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20年,中國城市人口將佔60%,達10億左右,城市經濟、社會、環境運作將受到嚴重挑戰。”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譚鐵牛昨天在全球城市資訊化論壇上發出“預警”。不少海內外與會專家提出,全球城市化進程加速將導致現代“城市病”加劇,而資訊化尤其是智慧資訊化,可有效緩解交通、能耗、環境等方面的城市性病徵。
當前,全球半數人口生活在城市,發達國家城市化比例更高,發展中國家也正後來居上。來自西班牙的世界工程師聯盟主席瑪麗亞 拉法格表示,歐洲80%的人已是“城裏人”,過去人們認為資訊化技術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只存在間接關係,但事實上兩者直接相關。她舉例説,資訊化帶來的交通智慧化,可以引導車流、減少擁堵;資訊化帶來的遠端體驗,比如電子商務、遠端辦公等,也減少了城市人口位移的需求,降低了整座城市的“流動性”,對節能減排助益良多。
據統計,過半的城市人口消耗著地球上四分之三的能源。城市能耗之巨遠不止在交通上,無論在家庭還是辦公室,電力依然是城市動力之源,也是未來最大的能源瓶頸。為了將每一度電適時而準確地匹配給最需要的用戶,上海電力單位正與IBM合作開發電力智慧分配系統。有關負責人馬丁 豪斯克表示,該系統可以減少全城發電功率和停電時間,一年能省下數千萬美元。同時,資訊化對城市供水系統、風電等新能源系統,都有調劑供需的作用。
但同時,IT建設的自身能耗同樣很大。雲計算跨國企業EMC全球副總裁范承工表示,在各大企事業單位的數據中心機房,大型伺服器內的CPU晶片處理器閒時很空、忙時很緊,總體利用率較低,而CPU不論運轉與否都在消耗100%的電力。而運用“雲計算”的虛擬伺服器模式,可打破伺服器的物理界限,在不同伺服器之間 “削峰填谷”,將CPU利用率提高1倍,設備數量、佔用空間及能耗排放都能縮至一半。
資訊化就像內服藥物一樣,滲透進城市生態系統的骨幹、經脈,調理其健康。譚鐵牛認為,資訊社會的下一個發展階段應是基於更高資訊化水準的智慧社會。上海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副主任劉健也表示,正在加緊制訂的本市資訊化“十二五”規劃正準備將上海資訊港建設“升級”為智慧港建設,在世博會上成功展示並應用的物聯網、雲計算、智慧電網、智慧交通等將在整個城市層面加以推廣。(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