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大運會在變,深圳在變,世界在變

時間:2011-08-13 08:45   來源:人民網-體育頻道

  坐在深圳灣的體育場裏,眼前的大運會開幕盛況讓筆者想起26年前第一次接觸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情景,那是在日本神戶。當時的大運會群星薈萃,以高水準競技為主旨。中國體育部門在統計年度收穫的時候,大運會冠軍也算世界冠軍,可見奪金絕非易事。而且,選手身份魚龍混雜,並不都是純粹大學生,賽場上頂尖好手太多,也就不像大學生展示和交流的舞臺了。

  如今的大運會早已告別了“小奧運”時代,參賽選手不一定被人們以體壇未來之星相待。體育競技依然是大運會的基本形式,可是內涵的充實和外延的拓展與昔日大運會有了質的不同。並不是因為大運會辦在中國才這樣説,其實是中國順應了時代發展和國際潮流。淡化金牌意識也不僅是中國在奧運和亞運大把奪金後的轉變,而是在世界體育演進大勢下的必然選擇。

  再説東道主,筆者上世紀90年代曾去過在美國布法羅舉行的世界大運會。美國人最不講究方式,運動員的生活和比賽統統安排在大學宿舍裏,臨時報名也能上場,貌似不大正規,卻讓習慣於無拘無束的年輕人非常開心,開閉幕式載歌載舞,那才是歡聚一堂。

  機會輪到中國改革開放的特區城市深圳,儘管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但深圳還是大膽嘗試。一座現代化城市,應當有承辦大型國際盛會的記錄。當年神戶以填海造地,在人工島上辦大賽而出名,今天深圳以辦出“不一樣的精彩”而受關注。

  “窮則思變”相對簡單,告別貧窮落後仍不斷思變求變,就要難得多。二十多年前看大運會,誰也想不到今天的變化,同樣,今天聚會在深圳灣的年輕人也無法預料大運會明天的發展。大運會是世界文明進步的側面,深圳是中國改革發展的縮影,記住這些,就踏上了新的起點。

  大運會在變,深圳在變,最重要的是人們眼光看待世界的眼光在變。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