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目前正在進行的選舉,不僅是場失焦的選舉,根本就是場候選人幾乎完全消失的選舉,是場沒有政見、沒有政績的選舉,是場只有爆料與反爆料、只有抹紅、抹黑與抹黃的選舉,甚至是場敵我情緒正不斷相激相蕩次第升高的選舉。這場選舉,讓行政機制亂了套,讓臺灣的一切都扭曲了!
文章說,當臺灣政治天空的爭議,已經鑽牛角尖到有沒說過“皇帝娘”,“否則出門給車撞”的時候,試問接下來還能更怎樣的荒謬?
或許目前說這些話有點違背社會大氣氛,但我們還是想說,目前正在進行的選舉,還不僅是場失焦的選舉,根本就是場候選人幾乎完全消失的選舉,是場沒有政見、沒有政績的選舉,是場只有爆料與反爆料、只有抹紅、抹黑與抹黃的選舉,甚至是場敵我情緒正不斷相激相蕩次第升高的選舉。
而這種對立情緒的渲染,已擴散到民間,讓越來越多的尋常民眾感到焦躁、不安,甚至出現異常乖張的行為,誰能想到詩人與退休教師會去撥打恐嚇電話?退休公務員會深夜偷跑到牆上噴漆罵人?這些人原本都是社會上最溫良恭儉讓的一群,也都是該被歸類為中間理性選民的一族,竟做出他們在尋常時日最不可能做的事,究竟是怎樣的社會氛圍,讓他們連後果都不思慮,連投票日都等不及,非要急著透過不當甚至不法的行為,表達他們的不滿?
文章寫道,我們真感到很遺憾,一場選舉,讓臺灣的一切都扭曲了!原本該是凝結人心的“國家”元首,在卡車上帶頭煽動人們對退休公教的仇恨;原本標榜溫和理性的在野黨領袖,批判的語言愈來愈辛辣;原本以笑容可掬之陽光男孩標榜的羅文嘉,如今卻殺氣騰騰的每天開記者會搞爆料,原先倡言的新民進黨運動呢?不提也罷!果不其然,爆料者人恆爆料之,現在也有人要掀他以前舊帳了,再打下去,也不過就是場爛仗了!原本民眾早已皆曰不可的“非常光盤”,如今還有人想讓它重現江湖,甚至有人主張這種行徑是言論自由!
文章講,不諱言,目前社會對這種爆料風潮的過濾與救濟機制,幾乎是使不上力了。大眾媒體只會是助長這種爆料能夠發酵的主要平臺,司法訴訟呢?一場官司經過重重纏訟到完成定讞,起碼耗上數月甚至數年,如果一時爆料的內容確實子虛烏有,但司法機構要許久之後才判定真偽,如果相關傷害已經造成,甚至無法回復,譬如一時一刻確實影響了選舉結果,那誻眼前所有信口雌黃的爆料,成本效益計算上其實是劃得來的,不是嗎?看看這幾天的景象,這廂一群人開記者會爆料,那廂又有一群人到法院按鈴申告。我們的公共視聽空間,就全淪為這些人的秀場。
“國家”治理的機制也亂套了,原本該是政治中立的行政部門,擺明著提供公文書、舊檔案、監聽紀錄供執政黨做為爆料的選戰子彈,原本該是理性監督的在野黨,不僅同樣以亂槍打鳥的方式浮濫的爆料,更不惜以阻擋法案、大刪特定部門預算來報復。講白一句話,現在的實況是,你爆我的料,我也爆你的料,你讓我難過,我讓你更難過,你夠狠,我比你更狠!這樣撕咬下去,我們還真的很害怕,到選前的一周或兩三天前,還會有什誻驚天動地的事發生!
文章感慨道,不知還有多少人能清楚認知,這是場地方首長的選舉,是在讓選民體檢各個縣市過去四年的政績良窳,是在讓選民反省他們居住的生活空間,在品質上有沒有比四年前更好,地方建設有沒有更進步,現在的一切作為,是在讓選民為各個縣市的未來四年,選擇一個最適當的CEO。高捷弊案當然應該追究,公教退休的十八%當然可以檢討,但終究非關選舉,讓選民沉淀在這些氛圍中去投票,是讓他們為一時一刻的情緒投票,是讓他們為個別政黨的存續命運投票,而不是在為他們自己未來四年的家園繁榮與發展投票。
文章還說,有一種論調最近頗流行,說目前這種選戰的打法,就要選民感到厭煩,就是要那些中間選民根本不想出門投票,只要壓低的投票率,讓剩下的基本盤對決即可。不論這種說法是不是真的,從各縣市民調偏高的觀望與不表態比例看來,或許還真的會重演年初修憲“國代”選舉的低投票率,真的走到那一步,算是民主的進步,還是退步呢?
文章最後呼吁,如果大家都還承認目前所進行的選舉,是場地方首長的選舉,那誻能不能設法還是讓選舉回歸基本面呢?(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