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採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世博動態

隨筆:捷克木偶的故事

時間:2010-05-18 12:2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5月17日電(記者丁宜 陳勇)中歐國家捷克以木偶制作和表演聞名。古典精致的中世紀小巷里,一個個售賣提線木偶的小店比比皆是,讓人倣佛置身于一個木偶的童話王國。17日是捷克國家館日,上海世博園內上演了該國經典木偶劇之一《唐璜》。

  這是一場配樂木偶戲,舞臺唱詞為原始的意大利語,背景音樂也取自意大利同名歌劇。大提線木偶的演出顛覆了原劇風格,別開生面,幽默逗趣。幕間,還總有一個醉醺醺的“莫扎特”出場指揮,引起觀眾的陣陣笑聲和掌聲。

  說起這部《唐璜》,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1786年夏,捷克首都布拉格首次上演了莫扎特的著名歌劇《費加羅的婚禮》,場場爆滿,轟動歐洲。當時身在維也納的莫扎特聞聽深受感動,特意到訪布拉格。在劇院親眼目睹了觀眾的熱情後,激情涌動的莫扎特隨即決定為布拉格人寫一部歌劇,這就是後來歌劇史上經久不衰的名作《唐璜》。1787年10月,被稱為“歌劇中的歌劇”的《唐璜》在布拉格首演,莫扎特親自上臺指揮。為紀念這位音樂大師,如今在當年劇院樂池中央的空地上設立了一塊醒目的金屬牌,上書“沃爾夫岡·阿馬多伊斯·莫扎特曾在這里指揮並伴奏”。

  17日晚,捷克館旁邊的廣場上還上演了該國家喻戶曉的木偶劇《斯貝博和胡勒維奈克》。這是一對長著招風耳的父子,由捷克人約瑟夫·斯庫帕于上世紀20年代創作。他們古靈精怪,有些荒謬,又略帶諷刺幽默,並且總是用十分獨特的視角看世界,陪伴一代又一代捷克人度過了他們的美好童年。

  布拉格被稱為世界木偶藝術之都,從1996年開始,每年都要舉辦世界木偶藝術節,來自全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木偶藝術團體在布拉格登臺獻藝。如果遊歷這座歐洲古城,人們會發現木偶商店的售貨員通常站在門口,嫻熟地擺弄那些做工精美、造型各異的木偶招攬生意。于是這些不會說話的木偶們在店家的手下便“活”了起來,手舞足蹈,活蹦亂跳。

  捷克的木偶制作相當講究,通常為木制或泡沫塑料材質,種類分為提線木偶、手套式木偶和木偶玩具。提線木偶,顧名思義,將木偶的四肢和頭部用線提起來,這些線最終在木偶頭部上方的總控制軸交匯,人們利用這一控制軸來操縱木偶。手套式木偶即為中國人常見的直接用手操縱的木偶,將自己的一只手伸入木偶的身體任意擺弄木偶的四肢和頭部。木偶玩具則做工極為精細考究,通常被制作成穿戴華麗民族服飾的捷克少女形象。

  此外,木偶取材的人物和動物形象種類繁多,有童話故事里的國王王後、騎士公主,也有著名小說劇本里的主人公,職業涉及廚師、軍官、仆人、藝術家、乞丐、醫生、護士、巫師、巫婆、海盜、警察和指揮家。在布拉格充滿復古味道的大街小巷,你隨處可見好兵帥克、哈里·波特、匹諾曹、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米老鼠、吸血鬼形象的木偶。當然,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音樂大師莫扎特及其筆下的人物”唐璜”也免不了被捷克人做成木偶。

  這些造型各異的木偶與捷克民族復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早在17至18世紀,木偶秀就是捷克相當受歡迎的娛樂活動之一。當時,由于長期受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統治,捷克正規劇院均上演德語劇目。捷克人擔心自己的民族語言被遺忘,于是用捷克語表演的木偶劇就成為捷克人建立民族自信的重要工具。18世紀中葉,民間木偶藝人走街串巷,為大人小孩表演木偶劇。這些表演者多為被開除的軍人、教師和小販,他們通常食不果腹,甚至以乞討為生,但他們堅信自己的表演能給生活在貧苦中的人們帶來一絲寬慰。19到20世紀之交,木偶藝人的足跡遍布捷克全國的村莊小鎮,木偶劇院也從鄉村小廣場延伸至客棧酒館以及農舍民居,大人們有時就在自家的桌子上為孩子們表演木偶劇。如今,捷克木偶劇院裝飾物和劇本等已成為送給孩子們的絕好禮物。

編輯:楊永青
中國臺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