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世博備戰60萬大客流 人流高密度區域設區間車

時間:2010-09-01 13:56   來源:新華國際

  438臺大客車,4條“大動脈(公交線路)”加四條“小動脈(觀光線路)”,每天在園區內運送80萬人次,世博開園至今,整個團隊幾乎沒人休息過一天,這就是世博地面交通指揮部在世博會還剩62天時的工作狀態。

  “只要園區的客流量不超過60萬,我們現在的整套體係就能應對,即便真的出現60萬大客流,我們也準備了一套預案。”昨天,園區地面交通總指揮徐家強在接受採訪時信心十足,“有理由相信,在接下去的62天里,我們一樣出色完成任務。”

  每天都在“突發”中度過

  昨天上午,當記者來到世博園4號出入口附近的世博地面交通指揮部時,徐家強恰好剛剛離開,通過對講機,他告訴記者正在處理一個突發,很快就回來,但這一處理就是一個小時。臨近中午時,這名已經62歲的總指揮才滿頭大汗回到辦公室。

  “問題出在韓國館門口。”老徐喝了一口水說,“為了應對即將出現的大客流,韓國館增加了排隊圍欄區域,但圍欄堵住了世博公交線路的終點站下客站點,車只能在掉頭後將遊客放到馬路另一邊。由于這其中大部分遊客都是到韓國、日本館參觀的,他們下車後就需要穿馬路,這會導致這片區域的交通堵塞……”徐家強說,在他去處理時,始發站的車出不去,終點站的車又進不來,整條馬路車滿為患,幾近癱瘓。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協調,問題得到解決,“韓國館答應,會縮短靠近馬路的排隊圍欄區域,專門開個口子,讓大巴順利靠站……”從世博開園至今,徐家強和他的團隊每天都在與這樣的突發情況周旋,“從上午8點到辦公室,直到晚上8點離開,每天平均要往外跑十幾次,絕大部分都是在處理類似的突發事件。”

  改變一直都是“進行時”

  從世博開園初日近20萬遊客,到現如今每天40萬的常態客流,甚至50多萬的高峰客流,固定不變的運作方式肯定無法滿足如此之大的數字落差,對于世博地面交通指揮部來說,改變一直都是進行時,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原本,我們每個站點都有一個停靠點,但現在,幾乎每個站點都有兩個停靠點,能同時停靠兩輛車。“徐家強說,這種變化讓運能一下子提高了兩倍,“各條線路上的車一輛接一輛,但靠不了站都是白費,我們就想出了這個辦法,效果非常好。我記得提出這條建議的是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們第一次實施是在5月20日。”

  改變還出現在從文化演藝中心到歐洲片區這一段“重災區”,“很多遊客在進入世博園後第一時間往中國館跑,之後第二選擇肯定是歐洲片區,而于是從這里到歐洲片區就成為遊客高度密集的區域,幾乎每天在那一段路里等車的人都密密麻麻。”在指揮部經過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特別抽調了16輛純電動車,建立從文化中心到歐洲片區的區間車隊,每天加開650個班次,解決了這個問題,“加開的這650班車,每天可以多運幾萬人次,很多遊客在炎炎烈日下走入空放的大站車後,不由自主地拍手稱快,這一刻,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刻。”

  司機“預備隊”備戰大客流

  雖然目前地面交通這幾條世博園的“動脈”運作已相當順暢,但整個地面交通指揮部並沒有松懈,大家不斷找差距、找問題、找隱患,為即將到來的更大客流量作準備。

  “現在的常態客流是40萬,如果超過50萬,接近60萬,那我們就會採取一些特別措施。”徐家強說,“現在很多車在吃飯時間會進入停車區域,等到駕駛員吃完飯再出車,到了客流超過50萬時,我們就會實行‘人停車不停’的措施。到時候駕駛員該吃飯還是去吃飯,但車子不會進場,會馬上換駕駛員頂上。”他說,指揮部已集結一支駕駛員“預備隊”,隨時都能到位。

  “我們做過調研,每名入園遊客平均每人要兩次用到園區內公交,這意味著如果60萬人入園,每天的運送量就是120萬人次。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按照目前的體係,能夠應對,如果一旦超過60萬人次,我們也準備了應急預案。”徐家強說,到那時,園區內會在特別區域推出“大站車”,“像世博越江線,我們小站就不停靠了,直接負責運送遊客在浦東浦西間往返,這樣車子的周轉肯定就會加快,那遊客的周轉也會加快。”

  “我們主動去找問題,總比問題出現了來找我們要好。”徐家強表示,應急預案絕對不怕多,現在整個指揮部的所有工作人員都在第一線實地考察,尋找任何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為即將出現的大客流作準備。(東方網)

編輯:徐維彬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