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宛希先(1906-1930) 男,漢族,湖北黃梅縣人,中共黨員。
宛希先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秋入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5連當兵,後任連長。1927年9月參加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1團1營黨代表。三灣改編後,任1團政治部主任,曾率部兩次攻克茶陵,參與建立湘贛邊界第一個縣級紅色政權——茶陵縣工農兵政府。後率部開闢九隴山(今九龍山)革命根據地,成為井岡山根據地的一大屏障。1928年4月起,任中國工農革命軍(後改稱工農紅軍)第4軍10師黨代表、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中共茶陵縣委書記,參與開闢和保衛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在湘贛邊界的武裝割據中,與毛澤東一起,反對分兵向湘南冒進的錯誤主張。在第一次反“圍剿”鬥爭中,任北路行動委員會書記,率紅32團一部和地方武裝,在永新北鄉迎擊安福方向來犯之敵,勝利完成任務,為紅軍進行戰略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1929年初紅4軍出擊贛南,他奉命留守井岡山,在國民黨軍進犯,井岡山五井等軍事要地被佔領的失利形勢下,任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常委,深入邊界各地,健全和擴大黨的組織,領導開展政治鬥爭和經濟鬥爭。1930年2月24日,宛希先在江西永新縣犧牲。
102.明德英(1911-1995) 女,漢族,山東省沂南縣人。
明德英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兩歲時因病致啞。全國抗戰爆發後,她在家鄉目睹了共産黨八路軍堅持抗戰、一切為了民眾的實際行動,從而對共産黨八路軍懷有深厚感情。1941年冬,大批日偽軍包圍了駐沂南牧馬池村的八路軍山東縱隊司令部。11月4日,八路軍一名小戰士在反“掃蕩”突圍中身負重傷,被明德英機智救下,為他包紮傷口。當搜捕的日軍走後,傷員因失血過多,缺水休克,在周圍沒有水源的情況下,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毅然用乳汁救活了傷員。隨後,她又和丈夫李開田傾其所有,收養傷員半個多月,使其康復歸隊。1943年,她又從日軍的槍林彈雨中搶救出八路軍山東縱隊軍醫處香爐石分所13歲的看護員莊新民。明德英救護八路軍戰士的情節,後被寫入小説《紅嫂》,編入京劇《紅雲崗》、舞劇《沂蒙頌》。沂蒙紅嫂用乳汁救傷員的故事隨之傳遍全國,家喻戶曉,明德英也被公認為沂蒙紅嫂的生活原型,贏得了人們的敬重和愛戴。解放後,她仍不忘愛黨愛軍,先後把兒子、女兒、孫子等送入子弟兵行列,體現了愛黨愛軍的沂蒙精神。國防部原部長遲浩田上將在探望她時,題詞“蒙山高,沂水長,好紅嫂,永難忘。”
103.林祥謙(1892-1923) 男,漢族,福建省閩侯縣人,中共黨員。
林祥謙1906年進馬尾造船廠當學徒。1912年到京漢鐵路江岸機車車輛廠當鉗工。1921年12月參加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會議,並作為發起人之一籌備組織京漢鐵路江岸工人俱樂部。1922年夏加入中國共産黨,不久當選為江岸京漢鐵路工會委員長。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在鄭州召開成立大會,遭到北洋軍閥吳佩孚的破壞和鎮壓。為抗議軍閥的殘暴行徑,總工會決定於2月4日舉行全路總同盟罷工,林祥謙被指定為江岸地區罷工的總負責人。2月7日,林祥謙帶領工人同前來鎮壓的反動軍隊進行了英勇搏鬥,終於寡不敵眾,與十幾名工會領導人和工人代表被敵人逮捕。當夜天降大雪,敵人把林祥謙綁在江岸車站站臺的木樁上。反動軍閥讓林祥謙下令復工,遭到林祥謙斷然拒絕。劊子手舉刀砍向林祥謙,每砍一刀,就問:“上不上工?”已成血人的林祥謙斬釘截鐵地説:“上工要總工會的命令。我們是頭可斷,工不可上!”屠刀再次揮向這位不屈的戰士,林祥謙拼盡最後的力氣怒斥敵人:“可憐一個好好的中國,就斷送在你們這班混賬王八蛋手裏了!”而後英勇就義,年僅31歲。
104.羅亦農(1902-1928) 男,漢族,湖南省湘潭縣人,中共黨員。
羅亦農1921年赴莫斯科學習,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中共旅莫支部委員。1925年3月回國後,參與組織和領導省港大罷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歷任中共廣東區委宣傳部長、中共江浙區委書記、中共江西省委書記、中共湖北省委書記、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1927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8月,出席黨的八七會議,主張用革命的、武裝的手段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並先後任中共中央軍事部代部長、中共中央組織部長、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等職。同年11月當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同年底離開武漢前往上海中共中央機關工作。1928年4月15日,因叛徒出賣被捕。他在獄中寫下絕命詩:“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軀何足惜,大敵正當前。”表現了一位共産黨員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1928年4月21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年僅26歲。中共中央在《布爾什維克》第20期上刊發《悼羅亦農同志》文章,指出:“羅亦農同志的熱烈的革命精神,可為中國共産黨全黨黨員的楷模。”
