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是中國狂歡節 元宵文化今日應該如何傳承

時間:2012-02-06 09:22   來源:光明日報

  1 元宵節的起源

  元宵節始於何時,目前尚無可靠記載。據歷史文獻資料,西漢時已過元宵節,元宵節形成于西漢之前,似不成問題。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但正月十五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東漢時佛教文化的傳入,對於形成元宵風俗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2 元宵節與春節的關係

  正月十五元宵夜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傳統的過年,一般是到元宵節止,也就是説,元宵節既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也象徵過年活動的結束,因此,我國很多地方至今仍把過元宵叫作“出節”。如果説春節是過年的開始,那麼元宵節則是過年的結束。元宵節過後,人們就開始恢復正常的生産和生活了。

  在中國歷史上,元宵節熱鬧非凡,歡樂氣氛超過春節。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百姓,不分尊卑,不分等級,不分男女老幼,出門賞月,燃燈放焰,舞龍燈,舞獅子,擊太平鼓,跳秧歌,踩高蹺,猜燈謎,飲酒行令,共吃元宵,普天同慶,其樂融融,元宵節可以説是中國的“狂歡節”。現在元宵節沒有單列出來,被當作春節的一部分,但這兩個節日的文化內涵有所區別,春節更注重家庭內部,元宵節則是社會化的,是全民的。

  3 元宵節是中國的狂歡節

  世界上不少國家有狂歡節,元宵節具有西方狂歡節的基本特徵:

  一是全民同歡。《隋書音樂志》記載,隋代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表演者達三萬餘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遊玩觀燈的百姓不計其數。唐代元宵節更是盛況空前,中唐以後,元宵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二是沒有等級、尊卑之別。元宵節一切平常的規範均不存在,君民同樂,君臣同歡,臣民同慶,萬眾狂歡。

  三是沒有女性禁忌。傳統社會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男女交誼的機會。北宋歐陽修有詩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四是寬容反常行為。如“偷盜”是恥辱和違法的行為,但廣東省文昌縣有元宵夜“偷青”的習俗,夜裏到別人地裏摘取青菜,偷中的以挨罵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則以不挨罵為吉兆。

  4 元宵節為什麼點花燈

  張燈觀燈是元宵節的一大盛事。梁簡文帝蕭綱(503-551年)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徵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澄鮮。”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

  關於元宵節點燈習俗的起源,説法很多。一種看法認為該習俗起源於對火的崇拜,原始人發現火有驅散蟲蛇猛獸的神奇力量,於是有了在滿月之時燃燒篝火的祭儀,相沿成習就成了元宵的點燈習俗。今天,我國西南一些地區還有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群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谷場跳舞的習俗。也有觀點認為,元宵燃燈習俗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編輯:劉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