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PK”一詞很時尚,差不多到了處處聞“PK”的程度。想來想去,能夠讓它如此招人的原因不外乎:拼爭激烈、爭議不斷、花樣頻出、過程跌宕、結果殘酷。眼下正在進行的臺灣“三合一”選舉就表現出。
陳水扁呂秀蓮競選暈頭幫對手
電視上在播出針對泛藍候選人的“非常光盤”;地上跑著陳水扁的“巡回助選卡車”;各種規模的政黨造勢大會讓全臺灣每個角落都失去了往日的平靜;重量級人物的地毯式拜票叫人看花了眼;藍綠兩大陣營同時進行的“超級星期天”拼場大遊行更是讓整個臺灣島變成了“兩軍對壘的戰場”,空氣中似乎也彌漫著濃濃的硝煙味。
既是“PK”,“戲劇性”的場面自然少不了。本周,先是呂秀蓮為候選人拉票時,突然暈了頭,忘了民進黨已掌權近6年,直呼馬英九為“執政黨主席”。接著是陳水扁到臺中市站臺助選,聲嘶力竭地痛批國民黨的市長參選人胡志強,批了半天,最後喊出的口號卻是“支持胡志強”,驚得滿場人張大嘴巴半天說不出話來。最有意思的是事情發生在陳水扁的故鄉臺南縣,原本與民進黨同屬“一條戰壕”的“臺聯黨”人馬居然“臨陣嘩變”,公開宣布進駐藍軍陣營,一塊兒來對付民進黨推舉的縣長候選人,使得本來已明朗化的“綠優藍劣”的選勢,頃刻間有了“變天”的可能。
這些“戲劇性”場面折射出一個事實:弊案纏身的民進黨選情吃緊,陳水扁、呂秀蓮們很著急。
民進黨似鬥牛血脈賁張露殺機
本周,民進黨祭出了“割喉戰”:由“國安會秘書長”邱義仁親自操盤,翻出塵封已久的拉法葉弊案,要向國民黨籍前“行政院長”郝柏村開刀,算國民黨的舊賬;民進黨又派出李逸洋領銜,全面追繳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人黨職並公職所“溢領”的退休金,並以“非法斂財”治他們的罪;而在各市縣參選的民進黨候選人也開始“分進合擊”,借助網絡搜尋競爭者祖宗八代資料,紛紛拿起“刀子”猛挖對手“不名譽的過去”。民進黨的一位縣長參選人道出的選戰要訣是:“進入短兵相接,只能靠負面攻擊戰,不然就不要玩”。
看著民進黨在選戰中的表現,想到了聞名于世的西班牙公牛:平日里邁著“牛步”,優哉遊哉,無所事事,一旦進入選戰這個“競技場”,僅僅因為一塊紅布,便可令它血脈賁張,滿眼殺機,玩兒命攻擊對手,不弄出個你死我活誓不罷休。
但是,選戰畢竟不是鬥牛,選民們最想看到的是各政黨的候選人的政績、政見、政綱,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的“血腥”場面。所以,政客表演的越起勁兒,選民就越不滿,由不滿而生厭,越來越多的人患上了“選舉冷感症”,對選戰來了個“退避三舍”,眼不見心不煩。
選舉手段討人厭選民患上“冷感症”
本周,島內媒體的民調顯示,對選戰活動和新聞感到非常厭煩的人竟然高達九成半。七成受訪者表示根本不能透過這些選舉新聞,了解到候選人上任後究竟會為所代表縣市做些什麼。還有相當數量的受訪者認為,在這樣的選舉方法和氛圍下,根本不能真正選賢任能。選民甚至對涉及選戰的民調也採取了拒絕合作的態度。民進黨民調中心透露了這樣一個“令人心酸”的數據:搜集1000個樣本,會遇上八九百人拒絕接受訪問。政客嚇跑選民的一個最明顯例證是民進黨在臺南市的造勢晚會,盡管陳水扁親自出馬,事前還進行了反復動員,但偌大的場地最後也只是來了兩三千人。
嚇跑選民的還有已經泛濫成災的賄選。雖說臺“法務部”從6月就開始大動作查賄選,里里外外忙活了半年,獲得了7000多件情資,將59名候選人列為被告,但實際收效好像並不大。問題的關鍵就在于,今天的臺灣,在陳水扁當局的反復“示范”之下,權位的誘惑力已經大到叫人難以抵擋,想借選舉謀個一官半職,卻又不知該如何為選民“端出牛肉”,那就只能掏錢去買了。
沒有人知道在接下來的一周時間里,選戰中還會冒出怎樣的狀況。
“驚人膽識”了結“驚天大案”
本周,高雄地檢署傳出驚人消息:高雄捷運弊案部分偵結,包括高雄市前“勞工局長”方來進、前“捷運局長”周禮良等22人被控告。不過,這波起訴名單最特別的是,除了方來進和一名股長外,其余20人都沒有被具體量刑。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給陳哲男定的“圖利罪”,所有的罪行只是他貪圖了涉案的華盤公司為他提供的4.45萬元臺幣飛往韓國、泰國的旅行開支。而被人們普遍懷疑為“洗錢之旅”的韓國濟州行,則被認定為“境外賭博微罪”,依刑法並無處罰之規定,所以不能予以責罰。未依規定請假離臺,違反的只是“公務員服務法”等相關行政規定。而委托屬下買賣股票部分,則需另案調查。如此這般就將陳哲男發落了。
人們見過不少瞞天過海的伎倆,但像陳水扁當局這樣睜著眼睛說瞎話、“拉出白狗說黑狗”、隨便找幾個人輕輕打兩下,就敢把一件“驚天大案”了結的“驚人膽識”還是第一次見到。人人都看到陳哲男一身“爛瘡”,硬說他“不小心劃破了皮”;誰都知道高捷工程存在著巨大的“財務黑洞”,卻一口咬定“高捷工程的1900多億元臺幣預算並沒有任何預算流向不明”;明明幾份公文都證明“總統府”與此案有關,謝長廷也難脫幹係,就敢在既不傳謝長廷也未搜“總統府”的情況下宣布結案。
其實,人們心里都明白,陳水扁當局如此明目張膽地愚弄民意,不過是想趕在選舉投票前為民進黨設個“停損點”,不要讓高捷弊案無休止地衝擊它的“票房”。只是這樣的表演太過拙劣,除了讓選民進一步看清這個政黨為保權位不擇手段的真面目,讓更多的人棄它而去,還能起到別的什麼作用嗎?
還是在本周,在昆明揭幕的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掀開了兩岸旅遊交流的歷史性一頁。首次組團參展的臺灣旅遊業者,以50個攤位、近200人的強大陣容,表達了希望大陸居民早日赴臺旅遊的強烈願望。而在北京,多家旅行社推出的臺灣遊,幾天之內便收到了近千份預訂申請,讓人再次感受到了大陸民眾中涌動的“臺灣熱”。(謝克)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5年11月28日 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