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春潮傳四海 中華文化耀五洲

時間:2010-02-22 10:08   來源:人民日報

  內涵豐富的祝福

  外國政要看重春節,期望借節日的“春風”加深華人社區與當地的文化融合,進一步表達與中國合作的願望

  “我要向中國政府和全體中國人民致以節日祝賀。我希望巴西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在新的一年裏得到進一步發展,並且反映在我們兩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的積極交流上。”巴西總統盧拉向巴西利亞華人華僑協會發去的賀信頗具代表性,“在中國傳統新年臨近之際,我誠摯地祝願所有在巴西國土上的華人華僑生活幸福、工作順利、事業昌盛。我還要向全體華人華僑為我們國家的進步和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表示感謝。毫無疑問,你們的工作能力,你們與巴西民眾的和睦相處,已經成為我們國家進步的因素之一。”

  很多國家的領導人借春節祝福向華人華僑表示問候。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在賀辭中對活躍在日本的華人華僑表示了感謝,感謝他們對日本社會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英國首相布朗表示:“在這吉祥之年,政府將與英國蒸蒸日上的華人社團繼續攜手,推動雙方共同秉承的重勤勞、進取、團隊合作、親情的價值觀。”

  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上升和華人華僑在所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中地位作用的不斷提高,中國春節的海外影響已經不僅局限在民間,而且受到各國政府和社會主流越來越多的關注。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在新年前夕專門發表賀辭或演説,向所在國的華人華僑拜年,致以新春的祝福已經逐漸成為一種慣例。

  “虎年説虎”,外國政要不約而同地在新春賀辭中托“虎”言志。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月10日在歐盟總部大樓向中國人民拜年時説,老虎是一種很勇敢的動物,虎虎生威。相信歐中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能夠實現“虎年一躍”。鳩山由紀夫在賀辭中説,希望虎年的中日關係能夠如他的賀辭一樣,更加虎氣騰騰,不斷發展。

  上海世博會成為今年新春寄語的重要內容。鳩山由紀夫表示期待以上海世博會為契機,日中兩國能夠擴大交流的領域,增進了解。布朗表達了對上海世博會的期望。法國總統薩科齊表示要出席上海世博會開幕式。

  外國政要看重春節、獻上新春祝福,期望借節日的“春風”加深華人社區與當地的文化融合,進一步表達與中國合作的願望。

  拉近距離的契機

  餃子、春聯、舞獅……熱鬧的慶祝活動中的傳統文化內涵讓世界各國人民如醉如癡;祥和、團圓、和睦……春節所包含的“和”文化契合著世界各地人民的共同心聲

  在荷蘭海牙,大紅燈籠、巨幅京劇臉譜、金色的福字隨處可見,海牙市政府已經連續8年資助並參與華人華僑春節慶祝活動。在芬蘭赫爾辛基,第四屆“中國春節廟會”拉開帷幕,中國特色的小吃、工藝品和傳統節慶表演吸引了許多民眾。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以“歡慶虎年,健康活力,繁榮進步”為主題的春節花車遊行令當地民眾讚嘆不已。在美國紐約,納斯達克股票交易所總部大樓外的巨幅顯示屏上不時迴圈展示歡慶春節的圖片。在泰國曼谷,泰國國王的吉祥色粉色,也加入傳統紅色成為春節流行色……

  歷史悠久的春節,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文化。如今,隨著文明互鑒的深入發展,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也在不斷擴大,春節也如同耶誕節、狂歡節一樣,漸漸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節日。餃子、春聯、舞獅……熱鬧的慶祝活動中的傳統文化內涵讓世界各族人民如醉如癡;祥和、團圓、和睦……春節所包含的“和”文化契合著世界各地人們的共同心聲,這正是春節能夠超越宗教、種族和地域,得到世界認可的深層原因。與此同時,更加直觀的還有春潮般涌動的中國遊客,他們給全世界帶來多少機遇、歡樂和希望。

  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先生對於春節有著他的認識:“春節是慶祝農曆新年,是冬天的結束,春天的開始。它是7天的長假,人們都紛紛回家。慶祝春節在美國由來已久,要遠遠早于中美外交關係的建立。記得我還是孩子的時候,紐約唐人街每到春節就有放焰火、舞龍等慶祝活動,我們總願意去看看。”

