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空間技術專家潘厚任
新華社《世界軍事》雜誌總編輯楊民青
[主持人楊民青] 潘教授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應用中心的研究員,國家科委專家組專家,曾任我國第一顆、第二顆人造衛星總體設計組副組長,親眼目睹我國核實驗爆炸,是中國衛星系列發展計劃的制定者之一,曾七次獲得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
[主持人] 許多網友非常關心“神舟”六號什麼時間發射,今天淩晨新華社已經授權發佈消息公佈了“12日到15日將擇機發射”。請問潘教授,什麼條件決定發射的最終時間?
[嘉賓潘厚任] 現在什麼時候發射,大家可以根據已經正式發射的公告,在10月12日到15日之間要發射。但是具體什麼時間發射,要由很多情況來定。首先,發射時間不是隨便定的,它有發射窗口,發射窗口是一年裏面哪一天,一天裏面哪一個時刻,有一段時刻最合適,這主要取決於飛船上了天以後,飛船跟地球、跟太陽三個中間的相對位置要選好。這個位置跟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有關係,所以一年裏面哪個季度、哪個日期跟一天哪個時刻。
另外,臨時火箭有什麼技術方面的原因,特別是當時的氣象條件也很關鍵。所以具體到哪個時間發,誰也説不好,要根據當時的氣象預報等什麼來定。還有就是宇航員的的一些情況,飛船、火箭當時監測的一些情況,這是技術方面的問題。但是氣候方面的問題很重要,比如溫度太低或者太高,或者有雷暴,從跟蹤的角度來説,最好是晴天。
[主持人楊民青] 一般我們都選擇白天還是晚上發射?
[嘉賓潘厚任] 白天晚上都可以。
[主持人楊民青] 如果根據大家自己的觀察,是不是可以判斷當天能不能發射?
[嘉賓潘厚任] 自己很難判斷,要根據發射場合的氣候條件,而不是根據你所在地方的氣候條件。它有三級預報,國家氣象局有一個預報,到那個地區有一個預報,另外發射場專門有負責氣象的人,要根據當時情況臨時決定發射時間。
選擇上天宇航員的決定條件
[主持人楊民青] 網友“X—Bird”問,為什麼“神六”要到最後才決定最終宇航員?請問潘教授,決定最終選擇宇航員有什麼條件?
[嘉賓潘厚任] 特別是航太員上去之前,身體情況、心理情況隨時隨地在變,如果臨時有病,那肯定不行。比如世界上第一個太空人加加林,他原來是備份排在第三個,他心理素質很高,他頭天晚上睡覺睡得很好,如果頭天晚上睡不好,火箭速度是8到9個G,那身體就吃不消。所以那時候加加林狀態很好,他是第二備份,第三個排到他上去了。還有一個條件,當時火箭的推力很有限,加加林體重輕了400克,這樣火箭安全系數就會大一點。
火箭的推力很有限,剛好能把東方紅一號推上天,你重量輕一點,火箭的推力的余量就大一點。咱們是神舟六號,一共三個組,每個組兩個人,到底哪個組上去,發射前5個小時才能最後定。要根據當時航太員的身體狀況、心理素質。即使所有檢測都很好,你臨時感冒了怎麼辦?發燒了怎麼辦?馬上就換。身體情況的變化是説不定的。
[主持人楊民青] 您能不能説説宇航員有哪些特能?
[嘉賓潘厚任] 首先身體條件要很好,要經歷發射的加速度、噪聲,到了軌道上以後,速度每秒鐘8公里,到了上面以後又是失重狀態,溫度變化是正負150多度,真空度又非常高,雖然裏邊有空調,氣壓是1個大氣壓,但是失重狀態人不習慣。一旦是失重狀態,身體的水和血液都重新分配了,都會往腦袋上涌。要適應這些東西,首先身體條件要比較好。
不管美國、蘇聯還是我們第一批首飛的航太員都是從飛行員裏挑,美國不光從飛行員裏挑,美國第一任宇航員是從試飛員中挑,因為試飛員要實驗飛機的性能,要找出飛機的毛病。我們的李中華,非常厲害,7秒鐘裏面把一架飛機救活了,李中華的理想是當航太員,他其他方面都合格,差一點是什麼呢?他的脊椎骨骼的間隔差一毫米,差這麼一點,但是在太空環境下可能就會造成一點傷害。所以要求身體條件非常很好,特別是對一些應急的情況,飛船萬一失控了,老是顛三倒四的轉,你身體吃不消不行。
[主持人楊民青] 返回大氣層的時候,飛船像一個火球似的?
[嘉賓潘厚任] 所以除了身體狀況以外,心理素質要非常好,在應急情況下不慌不忙,還能操作。另外由於飛船的大小,各個國家隊上去的人體重、身高都有限制。我們的航太員體重一般是55到70公斤,身高是160釐米到172釐米。像美國也是這樣,美國艙位的航太服只有大、中、小三個型號。
但最重要的還是你對技術方面有基礎,要熟悉飛船這一套,儀器、設備的操作以及航太、天文方面的知識,我們現在挑航太員至少是大專學歷,飛機飛行至少600個小時以上,楊利偉超過1000個小時了。所以有很多條件。另外,航太員兩個人上去,關係要很團結,兩個人在天上鬧彆扭,那會很危險的,誰也救不了誰,所以集體主義精神等因素都要考慮的。
[主持人楊民青] 美國的宇航員年齡好象偏大?
[嘉賓潘厚任] 美國宇航員一般是40歲左右,俄羅斯宇航員一般是30到35歲左右。我們是25歲到30歲。為什麼挑25歲到30歲呢?25歲挑進去經過4年訓練就29歲了,楊利偉第一次就上去了。像聶海勝、翟志剛第一次沒上去,再上去又要等兩年。所以,實際上真正上天的也是30多歲。年紀大一點有什麼好處?經歷比較豐富,相對來説情緒比較穩定,人比較穩重,不像年輕時比較毛躁,臨時發生一些故障處理起來就不如年紀大的人那麼穩當,處理事情那麼有經驗了。
返回大氣層也是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因為回來的速度很快,跟大氣層的摩擦産生的溫度是1600多度,飛船還要保持20多度的溫度,否則人就燒死了。我們飛船外面有一層特殊的材料叫燒蝕材料,這種材料一邊溫度很高,一邊燒一邊把熱量帶走,裏面再有隔熱層。回來以後還要經過一段黑障,就是離開地面80公里回到40公里這一段範圍,由於大氣摩擦産生的電漿體把飛船包圍了,所以電信都不通。這段時間裏面,太空人跟地面聯繫不上的,這時候飛船裏面到底是什麼情況,地面也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