105.羅忠毅(1907-1941) 男,漢族,湖北省襄陽縣人,中共黨員。
羅忠毅1927年入馮玉祥部當兵。1931年參加寧都起義,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後到瑞金入紅軍學校學習。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任福建軍區第3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閩西南第1作戰分區司令員、閩西南遊擊隊第1縱隊司令員,在閩西南地區堅持極其艱苦的3年遊擊戰爭。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任新四軍第2支隊參謀長、江南指揮部參謀長,參與創建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參與指揮水陽伏擊戰、官徒門奇襲戰等戰鬥。1940年7月新四軍江南主力北渡長江後,任重建的江南指揮部指揮,留蘇南堅持敵後抗日遊擊戰爭,指揮部隊多次挫敗日偽軍“掃蕩”、“清鄉”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的進攻。1941年皖南事變發生後,曾率部艱苦作戰,接應新四軍突圍北撤人員。4月任新四軍第6師參謀長兼16旅旅長。曾指揮部隊在黃金山地區同國民黨頑固派軍隊作戰,打退了頑軍的進攻。同年11月28日,日偽軍3000余人襲擊溧陽塘馬村,為了掩護蘇南抗日根據地黨、政、軍幹部安全轉移,他率部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壯烈犧牲,年僅34歲。
106.羅炳輝(1897-1946) 男,漢族,雲南省彝良縣人,中共黨員。
羅炳輝早年入滇軍當兵,參加了討袁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因對舊軍隊中腐敗現象不滿,他很快接受進步思想,于1929年7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11月率部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團長、旅長、縱隊長、軍長等職,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作戰,指揮所部參加了龍岡、廣昌、蓮塘、南雄水口、建黎泰、黃陂、草臺崗等重要戰役戰鬥,曾獲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紅星獎章。第五次反“圍剿”開始不久,任紅9軍團軍團長,率部參加廣昌保衛戰,並護送北上抗日先遣隊出征過閩江。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途中屢擔重任,掩護中央機關和紅軍主力北上,中央軍委讚譽紅9軍團為“戰略輕騎”。抗日戰爭初期,曾以八路軍副參謀長名義,在八路軍武漢辦事處從事統戰工作。1939年任新四軍第1支隊副司令員、第5支隊司令員,率部開闢皖東抗日根據地。1940年後任江北指揮部副指揮兼第5支隊司令員。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2師師長兼淮南軍區司令員等職,為鞏固和擴大淮南抗日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解放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副軍長兼山東軍區副司令員。1946年6月21日在蘭陵時突然病情惡化,不幸逝世。
107.范築先(1881-1938) 男,漢族,山東省館陶縣(今屬河北)人,中國國民黨黨員。
范築先早年從軍到北洋陸軍,後到北洋陸軍講武堂學習。辛亥革命後,任陸軍第八旅旅長。1926年在馮玉祥部任參贊。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後,離軍赴天津。1931年回山東,先後任第三路軍參議,沂水、臨沂縣縣長,為官清廉,受到地方擁護。1936年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積極進行抗日的準備工作。全國抗戰爆發後,擁護中國共産黨的抗日主張,留在魯西北地區組織群眾進行抗日。11月,日軍侵犯魯西北,在中國共産黨推動下,他堅決抵制韓復榘向黃河以南撤退的命令,率部接連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後接受中共魯西北特委建議,將各地武裝和地方民團收編為抗日遊擊隊,先後建立了20多個縣的抗日政權和5萬人的抗日武裝。1938年,拒絕國民黨政府將抗日武裝改編為省屬保安旅的命令,並與八路軍129師簽訂互相支援的協議。武漢保衛戰期間,先後兩次組織部隊進擊日軍佔領下的濟南,牽制日軍行動。1938年11月,日軍進攻聊城,范築先率部督戰,守軍被日軍包圍,600多名將士大部分戰死。范築先寧死不當俘虜,抵抗至最後,舉槍自盡,壯烈犧牲。
