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固族

時間:2011-09-05 17:51   來源:新華網
  族名

  自稱“堯呼爾”、“西拉固爾”,舊稱“撒裏維吾爾”、“維吾子”等。據史書記載,過去還有稱他們為“黃頭回紇”。1953年經協商取與“堯呼爾”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漢語“富裕鞏固”之意)為統一族名。

  人口分佈

  截止1990年人口為1、2297萬人。其中9O%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境內的康樂、大河、明花、皇城區及馬蹄區的友愛鄉,其餘居住在酒泉縣黃泥堡地區。

  歷史由來

  裕固族的祖先,可追溯至古代的回紇。回紇是古代突厥語“團結”、“聯合”的意思,是他們的自稱。西元745年,建立了回紇汗國,汗國的疆域包括貝加爾湖以南,陰山以北,興安嶺以西和阿爾泰山以東的蒙古草原地區。在汗國存在的近百年中,草原上各遊牧部落以回紇部為核心,逐漸融合團聚成為統一的回紇族。從那以後,回紇一稱已經成為一個包括草原各遊牧部落的古代民族的名稱了。回紇汗國的歷代可汗都接受唐朝的冊封,成為唐朝的屬國。西元84O年,汗國在天災和外敵的夾擊下崩潰。部眾分幾支向西、向南遷徒,其中一支沿弱水南下到達了河西走廊的甘州(今張掖)一帶,被稱為甘州回給,也就是日後裕固人的祖先。這支回紇人到895年佔領甘州城,建立了獨立政權。西元1208年,甘州回紇政權在西夏的進攻下崩潰,各部四散。其中一支退處敦煌以南,柴達木盆地以北,西到羅布泊、若羌一帶,自稱“撒裏畏兀爾”、“撒裏”“黃”的意思,因此漢文史籍又稱其為“黃頭回紇”。西元1226年,撒裏畏兀爾人被蒙古軍隊征服。西元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在撒裏畏吾爾地區設置安定、阿端、曲充三衛。15世紀初,塔裏木盆地的葉爾羌汗國向東擴張,以武力推行伊斯蘭教,信仰藏傳佛教的撒裏畏兀爾人被迫東遷,當時關外一些蒙古部落也與他們一起東遷到了祁連山麓,由於長期與當地漢藏等民族共同生活而逐漸融合為一個新的人們共同體——即今日的裕固族。清康熙時劃為“七族”,分封部落頭人統轄。

  語言文字

  裕固族分佈地區分別操裕固語中的“堯呼爾語”、“恩格爾語”,前者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後者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語文。

  宗教文化

  信奉喇嘛教格魯派(黃教)。同時也保留信仰“罕點格爾”(即天可汗),是他們古人信仰的原始薩滿教的殘余。

  習俗及社會

  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繡,在編織的毛袋、毯子及婦女服飾上都織有精美圖案。男戴氈帽,穿高領的左大襟長袍,束紅藍腰帶,穿高統靴。女子到結婚年齡,把頭髮編成許多小辮,然後結成三條大辮。婦女一般戴喇叭型白氈帽,前線鑲有黑邊兩道,帽頂綴有紅線穩子。行一夫一妻制。有火葬、土葬、天葬三種喪葬形式。

  飲食方面牧區以酥油、精耙、乳製品為主,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兼事狩獵。農區以糧食、蔬菜為主。

編輯:郜利敏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