  伊恩先生是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國際關係顧問。2月5日晚,他冒著暴雪參加了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舉行的春節招待會。在與本報記者交流中國春節這一話題時,已經數十次訪問中國的伊恩先生説,春節意味著新的開始,意味著新的希望。這既是中華文明傳統智慧的生動體現,也是中華民族樂觀進取精神的縮影。“中國人民對12生肖全都賦予了積極向上的內涵,”伊恩説,“虎年就要到了,中國人民都希望在新的一年裏虎虎有生氣,美國人民也希望在新的一年裏有新的積極變化。”

  據全國假日辦統計顯示,春節期間,東南亞、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仍是傳統出境旅遊熱點目的地。上海、北京組織的千人旅遊團赴美過春節,預計每人平均消費6000美元。在“出境過春節”蔚然成風的同時,“到中國過春節”成為越來越多海外遊客的熱衷項目。素有“陽光郵輪”之稱的美國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旗下的“海洋神話”號春節期間停靠三亞,1800余名來自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國和臺灣、香港地區的遊客登岸過春節。

  增進了解的載體

  春節,不僅僅是文化的代名詞,它已經成為獨具優勢的對外傳播文化的載體。這一載體形式自然,內涵豐富,基礎廣泛

  春節,不僅僅是文化的代名詞,它已經成為獨具優勢的傳播文化的載體。這一載體形式自然,內涵豐富,基礎廣泛。中國春節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正被越來越多的外國朋友關注,成為一種文化品牌。在春節載體的幫助下,在文化交流的平臺上,實現更多的了解與融合。今年春節期間,有幾件文化大事格外吸引人們的眼球。

  2月14日,由歐羅巴利亞國際協會和中國文化部共同主辦的歷時130天的“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圓滿落幕。據歐羅巴利亞國際協會19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字,剛剛閉幕的“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共吸引觀眾100多萬人次,遠超上屆“歐羅巴利亞—歐洲藝術節”62萬人次的紀錄。

  從2月15日開始,由中國國務院僑辦和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組派的5個“文化中國四海同春”藝術團分赴北美、南美、歐洲、亞洲和大洋洲,通過展示絢麗多彩的中華文化,與海外僑胞及外國友人共賀新年。與去年相比,今年派出的藝術團陣容更強大,到訪的國家城市更多,節目更加豐富多彩。

  春節到來之際,中國文化部聯合有關部門在德國、丹麥、巴西、埃及、泰國等國和地區舉辦的“歡樂春節”活動掀起“中國文化熱”,令海外民眾嘆為觀止、流連忘返。

  當前,中華文化傳播正逢其時,中國春節、中國文化走出去也是大勢所趨。隨著中國的迅速發展,世界對於中國文化的“市場需求”強勁。以“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為例,它雖已落幕,但所帶來的影響還將在歐洲大陸慢慢擴散。布魯塞爾一家歐洲學校近日主動聯繫當地中國人,邀請他們來給學生講解中國春節,表演中國書法。

  透視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人們可以得到多方面啟示:

  首先,中華文化精粹會在西方觀眾中引起強烈共鳴。一般來説,西方觀眾對文化具有一定的鑒賞力。只要是真正的精品,不怕沒有反響。傳統京劇如《白蛇傳》,現代話劇如《哈姆雷特》,現代舞蹈如《臨池》,都在比利時各地引起觀眾的強烈共鳴,便是典型例證。

  其次,文化戰略需要“當地化”。“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的大多數節目,均由組織方選取,適合歐洲觀眾的口味,再由當地公司包裝推介。中國“內核”,西式“包裝”,其結果是,更多西方人對中華文化有了進一步的認知,而中國演出團體及西方承辦機構又有了可觀收入,達到了雙贏。這幾年在荷蘭舉行的中國文化節以及雜技、音樂節等,均採取類似方式,收效甚佳。

  其三,文化“走出去”可以“借力”,充分調動當地一些友好人士、專業人士的積極性。來自比利時的歐中視聽傳播中心經理布麗吉特德拉華耶爾從事電影研究多年,藏有數千份中國電影拷貝及DVD等。她對於中國電影的發展如數家珍,非常熱衷於推廣中國電影,並在比利時擁有一個網路。在組織“歐羅巴利亞—中國藝術節”的電影展映方面,華耶爾這樣的專業人士便發揮了很大作用。

  最後,推出文化節目,可注重多層次需求,以專為主。西方文化市場的消費群比較穩定,不同年齡、不同族群、不同文化層次觀眾的文化取向相對固定。如能對受眾作一番市場調研,因地制宜地推出一些以“專”為特色的文化節目,將會事半功倍。

  (本報駐美國記者溫憲、本報駐比利時記者章念生、本報駐巴西記者吳志華、本報駐聯合國記者吳雲、本報記者韋冬澤)

編輯:趙輝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