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士兵正在空軍伊爾76重型運輸機上搬下救災帳篷,4月中旬以來他們連日在青海玉樹機場進行抗震救災工作。 中新社發 賈國榮 攝
青海玉樹震後6天來,剛于去年8月通航的玉樹機場成為最便捷的救援“黃金通道”。蘭空副參謀長劉廣彬19日向記者指出,空軍克服了玉樹機場海拔高、設施簡易、氣流多變等難題,實現了“零問題”運輸救援。
劉廣彬説:“地震發生後,空軍首長非常重視,由於地理原因,玉樹災區與外界的陸路運輸線路長、路況複雜,因而空中運輸顯得非常重要。按照部署,空軍多個單位迅速行動,明確分工,為災區救援提供了強有力的空運支援。”
據介紹,海拔3900多米的玉樹機場屬於“高高原”機場,飛行保障難度大,機場只能同時容納3架飛機停靠。且空中環境極差,15公里範圍內就有8座海拔超過5000米的大山。目前又正值春天多風季節,風速可達到每秒20多米,這對飛機降落、起飛非常不利。
“空軍主要擔負運送救災人員、物資、傷病員的任務,尤其是傷病員的運輸,時間就是生命。空軍選派了技術最精湛的機組,全力以赴,可是説始終處於滿負荷運轉的狀態。”劉廣彬説。
據統計,截至18日,空軍出動8架運輸機,飛行152架次,運送救援人員2950人、傷員1640人、物資930噸。
對於玉樹機場原本不具備夜航條件的問題,空軍方面在震後第一時間從北京、成都、武漢三地緊急調運了多輛應急助航車,于地震次日便開通了玉樹與全國的夜間“綠色通道”。劉廣彬坦言,使用應急助航車只是臨時性的措施,並不夠完備。此次空軍運輸之所以沒有出現問題,與機組人員高度的責任感以及高超的技術等因素有關。
近日,玉樹災區氣象複雜多變,曾一度出現雨夾雪等惡劣天氣。劉廣彬説:“這裡的雨雪天氣持續時間短,不會對空中運輸造成太大影響。我們已經加強了觀測和研究,既要飛得順利,又要飛得安全。”(記者 符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