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期:布包裏的50年秘密 從一個最沉寂的角落裏, 從一片最底層的泥土中, 一個傳奇揭秘,一段佳話傳揚。 他眼神忐忑,姿態令人生憐。 沒有一絲炫耀,沒有一絲驕傲, 猝然之下拿出布包, 僅僅只是為了證明, 不是虛誇説謊, 這一切都是真的。 |
小布包裏的一切,氣吞萬里,重逾千鈞,真真切切是用命換來的! 他直言現在“後悔了”,因為那個小布包被發現了,他成了名人,“俺給黨委、政府,給大家添麻煩了。” 戰鬥功臣的64年風雷,英雄老人的87年心路,一段光輝的歷史浮出水面,一個宏大的人生漸漸顯影。他是李文祥,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 前半生戎馬倥傯、戰功顯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戰役都留下了他鏖戰沙場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勳章曾在他胸前閃耀。如今,86歲的李文祥老人只是中原大地一個普通的莊稼漢,躬耕樂道,這樣的生活他已過了50年。 而戰鬥英雄隱功埋名50年後悔“走紅”,又羞煞了多少貪官…… |
戰鬥英雄李文祥埋名50年甘當莊稼漢 “走紅”後悔怕給政府添麻煩
李文祥在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白衣閣鄉家中(2月24日攝)。前半生戎馬倥傯、戰功顯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戰役都留下了他鏖戰沙場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勳章曾在他胸前閃耀。如今,86歲的李文祥老人只是中原大地一個普通的莊稼漢,躬耕樂道,這樣的生活他已過了50年。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是李文祥的故鄉。1925年他出生在當地的一個貧苦農家,幼年喪母,為求生計在兵荒馬亂中輾轉奔突。1947年李文祥正式參軍加入華野10縱,驍勇善戰的潛質很快得以施展。“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跟敵人拼到死,就是死,也要死在陣地上!”憑著這一股銳氣,李文祥屢建奇功。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李文祥保存的獎狀和獎章等資料(2月24日攝)。
………………………………………………………………………………
新華網鄭州8月11日電(記者雙瑞)前半生戎馬倥傯、戰功顯赫,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戰役都留下了他鏖戰沙場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勳章曾在他胸前閃耀。如今,86歲的李文祥老人只是中原大地一個普通的莊稼漢,躬耕樂道,這樣的生活他已過了50年。
河南省濮陽市范縣白衣閣鄉北街村是李文祥的故鄉。1925年他出生在當地的一個貧苦農家,幼年喪母,為求生計在兵荒馬亂中輾轉奔突。1947年李文祥正式參軍加入華野10縱,驍勇善戰的潛質很快得以施展。“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跟敵人拼到死,就是死,也要死在陣地上!”憑著這一股銳氣,李文祥屢建奇功。
1948年,在濟南戰役中,城墻屢攻不破的情勢下,他挺身而出參加爆破隊,冒著槍林彈雨,炸開了3丈多高的永鎮門,7支部隊從這個缺口攻進了濟南城,李文祥榮立二等功。淮海戰役魯樓阻擊戰中,面對敵人的優勢兵力和猛烈炮火,李文祥所在的連隊殊死搏鬥,最後陣地上僅剩他一人存活,他又和增援部隊一起死死堵住敵人的去路。這次戰役中,李文祥榮立特等功。此後的上海戰役、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中,他又先後榮立一等功,榮獲特等人民功臣獎狀、戰鬥模範稱號。
李文祥軍齡9年,最高職務也僅是副連長,卻立下赫赫戰功。新中國成立後,他把所有的軍功和榮耀都裝進了一個小布包,生活歸於平淡。如果不是碰巧有人掀開了這塵封的歷史,就連他的女兒也不知道父親竟然有這樣輝煌的前半生。女兒問父親:“你的小布包裏是啥東西呀,讓這麼多人稀罕?”
