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大型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編劇溫何根

時間:2011-11-04 13:28   來源:中國贛州網-贛南日報

“將《八子參軍》打造成蘇區的一張文化名片”

——訪大型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編劇溫何根

□記者謝若閒

  “蘇區人民對革命的奉獻,應是蘇區文藝創作的第一題材。”11月3日,《八子參軍》編劇溫何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有意將《八子參軍》打造成有説、有歌、有舞,有貫穿人物、有貫穿矛盾、有貫穿事件的時尚歌舞劇,成為瑞金乃至整個贛南中央蘇區的一張文化名片。”

  應邀成為編劇:“我要先為我的家鄉寫劇本”

  為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創建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80週年,大型採茶歌舞劇《八子參軍》自去年6月啟動,邀請國家一級導演張曼君擔任總導演,按照“導演中心”的原則,張曼君建議由溫何根擔任編劇。

  “我做了大半輩子的蘇區題材戲劇創作,對這一段歷史非常熟悉,不需要再進行採訪,直接閉門就能創作。”溫何根説。

  據了解,已過花甲之年的溫何根歷任贛南歌舞團編劇、贛州市戲劇創作中心主任等職,創作了《圍屋女人》、《我的爸爸是紅軍》、《紅小鬼》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作品。應邀擔任《八子參軍》編劇的同時,正好有一部廣東東莞的戲劇也邀請他擔任編劇,“我要先為我的家鄉寫劇本。”溫何根説。

  接受任務之後,溫何根躲到了石城縣高田鎮一個僻靜的山村裏開始“閉關創作”。按預定計劃,全劇將用一個月的時間擬好提綱,一個月的時間寫好初稿,兩個月的時間進行打磨。“完全按照我們預定的時間表完成了劇本創作,在我大半輩子的戲劇創作中,這是最為順利的一次。”溫何根説。

  半夜突發靈感:淩晨三點爬起來寫作

  在創作《八子參軍》劇本的過程中,溫何根度過了一段“晨昏顛倒”的生活。“沒有固定的寫作時間,完全根據精力和思路,想寫就寫。”溫何根回憶,在構思提綱的階段,有一次,他淩晨三點想到了“十月懷胎”的情節,馬上爬起來寫作,生怕忘記。“構思好這個情節之後,我就知道這部劇‘有了’!”

  據了解,《八子參軍》講述了一位贛南鄉村母親——楊大媽在面對家國興亡的關鍵時刻,毅然將八個兒子送上戰場,當八個兒子全部陣亡,如山傾倒般的噩耗向她壓來的時候,她依然能如山一般地扛住,演繹了一齣直抒胸臆、大氣磅薄的正氣歌,反映了蘇區人民博大、美麗、善良的人性,以及蘇區紅色政權的人民性。

  全劇由三大基本情節支撐,分別為“‘擴紅模範’光榮匾”“痛打滿崽”“十月懷胎”。其中,“十月懷胎”情節以客家經典民歌《十月懷胎歌》貫穿全劇,從序幕中的“孕”舞表現八子降生,到八子全部陣亡後,楊大媽一一回憶起八個兒子的降生過程,恍惚間看見八個兒子和媳婦圍繞左右,又在一片寂靜中意識到“他們再不能回來了”,不禁放聲悲呼:“我的崽呀!”在“孕”舞中,已懷孕的第八子滿崽的媳婦蘭花徐徐出場,預示著革命種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也預示著新中國即將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這個胚胎中孕育而生。

  社會各界積極支援:“希望此劇為我的創作人生打上圓滿句號”

  “這部劇本完稿後,字數有8000多字,但是僅提綱的篇幅就有1萬多字。在提綱中,我對各種細節處理,以及為什麼這樣處理,有什麼寓意等都進行了詳細説明。在此過程中,我與總導演張曼君多次溝通,提綱框架得到了她的充分肯定。在劇本創作過程中,得到了省、市兩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戲劇創作界同行的大力支援。”溫何根説,特別是著名編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前任院長劉錦雲親自來到贛州,對劇本中兩個細節的處理進行了點撥。

  “我感覺不好處理的一個細節是,在得知第七子陣亡時的大悲,和送第八子滿崽投奔紅軍前為滿崽和蘭花圓房的大喜,兩種極端情緒的衝突。按照中國傳統習俗,喪事過後不能馬上辦喜事,怎樣處理這一矛盾?”溫何根回憶,當時劉錦雲用“大喜襯大悲”一句讓他頓時了悟。在劇情中,這一幕被處理得厚重而巧妙,當層層紅色幕景放下,並隨著新人的步伐緩緩拉開的時候,60管如咽如泣的嗩吶聲響起,撼人心魄。另外,劉錦雲還提出了重點塑造楊大媽和蘭花“兩個母親”的建議。

  “我希望此劇能為我的戲劇創作人生打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溫何根告訴記者。雖然這不會是溫何根的最後一部作品,但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他希望這會是最為成功的一部。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王怡然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