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品茗、詩酒竹墨、蠶花踏歌、鑼鼓漁俗、烏篷蕩船……雖然昨天上海的最高氣溫達到32攝氏度,但在世博園的寶鋼大舞臺,你卻分明能感受到那股撲面而來的清爽“浙江風”。
一場獨特的江南絲竹音樂會,拉開了昨天浙江活動周的序幕。10多位來自浙江歌舞劇院“彩蝶女樂”的樂手,通過演奏二胡、揚琴、琵琶、笙等樂器,將江南絲竹與婺劇、越劇等戲曲巧妙“混搭”,呈現出一派浙江氣質。《歡樂歌》、《蚑南》、《小霓裳》這些經典樂曲,在“彩蝶女樂”的全新演繹下,讓人備感清新婉約卻又不失傳統。
時而急促,時而舒緩,短短數分鐘里,編鐘、磬、塤、鳥哨等20多種樂器變幻上陣。在寶鋼小舞臺,一曲《越瓷風》讓在場觀眾認識到了一種曾一度瀕臨消亡的演奏形式——越窯青瓷甌樂。
浙江省文化廳廳長楊建新告訴記者,越窯青瓷甌樂簡稱甌樂,是用陶瓷土制成的樂器和器皿進行音樂演奏,並以“越甌”為主奏樂器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1998年,浙江省慈溪市發掘出土了越鐘、越鼓等一批青瓷樂器,而慈溪方面則抓住了這一契機倣制出可用于演奏的青瓷樂器,並成立了青瓷甌樂藝術團,這才有了眼前呈現給世人的《越風瓷韻》。
溫州米塑大師王錦榮此次帶來了數十幅得意作品。大閘蟹、基圍蝦……民間米塑藝人將古樸的技藝與現代藝術相結合,而且解決了傳統作品裂、霉、蛀的難題。 本報記者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