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新民晚報:世博是加強中日溝通的平臺

時間:2010-09-07 11:05   來源:新民晚報

  這幾天,正隨中國青年媒體工作者代表團在日本採訪。採訪中發覺,中日之間的溝通,過去已有很多,今後更要加強。

  日本對中國是否了解?從一個細節上,可以看出端倪。在日方安排的歡迎晚宴上,日本政壇一名重要人物,如數家珍般地列舉了上海世博會的很多細節,但最終他表示:上海世博會最受歡迎的場館,排名前三的是中國館(網上中國館)、日本館(網上日本館)、日本産業館(網上日本産業館)。

  我基本認同這名重要人物對上海世博會的描述。卻又很難完全同意這樣的世博場館排名——在世博會上,日本館、日本産業館確實頗受歡迎,不過,全世界遊客關注的,至少還有沙特館(網上沙特館)、石油館(網上石油館)、德國館、英國館等。

  比較了解,但不是完全了解。這,大概是日本人了解中國的現狀。比如,一名日本外務省的年輕官員,知道四川的水煮魚,卻不清楚上海的房價。再比如,許多日本人知道,中國GDP已超越日本,但同時,他們卻久久不能忘卻所謂的“毒餃子事件”。

  説了解,當然是彼此的。這次採訪,發覺自己以往對日本的認識,有很大一部分,也有出入。日本是安靜的,但還是有年輕人在地鐵車廂內喧嘩;日本追求“高科技”,工作高節奏,但如今,許多人也認同“低技術”和“慢生活”;東京的報紙,競爭依舊很激烈,卻似乎難以避免“同質化”的尷尬……

  中日兩千年友好,雖曾有不愉快,但還應向前看。向前看的前提之一,是交流互知。上海世博會,就是加強溝通的平臺之一。 晏秋秋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