108.鄭律成 (1918-1976) 男,出生於朝鮮全羅南道光州,中共黨員。
鄭律成1933年春來到中國,在南京、上海等地從事抗日活動。全國抗戰爆發後,先後進入陜北公學和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學習。1938年8月被分配到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政治部任音樂指導。1939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在延安期間創作出許多重要作品,歌曲《延安頌》一經問世便迅速由延安傳遍全國。1939年秋,和詩人公木創作了著名的《八路軍進行曲》,同年冬由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中央大禮堂首次演出,獲得成功。1940年夏,《八路軍進行曲》刊登于《八路軍軍政雜誌》,隨即在八路軍各部隊和各抗日根據地廣為流傳,成為傳唱極廣的人民軍隊戰歌。解放戰爭時期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將其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1950年定居北京,加入中國籍。1950年12月,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創作組成員赴朝鮮前線,和其他同志合作譜寫了《親愛的軍隊親愛的人》、《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行曲》、《志願軍十讚》。此後,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歌舞團、中央樂團從事音樂創作。他深入工廠、農村、邊防,譜寫了大量的音樂作品。1976年12月7日在北京逝世。
109.惲代英(1895-1931) 男,漢族,原籍江蘇省武進縣,生於湖北省武漢市,中共黨員。
惲代英學生時代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創辦利群書社,後又創辦共存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192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3年任上海大學教授。同年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委會候補委員、宣傳部部長,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1924年惲代英從事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工作。1925年參與領導五卅運動。1926年5月被黨派到黃埔軍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黨團幹事,被蔣介石等認為是“黃埔四兇”之一。1927年1月到武漢,主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工作,任政治總教官。同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行徑進行堅決鬥爭。7月,任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和發動南昌起義。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1928年6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等職,曾主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曾任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第六屆中央候補委員。1930年先後調任中共滬中、滬東區委書記。同年5月6日,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他始終堅貞不屈。1931年4月29日,英勇就義于南京,年僅36歲。
110.施 洋(1889-1923) 男,漢族,湖北省竹山縣人,中共黨員。
施洋1915年就讀于湖北私立法政專門學校。1917年畢業後,他與武漢法學界人士組織法政學會,主張律師是保障人權,伸張公理的工具。五四運動爆發後,施洋以武漢律師公會副會長的名義,支援學生愛國行動,並深入學校,指導和推動學生的愛國鬥爭。1920年秋,施洋在武漢參加了馬克思學説研究會,參與創辦工人夜校和工人子弟學校,宣傳“勞工神聖”和社會主義。1921年10月,參加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工作,積極從事有計劃的工人運動。1922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7月底參與組建武漢工團聯合會,並被聘請為該會法律顧問。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舉行總罷工。施洋是罷工的領導者之一,積極組織武漢工人和學生進行反對軍閥吳佩孚的遊行示威。2月7日晚,施洋被反動軍警逮捕。在敵人的法庭上,他怒斥軍閥鎮壓工人運動的滔天罪行,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壓倒了敵人。2月15日淩晨,敵人將他押赴刑場。面對敵人黑洞洞的槍口,他大義凜然地説:“你們殺了一個施洋,還有千百個施洋!”敵人惱羞成怒,連呼開槍。施洋高呼:“勞工萬歲!”第二槍響時,他仍然屹立,再呼“勞工萬歲!”後英勇犧牲。
