美神來訪”、青春少女的“飛翔之夢”、駕車疾馳的“動感青年”等。
迎賓大道的植物景觀設計像—條綠色的紐帶,將按照中華民族古老的“金、木、水、火、土"五大主題段落連為—體,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五行中的“亮金”路段是四惠橋至國貿橋,是CBD的重要走廊,景觀設計用平直的景墻、靜靜的水景、亮麗的燈光、整齊的植物,構築了繁榮與秩序。在景觀設計中,曲折的道路廣場與綠樹島組成景觀的中心,廣場空間開闔有序,花木繁茂,並設有景墻及休息座椅。廣場外的地形起伏,有木質小徑及廊道穿行其間,情趣盎然。迎賓大道的過街橋、立交橋及重要節點,都進行了重點照明設計,呈現出燈火闌珊的現代化大都市璀璨夜景。
新的文化設施應該是城市標誌性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建設中的國家大劇院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側,構思新穎造型別致的主建築已經顯現雛形。著名的北京音樂廳也在改造之中,而改造後的天橋劇場已經交付使用。天橋劇場一直是舞蹈表演的固定劇場,特別是芭蕾舞的演出。人們都還記得“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演出的盛況,也還記得外國芭蕾舞團在這裡的精彩演出。張藝謀導演的新編舞劇“大紅燈籠高高挂”為工程完工增添了濃濃的新色彩。
交通樞紐同樣是城市的重要標誌。東直門地區作為北京的東大門,每天客流可達10萬人左右,高峰時還要多。不久的將來,這裡將建成亞洲最大的交通樞紐。該交通樞紐位於東直門立交橋東北角,西起東二環路東側,東至察慈小區西側規劃路,南至東直門外大街,北至項目規劃路,佔地面積約3公頃。交通樞紐地上一層為公交站層、地下一層為人流轉換層、地下二層為城市鐵路終點站、地上為兩萬平方米的綠化廣場。地鐵與城市鐵路也有地下通道相連。交通樞紐中設計有公交車站及停車場、長途汽車站及候車廳、小公共汽車站、出租汽車站、自行車停車場及社會停車場等。同時,西直門交通樞紐也在建設之中,同樣氣勢磅薄,規模宏大。
伴隨著北京現代化建設的步伐,首都的標誌性建築將越來越多,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我們相信,這些新的標誌性建築將體現出強烈的民族風格,與傳統的標誌性建築和諧相處,組成新北京的亮麗風景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