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夜,隨著南海之濱、深圳灣畔的“海之門”向世人徐徐開啟,由象徵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26本書籍模樣搭建而成的別致的火炬造型,被五大洲的代表同時點燃,標誌著經過深圳人四年零七個月的精心籌備,深圳史上首個國際性體育盛會開幕了。
“海之門”的開啟,顛覆了人們關於大型賽事開幕式的既定認知。沒有明星大腕的捧場,沒有璀璨煙花的點綴,也沒有輕歌曼舞的烘托,而是把屬於大學生運動員的舞臺還給他們,讓他們盡情演繹力量與美麗、青春與激情,體育於此獲得了本真的意義。讓人耳目一新、簡約而不簡單的開幕式自然又引來了人們的無數猜想:未來的日子裏,乃至大運會之後,深圳還將給我們帶來什麼?
猜想就是期待。深圳應該早已熟悉了這種期待的分量。人們無法忘記,從一個人口和資源都非常匱乏、默默無聞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今天舉世聞名的現代化都市,創造人類自工業文明以來城市化的奇跡,深圳人僅僅用了30餘年時間。沒有敢為人先、舍我其誰的精神,這樣的奇跡不可想像;又因為深圳是奇跡的創造者,世人的期待理所應當。
“從這裡開始,不一樣的精彩”,這是深圳人的承諾,也是深圳人對期待的回應。
其實,深圳“不一樣的精彩”早已拉開了大幕。無論是不為大運會新建媒體村,2/3的場館都是維修改造而成所體現的節儉辦大事,還是火炬傳遞讓市民充當主角,火炬傳遞線路努力不擾民的選擇,在我們的公共生活中都是那麼新鮮。
之所以感到新鮮,是因為一道“城與人”的題目似乎總讓我們陷入兩難,併為之糾結,而深圳人給出了一個解開死結的思路和辦法。在這裡,人是目的,城市為人而存在。深圳人更深深懂得,市民對這座城市的好感,固然有賴於其以高樓大廈等為符號的硬體設施的完善,但也緣于其是否供給了高效的公共服務,使城市生活便捷而安寧,更緣于他們能否在這座城市裏收穫應有的尊嚴。
毋庸置疑,大運會的舉辦,讓深圳不僅進一步完善了國際化城市的硬體條件,而且在國際化氛圍、國際知名度、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提高,水環境治理、軌道交通、道路改造等公共工程也會産生積極的後續效應,這些利好均可以服務於今後的市民生活。而事實終將證明,經由大運會從籌備到舉辦的實踐,治理理念的更新、轉變及其效果,尤其是這座城市一筆寶貴的財富。
當面對批評,“禁止農民工大運會期間討薪”的行政命令被宣佈廢除時,我們看到了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當城市管理者斷然決定,捨棄強制限行這個最易見效的辦法,把自主權交給市民時,我們看到了權力的謙卑;當眾多深圳人響應綠色出行倡議,將愛車申報停駛時,我們看到了市民自治能力的激活……如是種種,都在見證一個城市品質的提升和人氣的凝聚。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于大運會籌備過程中,回答媒體採訪時曾經説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的管理已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就是政府不能包打天下。城市也好,社會也好,應當把更多的事務、更多的管理交給市民、交給社會組織去辦。”正是有了這種嶄新的理念,並由此催生了對市民權利的尊重,我們長久以來念茲在茲的“以人為本”才有了落腳之處,市民自覺為城市擔當的主人意識才會生根發芽。也只有在這樣的城市,城與人的關係才會漸臻親善、和諧之境,城與人才會交融一體而永遠不致分裂。
深圳,因為面朝大海而胸懷寬廣,其肩負起追趕世界潮流、勇當改革先鋒的重任,堪稱勢所必至;現在因為嶄新理念的注入,其再度煥發青春,為中國人提供一個從容與世界對話和交流的參照,也是理所固然。
大運會開幕式只是精彩的開始,祝福深圳,期待深圳。深圳必將為中國和世界奉獻更多“不一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