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兩岸《富春山居圖》6月聚首 曾隔海相望60餘年

時間:2011-02-24 14:25   來源:京華時報

兩岸《富春山居圖》6月聚首 曾隔海相望60餘年

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資料圖)

兩岸《富春山居圖》6月聚首 曾隔海相望60餘年

郵票中的《富春山居圖》。圖/CFP

陳 浩 浙江省博物館館長

何傳馨 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畫中之蘭亭序”。360多年前,在被焚殉葬的最後一刻,這幅曠世名畫被人搶出,卻斷為兩截。

60餘年前,斷為兩截的山居圖再度離別,上下兩卷分藏兩岸博物館。去年3月,溫總理就兩岸關係答記者問時曾動情地講起這幅畫,並感慨“畫是如此,人何以堪”。今年1月,兩岸終達協議:隔海相望60餘年後,《富春山居圖》上下卷將於今年6月在臺北合璧展出。

離聚背後有哪些故事?昨天,本報對話浙江省博物館館長陳浩、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處長何傳馨。

名畫合璧 總理曾動情呼籲

京華時報:《富春山居圖》兩岸合璧展出,最早從什麼時候開始醞釀?

陳浩:醞釀這事,最早是在1998年前後。當時浙江省臺辦希望分藏兩岸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展出。我們博物館也有這種願望。但通過臺辦當時的條件沒能實現,就舉行了一次兩岸畫家共同描摹《富春山居圖》的活動。

2005年,香港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願意促成這件事,他和文化學者余秋雨來館裏跟我們談,我們也非常高興,希望通過這種搭橋再做一次努力。隨後我寫了一封信給當時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院長,同時規劃了一個浙江文物精華展,想把《剩山圖》涵蓋在裏面,希望到臺灣去展出。同時,也希望臺北方面把《無用師卷》拿出來合璧展覽,並能到大陸來展出。我把策劃和信件通過鳳凰衛視轉遞了過去,但事情一直沒有下文。

京華時報:什麼時候有轉機的?

陳浩:2008年後,海峽兩岸交流日漸頻繁,展覽條件相對比較成熟。劉長樂再把問題提出來,我們館一直非常希望能促成此事。在2008年底2009年初,我們和臺北故宮博物院開始進行直接交流,並通過發送電子郵件、信函往來、人員互訪等方式,促成此事。

京華時報:其實,溫總理也非常關注這件事?

陳浩:是的。2010年初,溫總理在“兩會”記者招待會上講了《富春山居圖》分藏兩岸的故事,並表達了希望兩幅畫能早日合成一幅畫的願望。總理的關注加快了我們的工作,進一步推動了這個事情。

京華時報:實質性進展是什麼時候?

陳浩:2010年6月,浙江省省長呂祖善訪問臺灣時表示,浙江願意為《富春山居圖》合展走出第一步,將浙江省博物館館藏的《剩山圖》先拿到臺灣合璧展出。同時也希望,在未來合適的時候,請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所藏的《無用師卷》拿到大陸來合璧展出。

京華時報:最終敲定,是在什麼時候?

何傳馨:今年1月16日,“山水合璧——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特展”在原創地浙江富春江畔舉行了備忘錄簽署儀式。這意味著,360多年前被焚成兩段,60多年前分隔兩岸的《富春山居圖》,最終的合璧事宜正式敲定。

大陸展出還需獲臺正式承諾

京華時報:從實質性談判到最終簽訂備忘錄,為什麼談判時間長達兩年之久?

陳浩:主要是卡在兩個地方。一個是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我們希望《剩山圖》可以去臺灣展覽,《無用師卷》也能夠來大陸,在大陸進行合璧展覽。但《無用師卷》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限展文物,離島有嚴格要求。臺北方面提出,他們到美國、歐洲、日本去展覽時,都要求對方國家有文物司法免扣押的法律條款,以保證文物在展出期間不會受到扣押。他們希望大陸通過《文物免扣押法》。

京華時報:矛盾怎麼克服的?

陳浩:首先,我們告訴他們不用擔心。我們的海關法和文化部有關文物進出境管理條例等已經包含了相關規定,不可能去扣押文物。後來我們考慮到,總是要有一方先過去的,我們先過去了,對他們也是一種推動吧。如果我們一定要堅持,讓他們要在一定的時間過來,反而不利於事情的推動。所以我們決定,先過去,希望他們也能夠早日過來。我們這麼做,也是為了表明大陸方面的誠意。

京華時報:《富春山居圖》何時能夠在大陸合璧展出?

何傳馨:大陸合展,我想在司法免扣押法這個問題定了之後,可能性會比較大。

陳浩:今年1月簽訂的“山水合璧——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特展”備忘錄中,臺灣方面已正式作出承諾,願意在適當的時候促成《富春山居圖》的《無用師卷》到大陸來合璧展出。這也表明瞭他們還是有這種意願的。這其實是兩年商談的最大進展。

《富春山居圖》被譽畫中《蘭亭序》

京華時報:為什麼黃公望的這幅《富春山居圖》,被稱為是畫中的《蘭亭序》?

