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2010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門前,遊客正在取閱《未來日報》
東方網6月1日消息:據《東方早報》報道,200份世博日報的特刊《未來日報》,10分鐘內就派發完畢。沒領到《未來日報》的遊客索性向已閱讀完畢的遊客借閱。這份通過世博會上的領先技術和高科技展品憧憬和展望2030年生活的特刊,被遊客們稱為未來生活的“指導手冊”。
“想擁有電動私人飛機”
“參觀城市最佳實踐區的過程中,我會經常被新技術震撼,但從來沒有把這些技術和創意產物,與自己未來的生活結合。”來自安徽的遊客王霞說,《未來日報》提及的車輛自動駕駛係統、自動排放廢氣的竹屋,都讓她對20年後憧憬無限。
來自河北的遊客李晟說,《未來日報》就像一本未來生活的指導手冊,“報紙已經把世博展館中的高科技產品做了總結歸納,讓我‘按圖索驥’就能從容面對今後充滿技術含量的生活。”
在昨日的派發現場,遊客們對這份報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沒有領到《未來日報》的遊客紛紛向已經閱讀完畢的遊客借閱。排隊等候區,一張張綠色的報紙展開,人們相互討論著20年後的生活理念。
大部分世博遊客在參觀世博會後,對未來人類的城市生活充滿了向往,來自江西的王雪琴今年35歲,她告訴記者:“再過20年,我就55歲了,開始會碰到醫療、老齡化等種種問題,希望像《未來日報》所描述的,可在家遠程完成診斷治療。”
而在20歲的上海市民張松民心中,未來城市生活則是每個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個人交通工具——小型電動私人飛機,在天空暢行無阻,能迅速到達全球各地而不受任何天氣因素影響,“希望這一秒還在上海,下一秒已經在倫敦了,再下一秒則到了埃及,還不需要簽證。”
美好未來從點滴做起
在看完昨日的《未來日報》後,上海世博會城市未來館的工作人員孫慧當即表示,《未來日報》非常有新意,就好像帶領大家穿越時空,來到了20年後,“《未來日報》的內容涉及了我們未來生活的方方面面,許多在現在看來可能是天馬行空的事情,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能夠實現。”
孫慧稱,《未來日報》將本屆世博會上各個展館提出的新設想以及新的科技成果做了非常詳盡的詮釋和剖析,讓讀者可以了解到許多知識,“我覺得,無論是對于一個普通的讀者,還是對于未來城市發展來說,《未來日報》的內容都很有啟示作用。更重要的,《未來日報》詮釋了一點,想要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必須從今天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