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11月24日消息 眾所週知,無論是一般的人際關係還是更高層次的國際關係,其賴以維繫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莫如誠信。所謂“人無信不立”,當某人或某政府領導人的誠信備受質疑,其所建立的社會網路或政治關係勢必危機四伏,甚至面臨崩潰。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發表署名王家英的評論文章,評論指出,若以此分析近年不斷升高的兩岸關係危機,不難看出,主要癥結其實就是臺灣領導人陳水扁的誠信危機。
文中寫道,對於臺灣內外各界對其誠信的質疑所引發的臺海危機,陳水扁還是一如既往地推行其以“漸進式臺獨”為依歸的兩手策略。上月,陳水扁發表“雙十講話”,首度提出願意在“九二香港會談”的基礎上與北京恢復談判協商,予外界他可能回歸“九二共識”的聯想。但與此同時,他不忘把“臺灣和中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對立並列,還表示“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2300萬台灣人民,中華民國就是臺灣”。這些話“臺獨”意識濃烈,“一邊一國”呼之欲出,與北京強調的“一個中國”原則枘鑿不容,難怪其後北京將他的有關講話批為“假緩和”、“真臺獨”。
一個月之後,陳水扁再拋出所謂充滿善意的“十點裁示”;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十點裁示”出臺前後,臺灣“行政院教育部”卻公佈“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將臺灣史和中國史分開,並在臺灣史部分,正式列入向來被“臺獨”人士奉為“臺灣法律地位未定論”重要法理基礎的《舊金山和約》和《中日和約》。
幾乎在同一時候,陳水扁更公開宣稱“中國非本國,是敵國、外國”,而“考試院長”姚嘉文也表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是“外國人”。此外,在宣佈“十點裁示”後幾天,陳水扁便親自公開否認回歸“九二共識”的可能性,並稱“九二共識”是“投降共識”。
文章説,這種種舉動,毫無疑問地反映出,陳水扁和他領導下的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和拒絕“一個中國”原則的立場仍然十分堅定,這不僅抵銷了“十點裁示”所宣稱的善意,而且更進一步加深北京對他的誠信的質疑。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在“雙十講話”之後不久,美國國務卿鮑威爾便公開表示“臺灣並非獨立主權國家”,以行動表明美國對陳水扁推動“漸進式臺獨”的不滿和對他反覆重申願意改善兩岸關係的承諾失去信心和耐性。
文章特別指出,無論如何,當北京和華府都不再信任陳水扁,兩岸關係固然難望改善,但最大的受害者還是臺灣和臺灣人民。在認定陳水扁是“假緩和”、“真臺獨”之後,北京唯一的選擇只有加強軍事準備以阻遏“真臺獨”,並冷然對待對一切“假緩和”的所謂善意或“橄欖枝”,以免誤墮陷阱。在這種的情勢下,臺灣必然會因兩岸不斷升高的軍事對峙而日趨不勝負荷,而臺灣的經濟也會因兩岸的漸行漸遠而越見邊緣化。
同樣地,在發現種種口頭警告均無法阻止陳水扁往“漸進式臺獨”的方向邁進之後,美國也勢必面臨進一步清晰化其對臺政策立場的抉擇。今年初以來,不少華府智庫專家已開始呼籲布希政府作出明確政策宣示,若然臺灣執意追求法理上的“獨立”而引發兩岸戰爭,必須自行承擔後果,美國不會出兵保護。這樣的抉擇一旦出現,將意味過去20多年來美國在臺海問題上刻意保留的戰略模糊空間從此消失不見,而臺灣在“統獨”問題上也將因此失去重大的緩衝空間。
文章最後説,如果臺灣人民不願看見陳水扁的誠信問題一再衝擊兩岸關係甚至拖垮臺灣,該是他們採取行動迫使他認真看待他的兩岸承諾、重建北京和華府對他的信心的時候了。(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