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22日消息 據臺媒報道,為了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臺當局接受了島內“獨派”團體的建議,要為臺灣華航公司“正名”,計劃將“China Airlines(中華航空)”字樣去掉。但卻遭到華航公司的抗議。
據報道,長期主張“正名制憲”的“世界臺灣人大會”,今年有關“正名”的年度目標就是將華航改名為“臺灣航空”,以免“臺灣的總統卻老是坐著中國飛機出訪”。而對此項建議,陳水扁表示頗有同感,表示他坐名稱為“華航”的飛機“出訪”,心中確實也是“怪怪的”。據悉,“世界臺灣人大會”的“正名”建議,已經獲得了臺當局高層的肯定和支援。 對此,臺灣華航工會理事長李昭平説,“政府”要華航改名已經不是第一回,要幫華航改名,總不能“霸王硬上弓”,“這件事真是太荒謬了。”陳水扁“要華航改名,先替自己的兒子陳致‘中’正名為陳致‘臺’再説吧!”
李昭平指出,華航是民營企業,陳水扁可以建議華航改名,但也要替人家想想,改名後可能有何影響。不能只因為政治考量,就要一家有47年曆史的航空公司名稱説改就改。 李昭平表示,華航一旦改名,不僅航權需重新申請,華航與其他航空公司的合作案,以及華航與企業金融機構的合約都需要重提修正,複雜度相當高。改名後造成的公司損失,“政府”到底要不要賠償?
撇開技術面,一旦改名,對華航商業上的衝擊可謂不小。據臺媒指出,“China Airlines”在國際已樹立一定知名度,改名後以其他名稱出現在國際上,優勢不再,要再重新打開知名度,不是三、五年能夠達成。 李昭平強調,臺當局若要“去中國化”,先別拿華航開刀,不要柿子凈挑軟的吃,應請“國營”事業的“中國鋼鐵”、“中國石油”或請“中華郵政”、“中華電信”正名,損失由“全民”埋單。要求民營公司改名,尤其是叫“中華”又不叫“中國”的華航“去中國化”,實在沒有太大意義,只會讓大家看笑話。
據指出,華航內部評估“正名”將給航權帶來非常大的衝擊。例如,華航最賺錢的臺港和臺日航線,航權分配都在航約中指定航空公司飛航。華航一旦不是“華航”,馬上面臨修約難關。
此外,航空業是資金密集産業,華航購機對外貸款一半是外幣,華航評估,若有重大不利變更,極有可能影響飛機貸款改變。因為這項潛在的貸款風險,過去幾次島內民間團體要求華航正名時,前董事長江耀宗都公開表示,華航不會改公司名稱。(雲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