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首頁 | 專題首頁 | 高層動態 | 要  聞 | 文件決議 | 本網特稿 | 會議進程 | 代表風采 | 代表聲音
理論解讀 | 輝煌成就 | 海峽之聲 | 媒體評論 | 現場報道 | 圖片新聞 | 黨建巡禮 | 共建和諧 | 兩岸黨際交流回顧
字號:
十七大代表縱論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

  時間:2007-10-19 18: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張先國 顧立林)20年前,在黨的十三大上,“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首次寫進黨代會報告。20年後,在黨的十七大上,胡錦濤同志在報告中依然鄭重強調:“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盛世諍言,科學論斷。代表們認為,我們黨能立足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抉擇科學發展之路,充分展現出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治國理政的理智和清醒。

  “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

  82歲的李立功代表至今記得,1987年10月25日,他和許多代表一樣,在十三大報告中“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句話下面,重重地畫了一條粗線。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在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過程中發生過嚴重曲折,有許多原因,但都同對基本國情的認識偏差相聯繫,致使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脫離了中國最大的實際。

  歷史如鏡,鑒往知今。最早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重大論斷的是鄧小平同志,這一論斷包含了兩層含義:其一,我們是社會主義社會;其二,這個社會主義處於不夠發達的初級階段。正是有了這個實事求是的基本判斷,我黨才有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吹響了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

  彈指揮間,滄桑巨變。改革開放成就巨大,舉世矚目。然而,儘管生産力又有了很大發展,綜合國力有了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準有了較大提高,各項事業有了較大進展,但人口多、基礎差、經濟落後、發展不平衡、現代化水準低等基本國情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從生産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層面看,人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權利得到了較好維護。但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完善,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社會分配不公、貪污腐敗等問題仍然存在。

  浙江是我國經濟社會率先發展的先進省,但來自浙江的代表卻不無憂慮:一是制約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體制障礙尚未破除,二是高投資率、低消費率、高出口增長率的迴圈尚未打破,三是社會結構的轉型尚未完全破題。中西部地區代表的緊迫感更是溢於言表。四川省內江市委書記葉壯代表説,過去五年內江每人平均GDP翻了一番,但直到今年才能衝破1000美元的關口,到2020年若達不到每人平均3000美元,420萬內江人就會拖全國人民的後腿。

  全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顧海良代表説,雖然我國有1億多個股票交易賬戶,越來越多的人有了財産性收入,但在廣大的農村,許多人還僅僅解決溫飽問題。總體上看,我們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準的、不完全的、發展不平衡的。

  代表們認為,要抓住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這一根本任務,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100年不動搖,堅持改革和創新,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永葆蓬勃生機。

  “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

  從人類歷史進程看,工業化是社會財富積累較快、生活水準提高迅速的時期,同時也是人與人、人與自然矛盾較激烈的時期。人類迄今為止的工業化進程,經歷了近300年,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了工業化社會,但所有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口不到12億、約佔世界人口20%,而我國有13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2%。

  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要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跨度內實現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轉變,這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偉大變革。已故美籍歷史學家黃仁宇曾作出這樣的評價,“將一個農業國家蛻變為一個工商業國家不是一件容易事,我常用這樣一個隱喻,相當於一隻走獸蛻化為飛禽。”

  “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從根本上説,都同我國工業化的獨特性密切相關。”十七大代表、西北大學黨委書記張煒説,我國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100年走完西方發達國家300年走完的歷程,這就意味著西方國家漸次出現的矛盾和問題,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可能會集中出現。特別是在到2020年之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我國還要加速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由此帶來的問題將會更加凸顯,面臨資源、環境、人口壓力也更大。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徵,對此,十七大報告作了翔實的論述,激起廣大代表的共鳴。一些長期從事經濟工作的代表慨嘆,實際工作中常常會遭遇“兩難問題”:既要加快工業化,又要超越依賴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舊式工業化模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既要推動技術進步和産業升級,又要發揮勞動密集型産業能廣泛吸納勞動力的優勢;既要推進城鎮化,又要避免因大量圈佔農田導致耕地減少、農民失地的問題。

  新的階段性特徵決定了我們要更加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誠如十七大報告所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

  十六大以來的5年輝煌成就表明,科學發展觀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

  代表們認為,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不僅要總結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中積累的極其豐富、極其寶貴的經驗,同時要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鑒當今世界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産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説,社會主義是大海,海納百川,不會枯竭。

  國情決定使命。代表們認為,要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認真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願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帶領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一定要戒驕戒躁、艱苦奮鬥,牢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為黨和人民事業不懈努力”

  鄧小平同志曾指出,“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顧海良代表説,現在看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要經歷上百年時間,可能要經過三個大的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這一階段雖然已經進入了初級階段,但我們並沒有認識到,可以稱之為探索階段。第二階段,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至2020年,是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目前正處在這一階段。第三階段,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實現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

  十七大報告提出,“強調認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後,也不是要脫離實際、急於求成,而是要堅持把它作為推進改革、謀劃發展的根本依據”。這一論斷得到代表們的廣泛呼應:這是憂國憂民的至誠情懷,更是居安思危的至真理性。

  代表們認為,我們廣大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有歷史的、國際的眼光,要有全局的、戰略的思維。只有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長期性和歷史任務有一個全面的、深刻的認識,才會懂得我們今天為什麼要實行這樣的而不是別的方針政策,從而增強工作的原則性、堅定性和創造性。

  思想認識的提高,是正確行動的先導。捧讀十七大報告勾勒的宏偉藍圖,代表們覺得成竹在胸,重任在肩。江蘇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代表説,對我們得到了發展先機的東部地區而言,要率先探索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和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四川省成都市市長葛紅林代表説,對我們“三農”問題突出的地區而言,要著重推進農業現代化,探索工業化和城市化成果惠及農民的新路子,逐步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國情決定途徑。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發出的號召言猶在耳:“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代表們堅信,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産黨一定能帶領偉大的中華民族實現復興之夢。

 
編輯:高大林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