111.柯棣華(1910-1942)男,印度孟買人。柯棣是他的姓,到中國後為了表示在中國奮鬥的決心,在姓後加了“華”字。中共黨員。
柯棣華1936年醫學院畢業。1937年,印度國大黨決定派一支小型醫療隊到中國去,正準備報考英國皇家醫學會的柯棣華決定參加醫療隊。1938年9月柯棣華等5人援華醫療隊來到中國。1939年2月抵達延安,隨後到八路軍總院工作。同年秋,他們提出追隨白求恩的足跡去前線,毛澤東親自批准。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並經歷了突破封鎖線的戰鬥,他們到達了晉東南太行山區的八路軍總部。1940年3月,柯棣華又進入晉察冀邊區,隨部隊轉戰數千里,途中親自參加了一次伏擊日寇列車的戰鬥。百團大戰期間,柯棣華到距火線僅一二里處設立救護所。1941年1月,他擔任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院長。當時,面對日寇的頻繁“掃蕩”,柯棣華和同志們不得不一次次放棄建立起來的醫院和學校,打著背包在山林中同日軍遊擊週旋。1941年11月,柯棣華與衛生學校教員郭慶蘭結婚。翌年,他們生育一子,軍區聶榮臻司令員親自為其取名為“印華”。1942年7月7日抗戰五週年紀念日,柯棣華加入了中國共産黨。1942年12月,柯棣華因突然發病,不幸逝世,年僅32歲。
112.段德昌(1904-1933) 男,漢族,湖南省南縣人,中共黨員。
段德昌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産黨。後到廣州,先後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和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1926年6月畢業後,到國民革命軍第8軍1師政治部工作,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大革命失敗後,在南縣、華容、石首、公安等地進行革命活動。曾任中共公安縣委書記,領導該縣年關暴動。曾介紹國民黨軍湖南獨立第5師1團團長彭德懷加入中國共産黨。1928年6月起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員,鄂西遊擊大隊中隊長、鄂西遊擊總隊參謀長、紅軍獨立師師長,率部在監利、沔陽交界地區創建遊擊根據地。1930年2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6軍第1縱隊司令,第2軍團第6軍副軍長兼17師師長、第6軍軍長,鄂西蘇維埃聯縣政府赤衛隊總隊長,參與創建與鞏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1931年4月任紅3軍(紅2軍團改編)第9師師長,指揮部隊連戰連捷,取得三官殿、沙崗等戰鬥的勝利,被湘鄂西蘇區軍民譽為“常勝將軍”。同年秋,在國民黨軍大規模“圍剿”下,紅3軍被迫離開洪湖蘇區。他率9師擔負阻擊、斷後等艱巨任務,轉戰3500余公里,于12月下旬到達湘鄂邊。1933年5月犧牲。
113.洪振海(1910-1941) 男,漢族,山東省滕縣人,中共黨員。
洪振海自幼隨父親在棗莊路礦謀生,因生活所迫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就了飛登火車的本領。1938年3月,棗莊被日軍佔領後,他與部分工友參加了共産黨領導的蘇魯人民抗日義勇總隊。同年10月,回到棗莊火車站西側的陳莊,建立了棗莊抗日情報站,任站長,為部隊蒐集情報。同年11月,他發動路礦工人建立了一支數十人的秘密抗日武裝——棗莊鐵道隊。這支精悍的隊伍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烽火歲月裏不斷發展壯大,到1940年上半年,棗莊鐵道隊已發展為上百人的抗日遊擊隊,經上級批准,改名為八路軍魯南鐵道大隊(即鐵道遊擊隊),洪振海任大隊長。在他的領導下,魯南鐵道大隊在敵人嚴密控制的鐵路幹線、棗莊礦區和微山湖區,緊緊依靠路礦工人和湖區群眾,採用靈活機動的戰術,活躍在千里鐵道線上,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他們的英雄事跡多次在抗日根據地的《大眾日報》和《魯南時報》上刊登。1941年12月,數百名日偽軍對魯南鐵道大隊進行偷襲、“掃蕩”,洪振海率部與敵人激戰,不幸中彈,壯烈犧牲。魯南軍區政治部追認洪振海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
114.賀 昌(1906-1935) 男,漢族,山西省離石縣人,中共黨員。
賀昌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7月轉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夏入上海大學學習。先後在太原、安源、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從事青年和工人運動。後參與組織發動上海工人3次武裝起義,是中共江浙區委負責人之一。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同年7月,被指定為中共前敵軍委委員,8月參加南昌起義。後又參加廣州起義的組織準備工作。1928年參與重建中共湖南省委,曾任湖南省委書記,選派幹部,輸送物資,支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1929年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宣傳部部長。