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城市是工業化進程的產物,它區別于農村。但上海世博會提出的綠色、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等理念正力圖結合城市與農村的優勢,打造一種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它既是工業化發展的產物,也是超越工業化的產物,可以稱之為“後工業化”的生活方式。整個上海世博會也正是後工業化理念的集中展現。
“後工業化”概念是由丹尼爾·貝爾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主要是從社會結構的角度論證了後工業化社會。這啟示我們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來理解後工業化時代:一方面,後工業化時代以高新技術為物質支撐;另一方面,後工業化時代以生態文明、和諧社會為理念支撐。中國沒有在第一時間趕上工業化的進程,但中國卻跟上了後工業化的歷史節拍,上海世博會便是最好的例證。但中國的後工業化卻遠比西方發達國家復雜,因為中國在工業化時代落下的東西太多,所以中國既要完成未完成的工業化任務,還要完成後工業化時代提出的新的歷史使命。
中國的工業化與後工業化進程盡管復雜,卻並不是不可為的。關鍵在人。對于人而言,關鍵又在人的觀念的轉變。
五、六月份的時候,世博園區內最火爆的場館可能要算沙特館了。沙特館之所以吸引了那麼多的觀眾,最大的原因在于據說沙特館有全世界最大的巨幕影院。而人氣較少的城市最佳實踐區則少了看熱鬧的成分。英國館、法國館和德國館等場館之所以也能吸引眾多的中國遊客,一方面與這些場館自身的可看性較強有關,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這些國家的 “發達”與“先進”的形象一直吸引著中國人。
這說明中國人對發達而富裕的生活方式的向往,但如果僅僅停留于此則是萬萬不可的。在這個後工業化突飛猛進的時代,我們要想很好地躋身世界之林,必須不僅補工業化的課,而且還必須肩負後工業化的歷史使命,如果只看重工業化的物質富裕和繁榮,中國又會重蹈覆轍,趕不上西方社會發動的後工業化列車。同時,如果國人僅僅停留于對富裕生活的迷戀,那麼就忽視了上海世博會所提出的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與“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相悖。 (新聞晚報 作者係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