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在中國元素傳習區,丹青在了解黑龍江的靺鞨繡工藝品。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6月9日,在中國元素傳習區,丹青在觀察赫哲族藝人跳舞。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6月9日,在中國元素傳習區,丹青在了解赫哲族的魚皮工藝品的製作過程。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6月10日,在中國元素傳習區,丹青在向赫哲族藝人學習薩滿舞。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我看到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間一種‘神似’的東西,看到了一種無法拋棄的歷史,儘管它離我們越來越遠。”看完鄂倫春族和赫哲族民族技藝和民俗實物展示後,27歲的加拿大小夥子丹青用流利的漢語説。
丹青受朋友之邀來到上海世博園時,正好趕上黑龍江活動周,寶鋼大舞臺的中國元素傳習區展示了黑龍江優秀的民族文化和傳統民間工藝。“馬背上的民族”鄂倫春族、“魚皮部落”赫哲族的民俗文化深深吸引著這位來自遙遠北美洲的年輕人,他對現場展示的鄂倫春族居住的“撮羅子”、赫哲族的魚皮衣興趣濃厚,還跟著赫哲族的民間藝人學跳了薩滿舞。
丹青是加拿大渥太華的一位公務員,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2007年開始自學漢語,來上海參觀世博會之前正在北京學習。“丹青”,就是他給自己起的中文名字。 “如果朋友不邀請,我也會來世博園,因為我對這裡充滿嚮往。世博會不僅是展示當代文明的盛會,也是各個國家和地區傳統文化交流的盛會。”丹青説,“在加拿大,土著印第安人的生活方式與鄂倫春族和赫哲族有許多相似之處,而且相貌上也有幾分相像。他們歷史上都以狩獵為生,現在正迅速地融入現代生活。” 當得知加拿大館沒有印第安文化展示時,丹青有些失望,他打算去浦西的溫哥華案例館碰碰運氣,看看能否找到與印第安有關的東西。他還邀請了黑龍江周上的一些民俗藝人一起前往。
溫哥華案例館的主題是,“文化遺産和宜居城市”,它向參觀者展示溫哥華作為“全球最佳宜居城市”的都市風貌,並介紹溫哥華居民以及他們居住的社區。木結構的溫哥華館全部由綠色環保建築材料設計建造,從展館到展品都讓參觀者體驗到木結構建築的益處。
溫哥華是個典型的移民城市,來自全球各地的人在這裡聚居生活,當然還有原著民印第安人。雖然只是在圖片上找到了一些印第安人的影子,但在溫哥華館,丹青和來自黑龍江的少數民族藝人與溫哥華案例館的工作人員進行了愉快的互動交流。
“‘城市,讓生活更好,’這個主題很好,但這並不能説現代文明之外的東西都要丟掉”。丹青説,“我們要發展,但不能忘記了傳承,現代文明越走越近讓人高興,但傳統文化漸行漸遠卻令人心痛!城市需要科技的支撐,也需要文化的潤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