1930年8月至12月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曾兼順直省委書記。1930年9月在擴大的六屆三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委員。1931年11月至1932年2月任中共興國縣委書記。1932年2月起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代主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代主任,紅一方面軍政治部主任。1934年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屆中央執委會委員。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賀昌留在贛南堅持遊擊戰爭,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央軍區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在江西會昌與國民黨軍作戰中英勇犧牲。
115.賀 英(1886-1933) 女,漢族,湖南省桑植縣人。
1906年,賀英和丈夫組建起一支專與惡勢力抗衡的地方武裝。1916年,她支援賀龍殺死盤剝農民的桑植縣大豪紳朱海珊,趕走貪贓枉法的知縣陳慕功。1922年,丈夫被殺害後,她接過丈夫手中的槍,率領地方群眾武裝,抗官府、殺豪紳、打土匪、救窮人,開始了更加頑強的鬥爭。1928年春,賀龍、周逸群等受中共中央指派到湘鄂西組織群眾暴動,開展武裝鬥爭,開闢革命根據地。賀英得信後,即刻將群眾武裝1000多人的隊伍交給賀龍、周逸群等,從此,她參加了工農革命軍的行列,並參加了桑植起義,為建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貢獻。同年10月,工農革命軍在石門受挫,賀龍率部退到桑鶴邊界休整,處境十分艱難。她自己幾次負傷,但仍多方籌措,親自帶遊擊隊,給工農革命軍送棉花、棉布、銀元和子彈。1929年10月,紅軍在莊耳坪戰鬥失利,她率遊擊隊去戰地作善後工作。1930年春,賀龍率紅軍主力東下洪湖,賀英率遊擊隊留在湘鄂邊根據地,配合紅軍主力,堅持遊擊戰爭。1932年反“圍剿”後,國民黨軍和地方武裝四麵包圍根據地,賀英率部苦苦堅持。5月5日深夜,因叛徒告密,遊擊隊駐地被包圍,戰鬥中,賀英中彈壯烈犧牲。
116.趙一曼(1905-1936) 女,漢族,四川省宜賓縣人,中共黨員。
趙一曼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9月,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次年回國,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開展黨的工作。“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地區發動抗日鬥爭。先後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中共濱江省珠河縣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運動,組織青年農民反日遊擊隊與敵人進行鬥爭。1935年秋,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2團政治委員。11月間,第2團被日偽軍圍困于一座山間。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養傷期間被日軍發現,戰鬥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日軍對她施以酷刑,用鋼針刺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寧死不屈,嚴詞痛斥日軍侵略罪行。為了得到口供,日軍將她送進醫院監護治療。在醫院裏,她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教育爭取看護和看守人員。1936年6月28日,在看護和看守幫助下逃出醫院。6月30日晨,被追敵再度抓捕,受到更加殘酷的刑訊。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臨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産黨萬歲!”視死如歸,從容就義,年僅31歲。
117.趙世炎(1901-1927) 男,漢族,四川省酉陽縣(今重慶市)人,中共黨員。
