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中國國家館

組圖:“三斬斧”成就的世博會中國國家館大臺階

時間:2010-06-17 14:45   來源:人民網-世博頻道

三斬斧施工現場

  舉世矚目的上海世博會在開幕1個多月的時間裏,就吸引了1400萬人次參觀。不誇張地説,雄踞浦江之濱的中國國家館,是整個世博園中最恢弘的建築。遠看,宛如高聳華蓋、天下糧倉;真正成為一座東方之冠,承載了中華民族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夢想。近觀,紅色的冠蓋腳踏實地地屹立在巨型的條石上。

  灰色的大臺階並不搶眼,卻是一件十足的“建築奢侈品”。總共76級,用“紫晶白麻”和“華夏灰”兩種富有中國特色的石材築成。臺階表面的紋理,是一批頂尖石匠,用瀕臨失傳的絕技“三斬斧”,純手工“斬”成,它比國外頂級機器加工出來的紋理更加均勻和細緻。

  “三斬斧”,就是用斧頭斬石,分初斬、細斬、終斬三道工序。大臺階每一級的寬度為72米,總面積達4700平方米。按每一斧的斧刃為5公分計算,為打造這個大臺階,石匠們至少斬了5400萬斧,總長度就有2700公里,約等於上海到拉薩的直線距離。在安裝中,也引進了世界一流的技術,使拼接效果達到天衣無縫。仿佛成了一張中國的名片,它宣揚著一種古老與現代完美結合的工藝技術結合。對於捐造大臺階的上海博大企業集團金博石材來説,也成了企業對外的一張金名片。

  博大集團與上海世博的結緣,來自於 2002年12月3號晚上,宣佈上海申博成功的時刻。坐在電視機前的上海博大企業集團董事長袁國良激動地想,百年世博,中國終於等到了這一天!作為一個中國改革開放中成長起來的民營企業,應當為世博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立即聯繫世博建設籌辦人員,決定為打造最大規模一屆的上海世博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中國國家館的方案揭曉了,袁國良和旗下的金博石材決定捐贈三斬斧大臺階。對袁國良來説,一級級的臺階,好比人生一段段的路。

  袁國良是1986年從浙江溫嶺來到上海的。20多年來,他從一個小石匠,成長為集團公司董事長;他的小小包工隊,也成為建工行業的主力“艦隊”。,獲得了建築業最高獎——“魯班獎”、“白玉蘭獎”、“錢江杯獎”、“雪蓮杯獎”、“金石科技獎”以及中國消費者基金會最高獎“消費者杯”等多項榮譽,2004年集團銷售額超過2個億,上繳地方稅700多萬元。 目前,正在投資建設一個新的擁有世界先進加工設備的大型石材建築裝飾加工基地。建成後可使年石材加工量超100萬平方米,年銷售額超過8億元人民幣,地方稅收超4000多萬元人民幣。與此同時,還每年將銷售額千分之二的資金投入慈善基金會,陸續建立50座希望小學,以幫助1000名以上的因貧困而難以完成學業的學生。 是改革開放的上海,給了袁國良和博大企業集團一個施展抱負的平臺,使他們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夢想。現在,他們要造就一個承載夢想的巨石臺階,給更多有夢想的人帶去希望;讓每一個有夢想的人走出自己一段有一段艱難的、美好的、豐富多彩的人生。

大臺階竣工

編輯:楊永青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