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冠軍到教練員,黃小平的願望就是讓陜西水上重塑輝煌 本報記者趙彬攝
黃小平1990年獲得北京亞運會賽艇男子雙人雙槳冠軍時的照片
11月的一天,黃小平安靜地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此時距離他徹底淡出國家隊已經過去了八個多月。作為陜西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主任,他像一個大家長萬事纏身。20年前北京亞運會上的輝煌,逐漸埋入記憶的底層。
90年奪冠國家獎了六千
時間調回到20年前,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17歲的黃小平同自己的搭檔陳愛國一起勇奪賽艇男子雙人雙槳項目的金牌。這是黃小平奪得的第一個國際冠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令人意外的是,黃小平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第一次參加亞運會比賽,應該說也是我的夢想,壓力很大,因為當時賽艇隊要求不能讓一枚金牌旁落。”談起20年前,黃小平抬起頭,盡力尋找往事的痕跡。“決賽上的很多細節我都記不清了,時間太長,我只記得我和搭檔陳愛國劃到最後的時候,其實我們已經領先很多了,當時是我在引槳,他在跟槳,到最後他已經放慢了速度,而我還在拼命劃,直到終點。他當時三十多歲了,我還是毛頭小子。”說到這里,黃小平開心地笑起來。
雖然早在1989年,他第一次參加全國比賽就獲得了第一名,但亞運會上的一枚金牌將他推上了更高的位置。“我記得拿下金牌後,等到亞運會結束後,國家獎勵了6000元,地市給我們縣上獎了幾萬元,回來縣上獎勵了我一輛自行車和一臺18英寸的彩色電視機,在當時已經很不錯了。”黃小平的老家西鄉縣,離漢中市大約九十多公里,坐大巴要兩個多小時。
轉型是一條艱難的路
作為運動員,黃小平在男子賽艇運動方面的成就在中國還無人能出其右。繼北京亞運會上,黃小平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國際冠軍。此後,無論在全國還是亞洲比賽中,只要黃小平參賽,冠軍便不會旁落。在1993年的賽艇世錦賽上,他獲得了第四名。1992年的巴塞羅那,黃小平作為第一批男選手代表中國參加了第25屆奧運會。當時那屆男隊可以說是中國賽艇歷史上最好的一批隊員,大家都是抱著衝擊獎牌的希望去的,但是由于那時候國家隊的教練和隊員均是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在經驗方面顯得非常欠缺,結果最終只獲得了第七名的成績,後來的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由于狀態沒有調整好,他們僅獲得了第13名的成績。
談起這些年的運動生涯,黃小平已經不覺得賽艇有多辛苦。為了備戰2001年全運會,當時已經是教練員的黃小平重新回到訓練場,“一周內降了15公斤體重”。簡直成了地獄中的旅遊。“98年正式退下來,後來就基本上都是在教練員的崗位,再到後來管理中心,兩次轉變主要是思維上的轉變。根據事物的發展,從直接參與到間接參與,我覺得做管理難度更大些。”黃小平坦率地說。
20年彈指一揮間,作為陜西賽艇的掌門人,黃小平見證了陜西賽艇這20年的榮辱興衰。人的一生能有幾個20年?當記憶中的輝煌已如斑駁的磚牆,懷抱夢想還有多大的勇氣?“我仍然有夢想,現在就是希望陜西水上重塑輝煌。”
專訪 “陜西水上現在最難”
在回憶了自己在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的巔峰時刻之後,黃小平,這位陜西水上運動掌門人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在談到陜西水上的困難時,他坦言現在最難,因為人才匱乏,也因為競爭更加激烈。
管理是一門藝術
華商報:20年間,中國兩次舉辦亞運會,在北京的時候你是運動員,還獲得了金牌,現在,你已經成了管理者,這20年間,你覺得自己實現夢想了嗎?
黃小平:應該說,運動員時代最高的夢想就是國家大賽,奧運會。當時一心就想摸下牌子(奧運獎牌),可惜沒能在奧運會拿到更好的成績,有些遺憾吧。這20年,我經歷了兩次轉變,現在做了管理,通過這一年純粹的管理做下來,越發覺得管理是一門藝術,我的能量還沒有全部發揮出來。
華商報:這20年同時也是陜西水上項目發展的“活化石”,對嗎?
黃小平:你說得不錯,85年我們的水上運動在臨潼開展,86年到了寶雞,寶雞算是我們水上運動的老根據地了,99年才到了楊淩(微博),在這二十多年中,我們經歷了最難——最好——最難這樣的過程。
華商報:陜西水上未來發展的前景如何?您去年告訴我想開展帆板?
黃小平:陜西水上最大的問題還是底子太薄,去年全運會時我去秦皇島看了看帆板,是想給我們水上多一條路走,但從現在來看,開展難度大,因為花費更高,而且我們是內陸省份,基礎不夠。
蘇輝亞運奪金沒問題
華商報:水上是陜西體育的傳統優勢項目,但去年全運會遭遇了空前重創,危機和壓力是不是很大,如何重振雄風重塑輝煌?
黃小平:連續兩屆全運會都表現不夠好,主要還是因為後備人才不夠的問題。這也是一個老問題了。我們的基層訓練水平不夠,人才斷檔很嚴重,現在送過來的都是十四五歲的孩子,都沒有初步訓練,來了之後還要進行幾年的專項基礎訓練。人才梯隊沒有完善,此外高水平人才的引入也很困難,我們和沿海的一些發達省份比起來,引入人才這方面的優勢不大。
華商報:那麼應對人才斷檔和建設梯隊的具體措施呢?
黃小平:主要是提高待遇,現在來我們這里的孩子我們吃住穿衣都管,還給一些零花錢,因為大部分是農村孩子,這樣可以給他們家里免去很多負擔。然後就是方方面面想盡一切辦法從全國各地引入高水平人才。
華商報:蘇輝要參加本屆亞運會,他的狀態如何?
黃小平:他去年全運會後一直不甘心,12月結婚後就開始了係統訓練,亞運會他還是和北京奧運時的 張亮搭檔,奪冠應該沒問題。
華商報:中國賽艇在亞運會上前景如何?
黃小平:不應該讓任何一塊金牌旁落。
手記 充滿歉意的父親
雖然接觸了不短的時間,但這確實是第一次面對面採訪黃小平,走進他幹凈整潔的辦公室,一個大個子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和很多知名運動員一樣,成就了事業,卻沒辦法兼顧家庭,在採訪的一個小時里,他在提到兒子的時候動了真情。
為了給記者更好地 “還原”90年亞運會的場面,黃小平特意去宿舍找來了當時的照片。因為當時的拍攝條件有限,所以沒有電子版,照片上的黃小平年輕帥氣。而如今他已經步入中年,多年來徵戰賽場讓他的體魄和精神異常飽滿。但長年在外,也讓自己和妻兒總是聚少離多。
兒子現在上中學了,因為父母都是運動健將,兒子也喜歡運動,但黃小平笑著說,可能因為父母都是搞賽艇的,90後的兒子反而對這個沒了興趣,而更喜歡在年輕人心目中更時尚更流行的籃球。因為長年在外徵戰比賽,黃小平坦言和兒子在一起的時間不過一年。這就是黃小平,一個鐵打的身軀、一個柔情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