趙世炎1919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少年學會,積極參加五四愛國運動。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旅法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1922年6月,與周恩來等人創建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後稱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任中央執委會書記。同年秋任中共旅歐總支部委員和中共法國組書記。1923年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産主義大學學習,任旅莫支部委員。1924年回國,任中共中央北方局成員、中共北方區執委會宣傳部部長、中共江浙區委組織部長、上海總工會委員長等職,參與領導了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趙世炎領導廣大上海工人群眾繼續堅持鬥爭。面對嚴重的白色恐怖,他臨危不懼,堅持鬥爭。1927年7月2日,因叛徒出賣,趙世炎在上海不幸被捕。面對兇殘的敵人,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會就必須付出代價”,“要革命就會有犧牲!”“志士不辭犧牲,革命種子已經佈滿大江南北,一定會茁壯成長起來,共産黨最後必將取得勝利!”表現了共産黨人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7月19日,趙世炎高呼著“中國共産黨萬歲!”英勇就義,年僅26歲。
118.趙尚志(1908-1942) 男,漢族,遼寧省朝陽縣人,中共黨員。
趙尚志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産黨,是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産黨員之一。同年冬受黨派遣南下廣州進入黃埔軍校第4期學習。蔣介石製造反蘇反共的中山艦事件後,1926年5月,趙尚志毅然退出黃埔軍校,按照黨的指示,回到哈爾濱參加建立黨組織和從事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活動。曾兩次被捕入獄,始終堅貞不屈。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經黨組織營救出獄,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1933年10月領導創建北滿珠河反日遊擊隊,任隊長。隨著部隊的發展壯大,1934年6月任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司令,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遊擊根據地。1935年1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軍長。1936年1月任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部總司令。同年8月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軍長。後任中共北滿臨時省委執委會主席、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副總指揮。面對日偽軍的瘋狂“討伐”、“清剿”,趙尚志率領抗聯部隊進行了英勇無比的艱苦戰鬥,遠征松嫩平原,爬冰臥雪,餐風宿露,作戰百餘次,打破了敵人一次次重兵“討伐”和“清剿”。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戰鬥中身負重傷被俘,他寧死不屈,壯烈犧牲。
119.趙博生(1897-1933) 男,漢族,河北省黃驊縣人,中共黨員。
趙博生1917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先後在皖系、直系、奉系軍隊中任職。1924年冬轉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參加過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期間受共産黨人劉伯堅等的影響,傾向革命。1931年任國民黨軍第26路軍參謀長。“九一八”事變後,他堅決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同時,與在第26路軍中的中共特別支部取得聯繫。同年10月,中共中央批准趙博生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2月14日,在蔣介石準備清除26路軍中的共産黨員的危急時刻,趙博生和季振同、董振堂等率部1.7萬多名官兵在寧都起義。起義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他先後任紅5軍團13軍軍長、軍團參謀長、軍團副總指揮,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和南雄水口等戰役戰鬥。他指揮果斷,屢建戰功。1933年初,國民黨軍集中4個師的兵力分兩路向江西資溪、金溪、南城蘇區進犯,趙博生奉命率領紅5軍團3個團據守長員廟一帶山脈,配合主力在黃獅渡一帶消滅敵人。他指揮部隊連續打退數倍于己之敵的瘋狂進攻,堅守住了陣地,出色地完成了鉗制任務。1月8日與敵人展開激烈的肉搏戰,趙博生在與敵人相距只有百餘米的地方指揮,不幸壯烈犧牲。
120.趙登禹(1898-1937) 男,漢族,山東省菏澤縣人,中國國民黨黨員。
