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臺媒:胡錦濤形象溫和 感性會連 理性會宋

  時間:2005-05-13 09:11    來源:     
 
 

  中國臺灣網5月13日消息  胡宋12日會談結束,有臺灣媒體將胡連會與之相比並指出:胡錦濤的確做到接待連宋規格一致,無論是排場、會面場景與順序,都是“一模一樣”;但相同的形式下,兩次會面的氣氛、微妙的互動與言語上的交手,其實還是大異其趣。

  臺媒稱,胡錦濤4月底見連戰形容為“春意盎然”,到5月中見宋楚瑜,則以“春光明媚”來比喻;胡錦濤的言下之意,如果說春意融化兩岸凝結的冰,宋此行帶來明確“反獨”訊息的“九二共識”、“兩岸一中”大禮,則是兩岸走向和解的春光明媚坦途。

  臺媒認為,連胡429會,極具歷史意義,胡錦濤看起來比較感性、也比較柔軟,他致贈瓷花瓶給連戰時,還一手握住連戰的手,一手輕拍連戰的手背,彷佛真是闊別多年老友重逢。胡錦濤致詞時,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開場,感懷孫中山先生的貢獻,情感的連結、歷史的記憶是重點。

  但胡宋會則不同,如同宋自我定義的“工作團”,胡錦濤的表現,則由感性走回理性,歡迎之余,希望走向實質進展的意圖溢于言表。因此胡錦濤在胡連會致詞時,沒有刻意強調“九二共識”、“一個中國”,而昨天胡則引用宋楚瑜大陸行幾次公開的談話,一下子即切入重點,拉至“一中反獨”的對話平臺。

  惟胡錦濤不忘在連宋面前,都重申歡迎認同“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發展兩岸關係的臺灣各政黨、團體和代表性人士同中共開展交流和對話;他也將反分裂法通過前夕發表的“胡四點”重述一次,“不管什麼人、什麼政黨,也不管它過去說過什麼、做過什麼”,藉由對宋說話,傳達隔海向臺灣領導人喊話之意。

  臺媒指出,連宋的表現也略有不同,也許基于國共的歷史基礎,連戰顯得較為自然,連胡的互動也較為熱絡;但親、共素無淵源,宋楚瑜也顯得較為嚴肅、緊張,與胡錦濤握手時,說話的時間久了些。簡單說,連胡像是“隔代敘舊”,宋胡則比較像是準談判前的會前會。

  值得注意的是,胡錦濤將宋這幾天的話記得清清楚楚,他提“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也肯定宋堅持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如同他與連戰見面時,也注意到連戰在北大演說、公開談話中都推崇孫中山先生,他順勢強調,為雙方更增連結之處。

  臺媒表示,胡錦濤通過連戰,向臺灣民眾傳達中共領導人溫和形象;通過宋楚瑜,則對陳水扁傳遞明確訊息,這無疑給臺灣人士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言恆)


  進入專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訪陸 關注連戰大陸行

 
編輯:system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