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西亞“押寶”田徑期待“反攻”
22日,卡塔爾運動員費米·塞溫·奧朱努德以45秒12的成績獲得了本屆亞運會男子400米決賽的金牌。賽後,他身披鮮艷的卡塔爾國旗繞場奔跑,所到之處盡是掌聲與歡呼。場邊卡塔爾隊的教練和隊員們熱烈擁抱,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21日田徑比賽開始當天,被西亞各代表團認為是他們的關鍵時刻,因為亞運會賽程過半,西亞國家中除伊朗外,總共才獲得了3金4銀3銅共10枚獎牌,遠未達到之前的預期,因此各國都急切盼望著通過田徑項目來扭轉頹勢,再現輝煌。
在21日當晚,阿拉伯國家代表團在田徑賽場上就已有所斬獲,巴林運動員馬赫布卜·阿里·哈桑·馬赫布卜獲得了男子5000米決賽的金牌,同時該項目其他兩枚獎牌也被西亞國家包攬;巴林女運動員賈布里勒還在女子10000米決賽中斬獲一枚銅牌。
西亞國家之所以對田徑項目寄予如此厚望,並能言出必行,主要得益于近些年來該地區國家在田徑項目上的巨大投入,並取得了明顯效果。
上世紀,西亞國家能夠在亞運會田徑賽場上奪金者寥寥無幾,因為本身人口基數就少,環境條件相對惡劣,加之訓練與配套設施不健全,所以即便是在田徑方面極具天賦的運動員,也難以被發現和培養。然而,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西亞各國經濟水平的躍升,其政府對于體育的重視和投入力度大為加強。新建體育場館、聘請高水平教練、購置先進訓練設施以及引進高水平運動員等措施,讓這些西亞國家的田徑成績在短短數年間有了質的飛躍。上屆亞運會,僅巴林、卡塔爾、沙特三個國家就斬獲了14枚田徑金牌,其中巴林獲得的6枚金牌數甚至超過了傳統強隊日本,緊隨中國之後。然而,亞運會只不過是一個縮影,西亞運動員近年來在各項世界及地區性田徑賽事上的出色表現,已經高調宣示他們已邁入亞洲乃至世界田徑強國之列。
據了解,上屆亞運會的主辦國卡塔爾每年都會投入30億至40億美元的資金用于該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參加此次亞運會的每位田徑運動員已經被許諾了高額獎金和優厚的福利保障。沙特也派出了由35名田徑運動員組成的最大單項代表團,其在田徑項目上“押寶”的決心可見一斑。沙特運動員薩巴是2000年亞錦賽和2006年亞運會的男子跳遠冠軍,他在賽前坦言,能從沙特國內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說明他寶刀不老,這次來廣州就是為了蟬聯冠軍。
從本次亞運會田徑比賽的參賽名單中不難發現,西亞諸強在各個長度的競賽項目,以及跳高、跳遠、鉛球等田賽項目上,均由上屆亞運冠軍或者後起之秀擔當領銜,都具備著問鼎冠軍的實力。
“想變得健康嗎?那就跑步吧!想變得聰明嗎?那就跑步吧!想變得美麗嗎?那就跑步吧!” 這句源于愛琴海的古訓一直為西亞人津津樂道。如今,在廣州的田徑賽場上,西亞各代表團反攻的號角已經響起,期待他們跑得更快,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