趙登禹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由士兵晉陞為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26年參加北伐。“九一八”事變後,主張抵抗日本。1933年任第29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1933年第29軍長城抗戰時,奉命率部增援喜峰口、潘家口,與敵激戰,取得勝利,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大長了抗日軍民的士氣。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日寇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日軍出動4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拼死抗擊。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他指揮部隊與日軍激戰,身負重傷仍指揮作戰,壯烈殉國。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佈命令,追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抗戰勝利後,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改名為趙登禹路,以示紀念。
121.聞一多(1899-1946) 男,漢族,湖北省浠水縣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聞一多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曾擔任《清華週刊》總編輯及《清華學報》編輯。1919年6月作為清華學校學生代表去上海參加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1922年赴美留學,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科羅拉多大學美術系學習。1923年在國內出版了詩集《紅燭》。1925年回國,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1927年應鄧演達之邀,到武漢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負責藝術股工作。不久離開部隊。同年秋到南京第四中山大學任外文系主任。3月參加《新月》雜誌的編輯工作。同年秋到武漢任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任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1932年回到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投入中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抗日戰爭時期,任西南聯合大學教授。1943年開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黨和民主同盟的幫助,積極投身爭取民主的鬥爭。1944年參加中國民主同盟,並被選為雲南支部委員。1945年9月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兼《民主週刊》社社長。1946年6月下旬與民盟雲南支部的委員一起舉行招待會,對各界人士表明瞭反對內戰的態度。7月15日在李公樸追悼會上發表講演,當天被國民黨特務暗殺。
122.埃德加 斯諾(1905-1972) 男,美國密蘇裏州堪薩斯市人,美國著名作家和新聞記者。
埃德加 斯諾曾入密蘇裏大學新聞學院就讀,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1936年6月,在宋慶齡的聯繫與幫助下,斯諾經西安前往陜北蘇區訪問。他和毛澤東等同志進行長談,到邊區各地採訪,蒐集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次年寫成馳名全球的傑作《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名為《西行漫記》)。斯諾是在紅色區域進行採訪的第一個西方記者。他熱誠支援中國人民解放事業,長期向全世界宣傳和介紹中國人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增進西方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抗日戰爭爆發後,斯諾擔任英美報紙的駐華戰場記者。1939年,他再次到延安,對毛澤東進行了訪談,並詳細了解根據地的政權建設等方面情況,又一次向全世界作了報道。斯諾在舊中國度過了整整13年,做了許多有益於中國革命和中國人民的事情。他曾多次冒著風險,營救我黨領導人和革命群眾,宣傳中國共産黨的抗日主張。新中國成立後,斯諾曾先後三次來華進行訪問。1970年10月,斯諾偕夫人一同訪華,參加我國國慶觀禮,在天安門上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接見。斯諾于1972年2月在日內瓦病逝。按其遺囑,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北京大學校園內。
123.夏明翰(1900-1928) 男,漢族,湖南省衡陽縣人,中共黨員。
