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誰去,都能完成神六任務
在報告會之前,昨日下午2點,主辦方特意在南京航空航太大學綜合樓前為楊利偉安排了一次媒體見面會。此前有媒體披露,楊利偉的兩名戰友翟志剛和聶海勝很有可能乘坐神六成為我國第二批太空人。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楊利偉表示,這兩位都是他非常好的戰友,在神六發射前夕,他們正在刻苦地訓練,進行最後階段的一些準備工作。楊利偉説:“作為他們的戰友和同行,包括我在內的所有的宇航員現在都在緊張的訓練中,我也是剛剛從酒泉訓練基地出來參加活動,此前也一直和他們一起進行訓練。相信無論是誰去執行任務,都能非常順利完滿地完成神六的載人航太任務。”
航太技術旨在造福人類
下午2點左右,楊利偉來到南京航空航太大學,並在綜合樓前接受了記者的相關採訪。
在被問到目前中國的航太技術和國外相比有何不同時,不久前剛應邀訪問過俄羅斯的楊利偉指出,雖然我國的航太技術和俄羅斯等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國的載人航太無論在火箭還是飛船的技術上都有自己先進的地方和高明之處,一些技術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
他表示,俄羅準備研發的未來航太器,有不少非常先進的理念,而這些也都是中國航太人正在努力的方向,而美國宣佈將在2010年停止使用太空梭,取而代之新的航太器。“這些航太技術不斷發展的最終目標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和平的開發和利用外太空資源,來為未來人類造福。”楊利偉重重地説。
8年報警器沒被摁響過
報告會上,楊利偉簡潔介紹了我國載人航太工程的七大系統後,向人們講述了自己“飛天”的歷程和許多宇航員不為人知的艱苦訓練生活。
他介紹説,對宇航員來説,升空中最大的考驗便是要適應載人飛船升空和返回時的過載加速度。為此,宇航員們在地面接受了殘酷的“魔鬼訓練”。
大型過山車能讓人驚魂動魄,但它的加速度只有2個G多一點。然而中國宇航員在地面離心機的訓練中,要在身上加8倍的體重。每一次訓練過程中,宇航員的面部都會練得扭曲變形,眼淚也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為防止宇航員承受不了,每人的訓練器械上都裝有一個報警器,如果吃不消,可按報警器,離心機則馬上可停下來。但在8年多的訓練過程中,沒有一個宇航員的報警器被摁響過。訓練至今,也沒有一個宇航員要求中途退出的。
前不久,他在俄羅斯訪問時,俄羅斯聽説中國是8個G強度、每次40秒的訓練強度時自嘆不如,因為他們長期以來也只有6個G、長30秒的訓練強度。
吃喝拉撒都要倒立中完成
在太空失重時,人的血液和體液將會重新分配,血液會向頭分佈,此時出現鼻塞、眼部和頭部嚴重充血再正常不過了,嚴重的會誘發空間運動病。所以人們在電視上看神五時,也發現楊利偉的臉很紅、很胖。為了適應太空環境,宇航員要接受“臥床”訓練,頭倒立-6度,一練就是20天,體驗頭朝下的血液倒流的狀態,而且吃喝拉撒都必須保持此種狀態。此外還有“轉床”訓練,整個身體傾斜-45度,每天兩小時,一個週期是12天。在這種艱苦的訓練後,加上身上的航太服重20多斤,宇航員們每次訓練完都會掉3斤以上的體重,衣服能擰出幾斤的汗水,甚至不敢再蹲衛生間。
“其實我國訓練的每一個宇航員都完全具備獨立完成載人航太任務的能力。”楊利偉自豪地表示,中國宇航員堪稱“百煉成鋼”。楊利偉特意給大家講了一個不為人知的例子,有一次中國的兩名宇航員教練被送到國外接收訓練。為了適應返回艙降落到極度寒冷的地區的可能,兩名宇航員在零下50℃的北極地區生活了三天三夜,更令人感動的是,這兩位宇航員還硬是從帶去三天口糧中省下了一天的航太食品,帶回來給國內的科研人員進行分析研究。
不當飛行員也能圓航太夢
楊利偉介紹,目前中國訓練的宇航員都是從空軍強殲擊機飛行員中選拔。經過層層篩選,最終從1500多名飛行員中選出了中國的首批宇航員隊伍。但並不是説以後的宇航員都是來自飛行員。這支隊伍由三部分人組成,一種就是航太飛船的指令長,這也是目前我國培養的眾多宇航員的角色,指令長從飛行員中選拔是國內外的一個慣例。另一部分則是隨程工程師,將來這些宇航員可能來自飛行員,也有可能是從一些優秀工程師中産生。還有一種就是隨程的科學家,他們會負責在太空中各種各樣的試驗和科研,他們的來源更加廣泛,有醫生、教師、科研人員等等。楊利偉説,今後,即使不是飛行員,學生們將有更多的機會走進宇航員隊伍中來。
在報告會的最後,楊利偉透露,2007年我國將發射神舟7號、實現太空行走,進而會進行二個航太器的軌道對接,建設短期無人照料的試驗站,並最終建成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試驗站等,這需要一大批的青年投身到航太事業中來。
他還透露,明年我國將再次選拔宇航員。楊利偉説,我期待著能和他們一起工作,期待著這一天早日到來。
“館長,我們明天見”
在談到自己的神五飛天歷程中,楊利偉還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當他登上52米的平臺準備進入飛船返回艙時,除了一名醫生、一名教練、兩名工程師外,發射基地的人都撤離了。兩名工程師是負責關飛船艙門的,為了緩解當時窒息的氣氛,眾人提議講個笑話。
楊利偉突然想起了他們曾開玩笑説過,當年首位太空人加加林也是由兩位工程人員送行的,而其中一個以後就成了國家航太博物館的館長。於是在最後時刻,楊利偉詼諧招呼兩位工程人員説:“館長,我們明天見。”結果所有人的緊張心情都放鬆下來。而等到神五順利返回地面以後,楊利偉再見到他們倆的時候就一直以館長相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