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她有個西班牙之夢 抱持童心,面對未來遠離紛爭——記“小米寶寶”設計者伊莎貝爾·庫伊謝特

時間:2010-08-31 14:51   來源:《解放日報》

伊莎貝爾·庫伊謝特和“小米寶寶”

  7歲,伊莎貝爾·庫伊謝特夢想著自己將來能做導演。由于外祖母是電影院售票員,在電影院里“泡”大的她總想把各種光與影組合在一起,創造故事。

  14歲,庫伊謝特收到一架8毫米的攝像機作為生日禮物,從此她成為親戚朋友家婚禮、派對的“專職”攝像。

  28歲,庫伊謝特從制作廣告片正式轉向制作電影,並推出第一部作品。

  50歲,庫伊謝特帶著女兒參加上海世博會,與中國觀眾一起在西班牙館里觀看由她執導的動畫片 《小米寶寶的7個夢想》。當然,遊客們並不知道這個戴著蝴蝶眼鏡的外國女人,就是西班牙館“小米寶寶”的設計者,也是當今西班牙最有全球化影響力的女導演。

  作為西班牙館第三展廳的導演,庫伊謝特設計了“小米寶寶”,她希望從孩子的視角來遙想未來生活。“盡管西班牙是一個古老的國家,但我希望人們能在這里看到一個年輕的西班牙,一個心中有夢想的西班牙。”

  她做到了。

  當肥皂泡從西班牙館的天花板上緩緩飄落時,半夢半醒的“小米寶寶”正在夢想著未來城市的樣子。遊客從可以從地面上7個視頻中讀懂小米寶寶的夢,讀懂西班牙的夢:“未來之家、可再生資源、新型城市規劃、地中海風味與快餐、學會寬容、平等與團結、更為健康的未來。”

  在每一個僅有1分鐘左右的動畫片里,庫伊謝特用孩子特有的方式向大家描繪著夢想和現實。盡管沒有一句對白,但小米寶寶那充滿童趣的咿呀之聲,卻成為一種跨越國別與地域的世界語言:“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孩子承載著城市的夢想。”

  庫伊謝特也是一個 “心中有夢”的人。她上大學那年,正逢佛朗哥去世。由于想從歷史中尋找獨裁者存在的根源,伊莎貝爾選擇了歷史專業,而沒有去電影學院。但大學期間,家境貧寒的她一直在廣告公司兼職制作廣告片,心里的夢想便以這種方式走入現實。

  “畢業時,我知道自己不想教書,還想做電影導演。學習歷史,是教會我看世界的方式。”波黑內戰後,庫伊謝特在薩拉熱窩住了3個月,拍攝戰後紀錄片。她親眼所見戰爭的傷痕是怎樣刻骨銘心,但“人類卻沒有從中吸取教訓,一再重蹈覆轍”。因此,“小米寶寶”的夢想,其實也是伊莎貝爾的夢想:民族團結,平等友愛,沒有戰爭,學會寬容……

  50歲的庫伊謝特,還有著一顆快樂的童心。她喜歡美食,喜歡上海小吃,最喜愛小米寶寶關于“地中海風味與快餐”的夢想。她說,在這個夢里,她把西班牙人對美食、對生活的熱愛表露無遺。其實,生活有時就這麼簡單。

  因為簡單,所以直接;因為直接,所以坦然。庫伊謝特說,“小米寶寶”也在教我們以簡單面對未來,以童心遠離紛爭。(劉穎)

編輯:徐維彬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