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上海周,好一曲“海上風韻”

時間:2010-10-13 14:33   來源:《解放日報》

  昨天(12日)傍晚,隨著慶典廣場上最後一場“風從海上來”音樂舞蹈專場演出在遊客的掌聲中落下帷幕,上海世博會上海活動周也迎來了最後的尾聲。

  以“海上風韻”為主題的上海活動周,在五天時間裏上演了一系列好戲:其中包括《海上風韻》文藝演出、《海上尋夢——雕刻時光》雜技表演、《風從海上來》音樂舞蹈專場演出、《戲遊上海戲曲,讓城市生活更絢麗》戲曲演出、非物質文化遺産及民俗展示、“創意生活”——上海活動周巡遊表演等。

  臺上:上海味道濃郁

  “上海味道‘老’濃的。”因為在上海工作生活了一段時間,美國小夥凱文已經能用 “洋涇”式的上海話告訴記者他逛“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習館”的感受。這個在寶鋼大舞臺臨時“開張”五天的傳習館,是上海周的一大亮點。推開館門,步入“步高裏”,古色古香的八仙桌和暖意融融的老虎灶躍入眼簾,大餅、油條、粢飯、豆漿“四大金剛”擺在桌上,讓上海的遊客分外親切。再走進上海廳堂,陳列四週的海派玉雕、嘉定竹刻、微雕微刻和象牙篾絲編織等讓人駐足觀看。此外,展櫃裏展出的三五牌臺鐘、華生牌電扇、飛躍牌黑白電視機、上海牌手錶等物件透出的“上海味道”也撲面而來。

  寶鋼大舞臺的另一邊,由滬上京、昆、越、滬、淮、以及評彈、滑稽等上海七大戲曲曲藝院團青年演員聯袂上演的“戲遊上海”,將“上海味道”進行到底:根據上海説唱名段《金陵塔》結構曲調改編的一曲《歡迎您》,在5分鐘內用吳儂軟語向世博遊客介紹了上海世博會各場館以及上海的城市風貌。寶鋼大舞臺上演的另一場名為《海上尋夢——雕刻時光》多媒體海派雜技秀,則用雜技的別樣方式展現上海早晨、中午和晚上的風情和活力。而“創意生活”花車巡遊活動又在世博園裏掀起了一波“移動”的海派風潮。

  臺下:現場觀眾熱情

  “觀眾的熱情超出了預料。”每一個接受採訪的演職人員都不約而同地説了這句話。多媒體海派雜技秀的負責人之一、上海雜技團副團長蔡榮華説:“這臺戲我們用了兩年的時間來精雕細刻,因為世博的演出時間和舞臺空間有限,雜技秀的長度和動作和原來相比作了一定刪減,但是沒想到現場觀眾的反響很好,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寶鋼大舞臺可容納千余人的觀眾席座無虛席,就連通道上的臺階也被許多人當成了臨時位置。1小時的演出時間裏,臺下觀眾平均10秒鐘左右就會集體爆發一次掌聲。

  類似的景象也發生在 《戲遊上海戲曲,讓城市生活更絢麗》的演出過程中。“第一天演出前,就有很多觀眾聽了節目播報後早早‘佔’好了位置。演出過程中,也很少有人離場。”節目統籌呂祥告訴記者。“有意思的是,一個外地戲迷通過新聞知道上海周有這個節目安排後,特意從哈爾濱趕過來,在世博園裏等了4小時,只為看這個時長僅半小時的演出。”

  幕後:演職人員賣力

  臺上“開鑼”演出的節目,在活動周的每一天都一樣完美,而在臺後“稍息”的演員們,五天裏每一天的心情卻是不一樣的。國家一級演員、央視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金獎得主傅希如説:“第一天更多的是亢奮,大家所期待的是在世博園演出的夢想就要成真;第二天,演出更多的是一種慣性;第三、第四天也許帶了點生理上的疲勞,畢竟每天要演兩場,而且是天天演;但到了第五天,就變成不捨得離開這個舞臺了。尤其是最後一場演出結束,看到現場觀眾毫不吝惜地給予掌聲,我們全體人員的心情只能用‘惜別’來形容。”

  也正是因為只有短短五天的展示時間,上海活動周裏的每個文藝節目都使出了 “渾身解數”。其中,“戲遊上海”堪稱上海戲曲界難得的“全家福”亮相,七大院團在世博聚首,意義自是不同。《海上尋夢——雕刻時光》雜技表演打破了傳統雜技單一的編排手法,在雜技表演中融合了古詩詞、陰陽太極、評彈小調、上海弄堂文化等傳統元素的基礎上,嫁接街頭嘻哈風、音樂劇、舞劇等現代藝術,同時在服裝、音樂、舞美、燈光等綜合藝術上進行精心設計,並運用了多媒體技術來豐富舞臺空間的轉換,也讓這一節目真正成為“精雕細刻”的藝術。《風從海上來》音樂舞蹈專場演出以海派文化為主核,全景鋪展,多元並存,形成經典與流行、雅致與民俗、傳統與時尚,傳承與創新交融的大型演出。此外,與具有濃郁上海風情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展示不同,上海活動周巡遊表演由200多位演員演繹新上海的創新、時尚與活力的同時,還迎來一批特別的“客人”——10個身高1.55米的“海寶機器人”,在活動周最後一天為巡遊“打頭陣”,為世博園裏的遊客送上來自上海的祝福。(李君娜)

編輯:徐維彬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