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遠概況
撫遠縣地處黑龍江、烏蘇裏江交匯的三角地帶。東經133 40'—135 5'20〃,北緯47 25'30〃—48 27'40〃之間,是我國最東部的縣級行政單位,也是我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被譽為“太陽的故鄉”。轄區面積6262.48 平方公里,邊境線長212公里。東、北兩面與俄羅斯隔黑龍江、烏蘇裏江相望。縣轄五鄉四鎮,一個縣屬國營農場,一個縣屬國營漁場,69個行政村,102個自然屯,總人口12.6萬。境內還有前哨、前峰、二道河子三個省屬國營農場。
撫遠縣有良好的資源和生態優勢。自然環境優美,境內有國家級三江濕地自然保護區。每人平均耕地、水資源位於全國前列,綠色食品開發已形成規模。境內有大小河流56 條,湖泊泡沼700多個,共有魚類21科105種,經濟魚11科34種,是我國東北特種魚類最全、産量最多的地區。2003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鱘鰉魚之鄉”“中國大馬哈魚之鄉”。
撫遠位於寒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區,冬季漫長寒冷,夏季溫暖濕潤。年積溫在2300℃左右,無霜期一般在115—13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650毫米左右。我縣地貌大部分為河流一級階地,地勢走向為由西南向東北緩緩傾斜。地勢平坦,平均海拔50米,最低處為34米,最高點兩角山海拔279.1米,全縣分丘陵漫崗、低漫崗平原、沖積低平原和江河氾濫地四種地貌。據83年普查資料表明,土層厚1.0m,表土質地為黑土沙壤,有機質含量13.5,pΗ值5.2--5.9;下部為白漿土,有部分地塊為粘土。土壤肥沃、類型較多。主要土壤類型有暗棕壤、白漿土、草甸土、沼澤土和泥炭土,共有5個大類,12個亞類,12個土層,12個土種。其中:草甸土佔47.1%,白漿土佔39.9%,沼澤土和泥炭土各佔5.9%和1.8%,暗棕壤佔1.2%。以上5種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為13.55%,土壤理化性質較好,適於農作物生育。現有耕地總面積268萬畝。耕地開發歷史相對較晚,土壤適耕性強,種類多為泥炭型、草炭型和黑油砂礦質類型,通透性好,理化性質穩定,PH值在6.5-7.0之間,呈中性微偏酸性。
撫遠最大的優勢在於得天獨厚的地緣位置,是我省唯一與俄遠東中心城市哈巴羅夫斯克相對接的國家一類口岸,航道距離僅65公里,也是黑龍江省江海聯運的始發港。
撫遠縣域旅遊資源豐富,且風格獨特。其中有最早將太陽迎進祖國的烏蘇鎮、充滿神奇色彩的白四爺廟、古老的金明文化遺址、神秘的沼澤景觀、珍奇的塞北野荷、極具魅力的界江風光、獨一無二的魚類觀賞等。最負盛名的當數東方第一哨烏蘇鎮。1984年9月,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同志親筆為烏蘇鎮哨卡題寫“英雄的東方第一哨”,並立碑于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