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金田起義舊址

時間:2010-08-12 15:29   來源:北京TRS資訊技術有限公司

  我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太平天國革命,于1851年1月11日在本縣金田村爆發。金田村位於紫荊山南麓,縣城以北27公里,村中的韋昌輝故居遺址和村邊犀牛嶺上的古營盤、練兵場,不遠的紫荊山區,以及附近的新圩三界廟、江口石頭腳等處,都是當年太平天國進行重要活動的地點。其中金田起義地址已于1961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圩三界廟列為自治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內外前來參觀遊覽的人,絡繹不絕,著名史學家胡繩、羅爾綱等,都曾來此進行學術考察。據不完全統計,1978年至1987年,共接待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瑞士、民主德國以及非洲的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和友好人士250多人,1987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約1.3萬人次。

  古營盤 位於金田村邊犀牛嶺北端。是太平天國軍民誓師起義之地。犀牛嶺前臨金田平原,背靠穆群山,與紫荊山南部要隘風門坳互為犄角之勢,形勢極為險要。相傳,營盤原是明代大藤峽瑤民起義軍所建,金田起義前夕太平軍重新構築,加高加固。營盤長35米,寬22米,四週圍築以高3米、底寬2米的土城墻。土墻外,西北面腳下有深潭,叫犀牛潭,東邊是高約50米的陡坡,南面是營盤的出入口,出入口外兩旁有壕塹,壕塹之外各築一道高3米,厚2米的泥墻。右邊的泥墻,一直延伸至嶺腳的犀牛潭邊。

  營盤中間,原來有個圓形的的土臺子,前面有塊高出地面約1米的大石、叫拜旗石。傳説1851年1月11日那天,太平天國的幾位領導人登上土臺,洪秀全高聲宣告起義,建號“太平天國”,一面杏黃大旗隨即在拜旗石旁冉冉升起。

  營盤的左前方,面對金田平原,有一座莊嚴肅穆的大理石碑,高約3米,上刻“金田起義地址”6個大字,是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周建人的手跡。

  練兵場 古營盤的正前方,有個方圓2里的大平坡,是金田起義前太平軍的練兵場。傳説當時指揮練兵的是楊秀清和石達開,他們對士兵要求十分嚴格,練習跑步要跑得象馬一樣快,説是這樣才能迅速追上並殲滅敵人。經過勤學苦練,太平軍戰士大都練就一雙飛毛腿。有個叫覃七的戰士,健步如飛,常常跑在馬的前頭,人們都叫他“馬頭七”。另外有一個戰士叫陳二,是個大旗手。他雙手擎著又長又寬的大黃旗,仍能快步如飛,始終走在隊伍的前頭,因此大家叫他“大旗二”。經過幾個月時間的嚴格操練,太平軍大多練就一身殺敵本領,有很強的戰鬥力,因此起義後能接連打勝仗。

  金田起義歷史陳列室 建於1980年,位於練兵場東南角,金田起義地址保管所西邊。室內陳列著洪秀全發佈的詔令,太平軍使用過的大刀、長矛、旗幟和打造武器留下的木炭、鐵砧、鐵渣,繳獲清朝官員的頂載等實物和史料,再現了金田起義發生的全過程,是太平天國起義的一個縮影。陳列展出以來,吸引了大批來自國內外的史學工作者和遊客。1981年春,參加太平天國起義130週年學術討論會的200多位專家學者,在參觀陳列之後留下了不少墨寶,其中有外國友人柯文南(英)、小島晉治(日)、魏求恩(美)和國內史學界知名專家、學者胡繩、王慶成、郭毅生等人的題名錄。

  陳列室旁設休息室、服務室,前來參觀遊覽的客人可以在此小憩,品嘗金田出産的香茶,選購旅遊紀念品,還可攝影留念。

  太平軍打造武器處遺址 在金田村韋昌輝故居舊址。1850後春,拜上帝會總部由紫荊山遷到金田村,立刻著手打造武器,準備武裝起義。當地群眾傳説:“拜上帝會會員在韋昌輝家橫屋開了12座打鐵爐,日夜打造武器,並把打造好的大刀、長矛,秘密收藏在營盤腳下的犀牛潭裏,供起義使用。”後來果然在犀牛潭得到幾千件武器,成為起義時主要的武器裝備。

  1974年,區文物考古工作隊和縣文化部門,在韋昌輝故居舊址進行發掘,找到了韋家橫屋基腳,同時發現不少打鐵使用的木炭、爐底鐵渣和一支嚴重銹蝕的矛頭,以及相當數量的青碗、杯等物品碎片。證實這裡就是當年太平軍開爐打造成武器的地方。出土的木炭和鐵渣,已分別在北京、南京、南寧、桂平等地博物館陳列室展出。

  古林社馮雲山落腳處遺址 古林社位於紫荊山口,是個只有100來人的小村莊。史料記載,1844年秋天,馮雲山在進入紫荊山之前,曾落腳古林社,先是住在橋頭張家,靠拾牛糞度日,後來給曾五公放牛、打工,住在曾家牛欄的小閣樓上。在這裡,馮雲山曾賦詩述志:“孤寒到此把身藏,舉目無親也著忙,拾糞生涯來度日,他年得志姓名揚。”

  村邊樹蔭下有社壇,傳説當年馮雲山曾幾次踏著社公偶像對大家説“菩薩生須人造成,世上所有神佛社公,無非石雕泥團木偶罷了,怕他什麼呀!”久而久之,拜社公的人就逐漸少了。

  石頭腳太平軍總部遺址 位於大湟江口圩邊的石頭腳村,距金田村15公里。金田起義的第三天(1851年1月13日),太平軍揮戈東出,攻佔潯江岸邊的大湟江口圩,設總部于石頭腳村。該村陳姓大地主,靠販賣煙土發了大財,將附近橋塘、蓮塘一帶良田盡行霸佔,並蓋起了一座接連五進,擁有200多間房子的莊園,大屋四週以巨石砌築基腳,外面還有護城河。石頭腳因此得名。

  太平軍屯師江口期間,曾在牛排嶺、屈甲州大敗清軍。據清光緒《潯州府志》記述:“賊由金田至大湟江口,向榮、李能臣、周鳳岐駐平南馬鹿,(正月)十八日,戰于牛排嶺,我師敗退,官塘守備王崇山等十二人陣亡,賊益驕肆。”民國《桂平縣誌》也有記載:牛排嶺之“甲州橋,通湟江圩。咸豐元年官軍剿洪逆,敗績於此。”

  風門坳之戰遺址 風門坳位於紫荊山區南部山口,是金田平原出入紫荊山的必經之路。1851年8月,太平軍在此與清軍展開激戰。

  三界廟太平軍前線指揮所遺址 三界廟位於金田平原中心的新圩。1851年農曆8月太平軍由紫荊山區移營金田後,以三界廟為前線指揮所,洪秀全曾在此指揮有名的新圩突圍之戰。

  三界廟內,現有《重修宣裏新圩三界廟碑記》、《安良約碑記》等碑刻20多方,碑文反映了金田起義前夕當地的社會、經濟和階級狀況,是研究太平天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