就是這張畫像引起了盧書記的注意,在省委書記追問下,挖出了李文祥的故事。 1月4日,盧展工書記在李文祥家走訪時,堂屋正中央的一張軍裝畫像,引起了盧書記的注意,他請李文祥將當年獲得過的榮譽拿出來看看。
老人捧出了一個泛黃的小布包,裏面裝滿了獎狀、軍功章,盧書記感嘆道:“革命戰爭年代你們出生入死,和平建設時期你們又這樣安貧樂道不問索取……全社會都應該向你們這些老英雄學習!”(資料圖片)
1956年,李文祥轉業安置到福建省建設廳工作,他不願坐在舒適的辦公室,哪兒艱苦去哪,先後輾轉于廈門、泉州、莆田等地,崗位越換越苦。1962年,國家號召幹部精簡下鄉支農,李文祥仍像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一樣率先響應,轉眼間從吃商品糧的國家幹部變成了種地的農民。帶著妻子重返范縣老家的李文祥,擁有的僅是生産隊給的3分自留地和15公斤麥子,住處是村裏的破廟。因為不像當幹部時那樣寬裕,李文祥曾被老父追到街上大打出手。媳婦陳寶珍是福建人,青黃不接連菜窩窩和紅薯幹都吃不飽的時候,她也落過淚:“老李,早知道不跟你來了。”儘管心中憋屈,但他口氣卻從來不軟:“後悔啥!革命分工不同,在哪兒都是為人民服務!”
李文祥先後擔任生産隊長、村委會主任,帶領村民開挖水渠、復耕農田、推行稻改,不到兩年時間,就把畝産一二百斤小麥的鹽鹼地改造成了畝産200多公斤的稻田。去冬今春,特大旱災襲擊中原,眼看麥子要因澆不上水大幅減産,86歲高齡的李文祥自掏腰包,拿出450元錢請人淘井,淤死多時的機井又汩汩地冒出水來。
50多年來,李文祥紮根農村,再苦再難也從未向國家伸過手,更沒有炫耀過自己的功績。“文革”後,福建省建設廳兩次派人邀請他回原單位恢復幹部身份、落實生活待遇,他均謝絕了。“農村再苦再窮,我也要留下來。大家都去富地方了,窮地方沒人來了,不就更窮嘛!”去年患腦血栓以後,李文祥還常常央求女兒:“你用三輪車馱我去地裏唄,讓我看看莊稼。”
參加革命64年,經歷戰役10多次,軍功章裝滿布包,可謂功若丘山,可他在繁華處從容轉身,甘為鄉間一村夫野老。李文祥的一輩子,在別人眼中是傳奇,他自己卻解釋得平淡——“在哪兒都是為人民服務”。
小書包裏的秘密 引出塵封半個世紀的英雄故事
這是一個平靜的午後。
白衣閣鄉北街村口,那個蒼邁的身影又在家門前徘徊,去年患腦血栓以後他拄上了拐杖。
老人聽説今天有人會來看他,入臘月了,他想又是民政幹部來慰問老軍人吧。
下午3點多鐘,一大群人從東邊過來了。老人看到最前面那位和藹的中年人,走上前來握住了他的手,但在突如其來的熱鬧氣氛裏,老人並未聽清這是省委書記盧展工。
…………
李文祥的結婚紀念照。記者 史長來 攝
……就這樣,從一個最沉寂的角落裏,從一片最底層的泥土中,省委書記無意之中發掘出了無價之寶,一個傳奇由此揭秘,一段佳話由此傳揚。
而整個“劇情”的關節點,是李文祥老人突然拿出那個小布包。
記者在網上反覆點開河南電視臺的那段新聞片,捕捉當時老人的表情和心理:
當盧書記解開小布包時,李文祥老人面朝盧書記,下巴抵在扶著拐杖的手背上,好像伏在桌子邊的一個孩子,等待老師審查他的假期作業。他的眼神有些忐忑,姿態令人生憐。
沒有一絲炫耀,沒有一絲驕傲,猝然之下拿出布包,僅僅只是為了證明,不是虛誇説謊,這一切都是真的,真的。
小布包裏的一切,氣吞萬里,重逾千鈞,真真切切是用命換來的!
從此,戰鬥功臣的64年風雷,英雄老人的87年心路,一段光輝的歷史浮出水面,一個宏大的人生漸漸顯影。
李文祥的33歲獨生女兒李金英,當省委書記盧展工慰問時,她在人叢背後親睹了那一幕。過後她問:爹,你的小布包裏是啥東西呀,讓這麼多人稀罕?
記者也問老人,如果省委書記沒發現你的小布包,它會悄悄放到什麼時候?
老人笑道:等我死了,放棺材裏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