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ple | xHTML1.0

首頁 | 專題首頁 | 要聞播報 | 世博動態 | 臺灣與世博 | 世博時評 | 中國國家館 | 省市區聯合館 | 香港館 | 澳門館

臺灣館 | 國際參展 | 企業參展 | 最佳城市實踐區 | 志願者 | 展館風采 | 世博視頻 | 世博酷圖 | 留言 | English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 -- 中國國家館

中國館“鬥拱”傾斜角度有講究

時間:2009-11-27 09:13   來源: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張海盈12月26日報道:以“無徽不成鎮——徽文化與城市發展”為主題的世博論壇26日在安徽黃山舉行。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吳志強從世博園總規劃師的視角,為與會嘉賓刻畫了一個創新、環保、務實的世博園區。

  園區處處皆是“未來城市樣板”

  吳志強告訴東方網記者,上海世博會和歷次世博會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並非大家走到館裏才能參觀,而是整個園區的範圍內,包括河流、路燈等等處處都是“未來城市的樣板”。這不光體現在園區設計注重呈現未來生態技術的採用是怎樣一個走向,同時設計也非常著重突出了城市未來如何把遺産發揮出新的功能。

  吳志強表示,為了給遊客提供最為舒適的遊覽環境,大量的模擬實驗反覆進行:整個園區太陽能的模擬了2010年7月1號9點到晚上5點,提供了多少能量,把整個的城市建設都作為最好朝向、最好風向的結構點,整個園區綠化都作為生態綠化再處理以起到大規模降溫的目的。“這樣可以使我們整個城市、整個城區大規模的節省夏天的空調的時間,我相信這種模式會影響整個城市未來的發展。”

  “我們把八塊居住區進行保留,構建了大量的交流舞臺。我們以往看慣了‘拆’字,但是這次我們隨處可以看到‘留’字”,吳志強驕傲地表示,那些保留下來的建築不僅僅是中華民族的遺産,也是整個東亞地區最早的一批工業建築。“我們通過這些改建,把原有的廠房改建成為最大的展廳,原有的廠房變成我們的論壇,原有的廠房變成博物館、咖啡廳”,吳志強説,所有這些都希望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不僅僅是可以建設最快速度的城市,而且是最珍惜自己文化的民族。

  “東方之冠”鬥拱傾斜度別有玄機

  在介紹世博園區最重要的永久性建築——一軸四館時,吳志強表示,這些建築在設計時不光考慮到了美觀性等外在,還“體貼”地從遊客角度,使其做到環保、高效。世博軸是一個都市交通樞紐,通過陽光谷的設計把地下的地鐵車站和天上的陽光全部結合起來,陽光可以直接下到地下三層。而世博軸場地下面的冷氣部分則全部提供給樓上的供暖系統。

  按照城市季風路線,把街道穿堂風導到每棟建築裏面去。為了最大限度利用好穿堂風,世博園區的部分展館還將採用底層挑空的設計,將展館變身成導風板,屆時就算館內溫度超過30度,也不用開空調,從而節約電力。除了季風,在展館和綠地的設計中,太陽陰影也有了用武之地。

  而中國館鬥拱的造型又內藏什麼乾坤呢?吳志強透露説,“‘東方之冠’的太陽陰影也有用武之地”。據了解,鬥拱斜角的角度正好是夏天太陽的斜角和冬天太陽斜角之間的角度。“這樣一來,夏天整個屋頂會落下一片陰影,所有排隊等候的人都會在陰影中間,而冬天的時候,所有陽光都能透進來,站在場館中部等候的人們正好可以曬到陽光,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

  世博規劃考慮上海2020年城市需求

  吳志強透露説,整個世博園區設計是從2020年上海這座城市需要什麼為出發點考慮的,對於城市遠景的規劃也正是當初其設計方案能夠最終脫穎而出的原因,因此世博會的永久性場館在世博結束後會得到高效合理的利用。

  在吳志強看來,到了2020年,上海將大量需要的需求領事館和國際文化經濟機構的用地,也非常需要我們的國際大眾文化交流的基地。因此這些項目如何跟世博結合好,是吳志強反覆思考的問題。

編輯:馬迪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