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雙英”激辯互有攻防

時間:2010-12-17 13:31   來源:中國臺灣網綜合

  馬英九與蔡英文25日在臺灣公共電視臺舉辦“雙英辯論”,雙方圍繞ECFA議題各陳己見,互有攻防。

 

 

雙英辯論ECFA:馬英九和蔡英文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辯論會25日下午登場。

 

 

雙英辯論前,馬英九與蔡英文微笑握手

 

 

雙英辯論ECFA現場

 

 

馬英九辯論現場闡述觀點

 

 

蔡英文辯論現場闡述觀點

 

 

雙英辯論現場 激烈爭辯

  背景資料: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英文暫簡稱:ECFA,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原稱為兩岸綜合性經濟合作協定或稱兩岸綜合經濟合作協定(英文簡稱CECA, Comprehensive Economic Cooperation Agreement)。

  “架構協議”是指簽署正式協議之前所擬訂的綱要,僅先定架構及目標,具體內容日後再協商,因為要協商簽署正式協議曠日持久,緩不濟急,為了考量實際需要,故先簽署綱要式的“架構協議”,並針對攸關生存關鍵之產業,可先進行互免關稅或優惠市場開放條件之協商,協商完成者先執行。

  早在2005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時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北京共同發布“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其中就提出兩黨將共同促進兩岸經濟全面交流,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其後,兩岸各界有識之士不斷探討和呼吁,兩岸應以簽署協議的方式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實現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推動經濟合作制度化。

  2010年6月29日下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重慶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全文)與《海峽兩岸知識產權保護合作協議》(協議全文)。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29日下午在重慶會見了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他強調,框架協議的簽署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的又一重大進展,也是兩岸關係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相關報道:

 

  馬英九談“雙英辯論”意義:要幫臺灣解決問題

 

  中新網4月28日電 據“中央社”消息,“雙英辯論”落幕,但雙方持續交鋒。馬英九下午在國民黨中常會上說,他將辯論當作一次倡導,臺灣民眾有這麼多人在看,是非常難得的機會。他關切的不是辯論的輸贏,而是民眾有沒有因為這場辯論更加了解與支持ECFA。從民調來看,這個目標,已部分達成,這是參加辯論最重要的意義。

  馬英九說,政府現在要做的,不是要打敗民進黨或是贏過民進黨,而是希望大家靜下來思考臺灣面對的共同挑戰,朝野政黨應想出雙贏策略,幫臺灣解決問題,而不是打得頭破血流、鼻青臉腫,這樣“我們贏了有什麼意思呢?”

 

  雙英辯後民調:2012年誰贏 馬英九38%蔡英文27%

 

  東南網4月26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道,雙英世紀辯論牽動政局走向。《聯合報》最新調查發現,馬英九聲望在辯論後止跌反彈,好評由三月下旬二成七上升為三成八;如果2012年選舉由蔡英文挑戰馬,兩人支持度也由一個月前的平分秋色逆轉成馬英九領先。

  雙英辯論會後,雖然不滿意馬施政的人還是比較多,進一步分析發現,不論是泛藍、泛綠或是中立民眾,滿意馬表現的人都變多了,其中又以泛藍民眾的好評增幅最大。從民意走向來看,馬英九顯然是這次雙英辯論的實質贏家。

  相對來看,雙英辯論對于蔡英文個人聲望利弊互見,五成民眾滿意蔡主席的表現,二成二不滿意,正負評價各比二月底民代補選後的調查略增四和兩個百分點。

 

  

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