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澤民同志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産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緊緊把握住這一點,就從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願望,把握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這一論述,深刻闡明瞭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為新世紀新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指明瞭方向。
十六大報告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的論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境界
本質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江澤民同志關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的論述,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屬性和內在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關於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表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境界,對發展問題重要性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
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國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核心是發展。江澤民同志堅持和發展了鄧小平同志的這一思想,反覆強調,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社會生産力,要始終把發展生産力擺在首要地位;我國經濟能不能加快發展,不僅是重大的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十六大報告還提出了關於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的論述。這些論述為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論基礎。我們黨50多年的執政實踐表明,什麼時候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緊緊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什麼時候現代化建設就順利,反之就會出現問題。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嚴重自然災害的複雜環境,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準確把握國際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及時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始終掌握髮展的主動權,使我國經濟在世界經濟增長緩慢的大背景下,始終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勝利實現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顯示出蓬勃生機。
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才能使“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得到貫徹落實。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十六大的歷史性貢獻。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始終做到“三個代表”,必須堅持發展不動搖。代表中國先進生産力的發展要求,必須正確把握生産力的發展趨勢,不斷推動生産力以較高的速度和水準向前發展;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大力發展教育和科學事業,積極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在社會全面發展的基礎上,使人民群眾不斷獲得切實的經濟、政治、文化利益。
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才能使黨的執政地位不斷鞏固。十六大報告指出:“我們黨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發展中大國領導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能不能解決好發展問題,直接關係人心向背、事業興衰。”發展事關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事關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黨的執政地位要通過推進社會發展來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要通過促進社會發展來實現。離開了發展,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無從談起。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始終圍繞發展來推進改革開放,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在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戰勝了政治、經濟領域和自然界出現的各種困難和風險,黨的執政地位更加鞏固,人民群眾對黨更加信賴和擁護。實踐證明,要進一步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
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才能使強國富民的願望得到實現。我們黨領導人民執政,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使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我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使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幅度躍升,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六位,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社會長期保持安定團結、政通人和的局面,我國的國際影響顯著擴大,民族凝聚力極大增強。沒有發展,就沒有民富國強,就沒有民族振興。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階段,面對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曲折中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只有牢牢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發展、保持穩定,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人民群眾才能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不斷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
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緊緊抓住發展這個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不斷推動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任務。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共産黨的性質、宗旨和使命,決定並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高度重視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現代化建設要解決的所有問題,歸根到底要靠經濟的發展。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現代化就難以實現,黨就有失去執政地位的危險。特別是像我國這樣經濟文化仍比較落後的發展中國家,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更應當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開拓促進先進生産力發展的新途徑,積極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基本實現工業化,大力推進資訊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不斷推進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只有經濟、政治、文化協調發展,人的發展與經濟文化的發展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才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就是一個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結合的目標。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求在大力發展經濟、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保證人民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以實現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目的。實現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的就是要使人民群眾過上殷實的小康生活;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任何時候都必須把實現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根本著眼點,始終圍繞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搞建設、謀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這是我們黨正確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本質的結果。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就會更加積極地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加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全社會的積極性創造性就會得到充分發揮。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民的生活水準還比較低,人民對改善生活的期望很強烈。要使12億多人都過上更加殷實的小康生活,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心裏裝著人民群眾,時刻關心人民群眾,團結和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創造幸福生活。
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需要正確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的關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關係和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
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必須正確處理各方面的關係,既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任務抓緊抓好,也不忽視其他各項建設,從而把堅持黨的先進性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産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
正確處理經濟、政治、文化的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經濟、政治、文化相統一的全面建設。十六大報告提出的現代化建設的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目標。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者的統一構成現代化建設的整體。具體地説,就是包括經濟水準、物質生活、人口素質、民主程度、精神生活、生活環境等全面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繁榮。
正確處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物質文明是一切事業發展的基礎,政治文明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起著保障的作用,精神文明則提供價值導向、思想武器和智力支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全面發展和進步,保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整體目標的實現。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歷史時期,十六大報告把促進三個文明協調發展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完整目標,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和發展,豐富和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發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靠自己的發展;改革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改革,不斷調整生産關係中不適應生産力發展要求的部分,不斷調整上層建築中不適應經濟基礎的部分,實現制度創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改革和發展要有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和良好的社會秩序。改革、發展、穩定這三者構成關乎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關係,它貫穿于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十六大報告指出:“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係的重要結合點,在社會穩定中推進改革發展,通過改革發展促進社會穩定。”這是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堅持的基本思路和重要準則。 (徐永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