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時評

教授對話研究生:小白菜是小白幹還是活雷鋒

時間:2010-08-02 13: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上海財經大學教授 裴毅然 上海財經大學碩士生 周唸唸

  什麼是志願者的價值核心

  □:今年暑假我在上海世博會實習,當了一名“小白菜”。我服務的世博協調局論壇部,工作瑣碎繁忙。第一天上崗,一個上午發了近百個電子郵件,下午又打了近30個國際電話,深感“不能承受之重”。此後,安排嘉賓住宿、檢查措施落實、陪同參觀……每天回程在公交車上一路打瞌睡,幾乎拖著兩條腿回宿舍。一個多星期下來,主題詞只有一個字——“累”!

  ■:世博志願者是今夏上海一道獨特的翠綠風景線。據統計,世博會期間有近8萬名園區志願者、13萬城市誌願者、近200萬名城市文明志願者。這項重大社會活動中有你的一份,為自己的青春歲月增添一首亮麗插曲,不好嗎?

  □:當然,準確地説,是“累並快樂著”,畢竟我有了此前不曾有的人生閱歷。不過,很多人對志願者這一名詞的內涵模模糊糊,認為世博“小白菜”不可能沒有報酬呢!

  ■:志願者(Volunteer)在聯合國有一個定義: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為了近鄰乃至世界進行貢獻的活動者。志願者的價值核心為:一、無償服務;二、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貢獻者。

  □:聽説歐美各國“打義工”很普遍,“志願者”已成為人們生活的日常內容。而我們這裡,有些人認為志願者每天只有兩張餐券,此外無任何薪酬,“小白幹”一個,還要倒貼交通費,好傻冒哦!

  ■:比如在歐美或者澳日等發達國家及港臺地區,到處活躍著志願者的身影,“打義工”確實越來越成為那些國家與地區人們生活的日常內容。你得到的“傻冒”之譏,恰恰説明志願者活動在我國的新鮮度,也説明開展志願者活動的必要性。

  1970年,聯合國組建“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UNV)”,負責管理國際志願者各類事務。全球每年約有5000名符合條件者加入聯合國志願者隊伍。1971年以來,來自160多個國家的3萬名聯合國志願者,前往140多個國家完成各種項目工作,其中36%在非洲,31%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其餘在阿拉伯國家、加勒比海、中南美及中東歐。三分之一的志願人員在全球最貧困、偏僻和落後的地區工作。這些志願者有一半遠離都市,在偏遠的村鎮工作。

  □:我畢竟是內部服務的“二線白菜”,大量“一線白菜”委屈連連。聽説試運營期間,每天給“小白菜”們開會,會前要給“十二分鐘發泄時間”,讓“小白菜”們盡情訴説所受委屈,甚至希望他們大哭出來。一些國內遊客,將“小白菜”當保姆,要求看孩子、買可樂、找東西、借手機……遭到拒絕便破口大罵。還有相當多的遊客被服務後,很少向志願者道謝或説聲“辛苦”。此外,雖説大多數園區領導對“小白菜”很愛護,但還是有少數人對“小白菜”隨意差遣。唉,“小白菜”不好幹啊,做好事不容易啊!

  ■:在當下中國,培育相對高層次的志願者運動,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文化工程。

  國內遊客將志願者當成隨意差遣的“萬能膠”,還是在於沒搞清志願者的服務範疇。有些惡意行為,當然是缺乏基本文化素質。至於園區少數部門領導的問題,也反映出對志願者缺乏深度理解。聯合國志願者服務範圍十分明確:一、在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提供服務;二、幫助所在地區人民達到自力更生的目標;三、從事人道主義援助。即以實現被幫助者的自力更生為目標,而非成為被幫助者的僕役。一個理想的社會,應該人人都能自立。事實上,也只有自立才能贏得自尊。

  世博“小白菜”與學雷鋒的異同

  □:無論“小白菜”還是遊客,包括一些園區部門負責人,都認為志願者就是以前的“學雷鋒做好事”。您怎麼看呢?

  ■:我個人認為,兩者之間還是有差異的。1960年代的“學雷鋒”更強調單向付出,忽視利益雙贏與價值回流,無視“雷鋒”的自身價值實現。純粹單向支付的事兒,總是無法堅持長久。極左思潮的反動實質就是碼錯價值順序——抽去個體,片面強調集體。而失去單元個體的支撐,集體價值就成了空洞之物。

  當今志願者的價值基礎是“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貢獻自我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就社會發展而言,這一內涵深刻的價值定位,這一雙向共贏的志願者理念,本身就是現代文明才能分泌的高級産物。

  □:是的。我以為,志願者工作的意義就在於此,雖然沒有有形的報酬,但獲取了更多無形報酬。在一個國際性大舞臺上實習,不僅開闊了個人的國際視野,而且懂得了與人交流溝通時寬容度的重要性。這段實習的小小插曲,雖艱辛卻也豐富了我的人生閱歷,加速我邁向社會的進程。同時,服務於社會也強化了我的責任感。

  “打義工”的經濟文化基礎

  □:您説,為什麼在歐美各國“打義工”很普遍,而在我們這個有著樂善好施傳統的社會,一向倡導助人為樂的氛圍裏,人們反倒不太習慣呢?

  ■:關鍵當然還在經濟基礎,人們得有越來越多的餘暇。畢竟志願者是無償的,即志願者首先得能承受“無償”,能從其他渠道得到必需的生活資料,“無償”得靠“有償”支撐啊!規模性志願者運動只能産生於當代社會,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沒有一定的“衣食足”,怎麼可能清晨笑著出門去打義工?皇帝都不差遣餓兵呢!同時,沒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也無法形成現代志願者理念——在為社會服務中實現自身價值。此前亞運、奧運時間較短,今夏世博會持續時間長,正好順勢推助志願者文化的發展。

  近年,志願者運動悄然興起,説明我國經濟獲得長足發展之後,有了推行志願者運動的實力,各項文化事業也在快步跟進。儘管初始稚步,但既然開始了,且方向正確,總會逐漸成熟。志願者運動還有許多看不見的邊際效益,比如,加強人際的溝通意識,提高國人的道德素質等等。“被服務”終究容易培育人們“也去服務”的理念,有利於人際潤滑與社會良性運轉。

  □:是的。以後如有機會,我還想申請加入聯合國志願人員組織(UNV),走出國門,到外國去服務呢!

  ■:好啊,你有這樣的公益心,我很高興。你的志願者邊際效益達到最大化了啊!如此這般,春雨潤物,你下個學期的課程一定會更有收穫。文學研究的根柢可是在於知人解世呵!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