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信:別再讓短信拜年成為“溫情負擔”

時間:2011-02-04 13:40   來源:新華網

  隨著兔年的到來,親朋好友間的大規模拜年已拉開帷幕。而當拜年這一傳統習俗遭遇信息化的現代生活時,越來越多的人感覺,拜年短信的發送與回復正成為傳遞溫情的一種負擔。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春節期間,中國各類短信發送量累計達230億條,以當年中國7.47億手機用戶數計算,平均每人發送短信30多條。而體現在具體的手機用戶身上,拜年短信的發送量遠不止這些。

  在寧夏銀川市上大學的宋立文今年專門統計了這個數字:從農歷臘月二十九日直到大年初一早上,他的手機里存儲了各類祝福短信169條,加上他本人發送的信息累計達314條。“說實話沒什麼意思,多數短信都是復制的,有些甚至是我發給別人又被轉發回來的,還有些轉發別人的信息連名字都沒改過來。”宋立文說。

  回銀川探親的杜鵑告訴記者,年前一周她已經在網上搜羅各種文辭優美富有創意的祝福短信,“原來還覺得新鮮有趣,現在每年都像完成任務一樣,挺麻煩的。”

  先進的傳播技術打破時間地域的限制,給信息傳播帶來便利和快捷。短信拜年作為信息化時代的產物,動動手指就能把祝福和問候送到千里之外的人手上,省時又省力。但是隨著人們對信息技術的日益依賴,新年祝福流于“復制轉發”的表面,拜年這種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逐漸失去了濃濃的人情味,成為人們輕松過年的負擔。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越來越多“吃膩”了華麗“短信大餐”的人們,期待著傳統習俗的溫情回歸,“寄張卡片,打個電話,或者用心寫兩句祝福的話語,簡單純樸但卻更能溫暖人心。”(記者任瑋)

編輯:薛白璐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