陳浩:黃公望在畫壇成就卓著,被推為“元四家之首”。他79歲高齡時開始創作《富春山居圖》,晚年的筆墨技法爐火純青。整幅畫丘陵起伏,峰迴路轉,江流沃土,沙町平疇。近樹蒼蒼,疏密有致;溪山深遠,飛泉倒挂,亭臺小橋,各得其所,人物飛禽,生動適度。正是“景隨人遷,人隨景移”,達到步步可觀的藝術效果。這幅畫集中顯示出了黃公望晚年的藝術特色和心靈境界,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京華時報:除了本身的藝術價值外,這幅畫也具有傳奇的經歷。

陳浩:是的。元以來,歷代書畫家、收藏家、鑒賞家乃至封建帝皇都對《富春山居圖》推崇備至,並以能親眼目睹這件真跡為幸,使得這卷寶圖既備受讚頌,也曆盡滄桑——這幅畫作完成後幾度易手,後來到了藏家吳洪裕的手中。清順治時期,吳洪裕因為太愛這幅畫,臨終時囑咐家人焚畫殉葬。火光一閃之後,傳世珍寶被點燃。吳洪裕的侄子突然躥了出來,把這幅畫從火中搶出。此時,《富春山居圖》已經斷為一大一小的兩截。

經歷數百年風雨後,目前尺幅較小的《剩山圖》藏于浙江省博物館,大的《無用師卷》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地分隔,已60多年了。

京華時報:《富春山居圖》還有哪些歷史典故?

何傳馨:關於《富春山居圖》的《無用師卷》,在中國書畫史上還有一段傳為笑談的“冤假錯案”。清代兩幅《富春山居圖》先後入宮,乾隆皇帝判真為假,斷假為真,將假畫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愛不釋手。同時,他還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加蓋玉璽。這幅假的《富春山居圖》,後世稱之為子明卷,是明末文人臨摹的《無用師卷》,後人為牟利,將原作者題款去掉,偽造了黃公望題款以及題跋,這一切把乾隆帝騙了。

事實上,真跡《無用師卷》在清宮裏被靜靜地存放了近200年後,才得以平反。本次展覽,子明卷也將參展。真假《富春山居圖》,也將同室展出。

京華時報:你覺得,這幅名畫合璧展覽的意義何在?

陳浩:這幅作品對後代明清的水墨山水畫的風格和創作技法都有深遠的影響,一直影響到現在,合璧展覽的學術意義不言而喻。同時也絕不僅止於此。這幅畫承載著太多的故事和悲歡離合,創作至今有660多年,分開了360多年。如今分藏兩岸,也超過了60年。她是歷經滄桑的中華民族歷史的寫照,合璧展覽的象徵意義是,大家都期盼祖國統一。

估價過億 專人押送《剩山圖》

京華時報:赴臺北展覽的具體地點和展期定了嗎?

何傳馨:今年6月1日開始,整個展覽持續4個月。不過分成兩期,第一期從6月到7月底。第二期是8月到9月初。浙江省博物館的《剩山圖》會過來臺北進行合璧。《富春山居圖》展覽只在第一期中展出。這是出於對珍貴文物的保護考慮。具體地點,是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正館二樓書畫陳列室,這是全院最大的書畫展廳。

京華時報:會以怎樣的形式令這幅畫合璧?

何傳馨:兩幅畫已經經過後世處理,目前各自裝裱,因此拼接在一起展覽不太可能。《剩山圖》長50多釐米,《無用師卷》長6米多。我們在展廳中央設置了一個長展櫃,把這兩幅畫共同擺在裏面,進行合璧展覽。

京華時報:會通過高科技複製手段令其合璧嗎?

何傳馨:目前正在研究“合璧畫作如何複製保存”的問題。同時,還將出版圖錄,以紀念這次合璧展覽。

京華時報:《剩山圖》赴臺灣展覽,將採取哪些保護措施?

陳浩:《剩山圖》是我們浙江省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平時主要放在書畫庫房裏面悉心保護,很少進行公開展示。建國以來,只有三次公開展示。這次去臺灣展覽,我們主要提出了安保方面的要求,運輸和保險方面都要求有專業的機構全程規範服務,在展出期間溫度、濕度、光照等,都要嚴格控制,嚴格按照博物館書畫陳列的規範標準來進行。

何傳馨:按照大陸的規定,借展作品由文物部門集中,我們會派人去點驗,然後文物送到臺北,再送到臺北故宮博物院,全程都有專人負責。押運措施也有一定的規格,比如機場到博物院的路上一定都是警車開道、護送,有一系列的安保措施。

京華時報:借出展覽,需要估價後投保,《剩山圖》估價工作完成了嗎?

陳浩:現在基本上有概念了。估價方面我們並沒估得特別高。因為是無價之寶,估價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大概來講肯定是過億。

京華時報:這麼貴重的物品進行展覽,票價如何確定?

何傳馨:票價就是平時的門票價格,普通參觀券160台幣,沒有額外加價。

陳浩:這是一次友好的交流借展,《剩山圖》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我們不收借展費。

■關鍵詞

《富春山居圖》

是“元四家”之首黃公望的代表作。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全圖用墨淡雅,山和水的佈置疏密得當,墨色濃淡乾濕並用,極富於變化,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清順治七年(1650),此畫為藏家吳洪裕所有。吳洪裕臨終時要求家人將畫焚燒殉葬。點火時,幸有其家人將此畫搶出,但畫自此斷成兩截。目前,短的一截稱《剩山圖》,現藏于浙江省博物館;長的一截稱《無用師卷》,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