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從世博會看“創意”的生命力

時間:2010-05-24 09:2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5月22日電(記者陸文軍、姬少亭)1851年,倫敦史無前例地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當時建在海德公園內的展館“水晶宮”,憑借其超前于時代的獨特創意,徵服了600萬參觀者。

  159年來,“創意”始終是世博會的“關鍵詞”。從新科技、新產品,到新理念、新潮流,在世博會,人類社會發展中的諸多命題,往往都需要用嶄新的“創意”,給出智慧的作答,托起人類社會更好的明天。

  正在舉行的上海世博會,同樣是全世界精彩創意的聚集地,讓觀者深覺震撼,為智者啟示未來。

  上海世博會:各國文化科技的創意“總匯”

  上海世博園中,總有許多展館門外排著蜿蜒曲折的長隊,參觀者等待幾個小時,一睹展館“芳容”,可謂“無怨無悔”。其實,真正吸引觀眾的,正是那些奇思妙想的創意。

  長得像“蒲公英”的英國館,是讓人為其創意而折服的一個展館。其設計是一個開放式公園,公園中間的建築插有6萬多根纖細的透明亞克力桿,每根都藏有幾顆種子,總共放置了以糧食、花卉為主的900種,共計26萬粒種子,當中不乏有“活化石”之稱的銀杏樹種子。

  英國館的設計師托馬斯 赫斯維克據說,除了讓人浮想聯翩的“種子聖殿”,英國館還有一個更精彩的創意,中心建築“種子聖殿”就像一顆糖果,而高低起伏的敞開式公園就像被打開的糖紙,整個國家館就像是英國送給上海世博會的甜蜜禮物。

編輯:徐維彬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