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住姐”
網絡時代,人人都能成名15分鐘,不會因為“hold住姐”能一秒鐘變身格格而額外開恩多給她幾分鐘。在“15分鐘”知名度後,每延長一分鐘知名度,都需要網絡紅人們付出艱辛的努力。
一秒鐘內把比基尼翻過來罩在頭上,由時尚巴黎女郎變身清朝格格,無論現場觀眾如何笑到崩潰,她依然鎮定表演,數次喊出“整個場面我要Hold住”。從臺灣綜藝節目《大學生了沒》走出來的“hold住姐”,一夜之間紅遍網絡。
國內一些選秀節目在海選階段時,常會有人以非正常表現走紅,但“hold住姐”還真不是那種人,雖然她的表演疑似惡趣味路線,但其人卻有正兒八經的專業背景,就讀于臺灣文化大學表演專業,開學後就上大四了。意外走紅,讓她提前開始了表演生涯,但“hold住姐”以網絡紅人的身份能紅多久,還真是個問題。
“hold住姐”容易讓人聯想到兩個人,一位是孔慶翔,這位美籍華裔在2004年參加《美國偶像》節目時,以讓評委哭笑不得的滑稽表演而走紅,後來出過唱片、拍過電影,但時至今日已經銷聲匿跡;另一位是去年紅極網絡的“超級搞笑小民警”丁莎莎,在面對“壞人”時情緒不穩定而被網友稱為“失控姐”,現在也已經沒有了動靜。
“hold住姐”和孔慶翔、“失控姐”一樣,都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躥紅的。他們迎合了網民喜歡輕松、搞笑的娛樂心理,再加上網民“造星”的欲望從來都沒減弱過,只要有人撓到了大家的“笑點”,人們自然會用鼠標加鍵盤把他們捧到“明星”的位置上去。
“hold住姐”的走紅背景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這是一個隨時可見失控事件的時代,當有人喊出“整個場面我要Hold住”的時候,帶來了很奇異的反諷效果。當網民不厭其煩地在網絡上針對各種事情表達出“我要Hold住”的觀點時,“hold住姐”如一顆勵志小藥丸,多少能起到點激勵人心的作用,哪怕這作用帶有自我欺騙性。
在英語中,“hold”包含的意思是非常多的,含有拿、抱、握住、頂住、控制、掌控等,對“hold住”最直接的理解便是“鎮得住”、“堅持住”,“hold住姐”在那場節目中顯然把場內場外的觀眾“鎮住”了,但她能否“堅持住”,要取決于自身是否具備真功夫。坦白說,和旭日陽剛、西單女孩們比,“hold住姐”沒有太大的優勢,她在節目中的玩鬧讓人笑過之後,也剩不下什麼。“hold住姐”,你要“hold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