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9日,首屆仙岳山福德文化節將在金秋剛剛重修落成的仙岳山土地公廟舉行,福德文化將在鷺島激情舞動。屆時,除大陸的信眾和學者將與會外,臺灣也有49個宮廟、300多位信眾和學者將漂洋過海而來,共襄盛舉。
首屆福德文化節現場。
首屆仙岳山福德文化節,已批准納入由中華文化聯誼會、福建省文化廳、廈門市政府主辦的2008年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暨歌仔戲展演活動,作為藝術節的系列活動之一。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福建省海峽文化研究會、廈門市中華文化聯誼會、廈門市社科聯、湖裏區政府、湖裏街道為聯合主辦單位,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塘邊宮廟管委會為承辦單位。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湖裏區臺聯會、湖裏區文聯、臺灣臺南市文化協會、臺灣臺閩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等為協辦單位。因此,文化節雖然是首次舉辦,但是規模不小,將有省市領導、湖裏區領導、大陸學者、臺灣及金門信眾、臺灣及金門學者、廈門信眾,共1500人參加。同時,文化節的活動內容極為豐富,既有土地公民間信仰研討會這樣的專業研究型高端會議,也有兩岸土地公廟交流座談會這樣的經驗交流會議,還有歌仔戲《土地公傳奇》等藝文演出,活動內容豐富。這使文化節成為了高研究水準、高文化含量,對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具有強大推動作用的一項不可錯過的盛事。
舉辦這一盛會的地方是向來以其俊秀聞名鷺島的仙岳山。仙岳山,又稱南山,位於廈門島地理中心。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半山之麓,是頗有名氣的仙岳山土地公廟,其地處廈門市湖裏區湖裏街道塘邊社區居委會轄區,當地人俗稱“塘邊半山土地公廟”。每逢農曆初二、十六,這裡人頭攢動,香火鼎盛,吸引了大批的香客和信眾。
仙岳山土地廟歷史悠久,據傳始建於宋,但因歷史久遠,確鑿的建造之期,顯然已渺不可考。改革開放後,廈門成為經濟特區,湖里正是廈門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地處廈門改革開放的發祥地,半山土地公廟在迎來四海客商之際,也迎來了自身發展的契機。臺商、眾多企業家、廣大信徒獻款、獻物支援寺廟重修。
重修的仙岳山土地公廟氣勢恢弘、流光溢彩,薈萃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木雕、石雕、剪瓷雕等諸多閩南傳統工藝。全廟建築面積達數千平方米,為目前海峽兩岸最大木結構土地公廟,依山勢而建,由下而上共四進。主殿為三開間二重檐歇山結構,供奉福德正神和文、武財神。主殿的土地公神像和文、武財神神像為整段香樟木圓雕,土地公神像直徑1.86米、高2.56米,為各地現有木雕土地公神像之最。主殿、前殿的大門也極富特色,均用成片進口香木製成,門神直接雕刻于門板之上,0.16米厚的雕像直接凸顯于0.24米厚的門板之上,渾然一體。仙岳山土地公廟的構件、裝飾大量採用各式各樣的石雕,具有濃郁的閩南特色。廟宇屋脊上還大量運用了剪粘工藝,或盤龍,或翔鳳,無不生動逼真,色彩斑斕。
如此豐厚的文化底蘊、如此多樣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在一座廟宇上的展現,將在9月19日首屆仙岳山福德文化節當天,為兩岸學者、信眾,為閩南文化的熱愛者們絢麗綻放。而福德文化也將因仙岳山而奔放、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