1920年秋,經過五四運動洗禮的夏明翰來到長沙,結識了毛澤東。1921年冬,經毛澤東、何叔衡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入黨後,在長沙從事工人運動,參與領導了人力車工人罷工鬥爭。1924年,擔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負責農委工作。他十分注意培養農運幹部,保送革命青年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為湖南農民運動培養了大批骨幹。1926年2月,被黨調往武漢工作,擔任全國農民協會秘書長,兼任毛澤東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秘書。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長沙馬日事變後的嚴重白色恐怖中,1927年6月,受黨派遣回湖南任省委委員兼組織部長。同年7月大革命失敗後,參與發動秋收起義。10月,湖南省委派他兼任平(江)瀏(陽)特委書記,領導發動了平江農民暴動。1928年初,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協助省委書記郭亮參與省委領導工作。由於叛徒出賣,同年3月18日被敵人逮捕。3月20日清晨,他被敵人押送到漢口余記裏刑場。當敵執行官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説時,他大聲説:“有,給我拿紙筆來!”遂寫下了那首大義凜然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英勇就義,年僅28歲。
124.格裏戈裏 庫裏申科(1903-1939) 男,烏克蘭人,聯共(布)黨員。
格裏戈裏 庫裏申科是蘇聯空軍飛行大隊長。1939年,他和考茲洛夫受蘇聯政府派遣,率兩個“達沙式”轟炸機大隊來華,援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庫裏申科以樸素、堅實、謙遜、熱情、友好和對工作認真的態度,贏得了中國飛行員的尊敬和讚譽。他不知疲倦地向中國飛行員講解飛機性能、特點,並把先進的操作技術和戰術,無私地傳授給中國飛行員。他對中國飛行員要求嚴格,上課、訓練、飛行一絲不茍,講解通俗易懂,深入淺出。1939年10月14日下午,庫裏申科接到作戰命令,出擊日軍某軍事基地,他立即率隊駕機迅速沿長江向東飛去。編隊飛臨武漢上空時,遭到日軍機群的攔截。庫裏申科沉著地指揮機群,對敵機展開攻擊。經過激戰,擊落6架敵機。狡猾的敵人以三架戰鬥機包抄庫裏申科的指揮機,他的飛機遭到重創,單機衝出重圍,僅以一個發動機沿著長江向駐地返航。到達萬州上空時,機身失去平衡,難以控制。為了保護飛機免遭破壞,他不顧個人安危,操縱飛機,尋機迫降,終於平穩迫降在長江水面上。庫裏申科由於長時間駕機,勞累過度,再也無力跳出機艙,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獻出了年輕生命。
125.愛潑斯坦(1915-2005) 男,生於波蘭華沙,中國籍波蘭人,中共黨員。
1917年,愛潑斯坦隨父母遷居中國,在天津定居。1931年後在天津的英文《京津泰晤士報》、《北平時事日報》任記者、編輯。1937年任斯諾創辦的英文雜誌《民主》編委。抗日戰爭期間,愛潑斯坦作為美國合眾社記者,在中國各地採訪抗戰,熱情謳歌抗日前線的八路軍、新四軍、遊擊隊、國民黨愛國將領和普通抗日群眾,揭露日本侵略者燒殺搶掠的殘暴罪行。1944年,他參加中外記者團延安之行和對晉綏解放區的訪問。在近4個月的訪問中,他採訪了毛澤東、周恩來、賀龍、陳毅、王震等中國共産黨重要領導人,所寫20余篇通訊在《紐約時報》發表,並收入《中國未完成的革命》一書,1947年在美國出版,被譯成德、波、匈等多種文字,向全世界介紹了中國的抗日戰爭。這些報道和書籍在國際上産生了很大影響。1951年參與創辦《中國建設》雜誌,1957年加入中國籍,1964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85年,中共中央領導人在慶祝他70壽辰和在華工作半個世紀的賀信中説:“您不愧為堅貞的國際主義戰士和忠誠的愛國主義公民。”2005年,愛潑斯坦在北京逝世。他曾擔任政協第六、七、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26.狼牙山五壯士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鬥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産黨員馬寶玉,副班長、共産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殘酷的“大掃蕩”。9月25日,日偽軍約3500余人圍攻河北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士擔負後衛阻擊。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英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日偽軍90余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日偽軍誤認為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懼,利用地形,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鬥到日落。面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樹枝挂住,倖免于難。
127.聶 耳(1912-1935) 男,漢族,雲南省玉溪縣人,中共黨員。
聶耳1928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並積極投身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革命文藝活動。1933年初加入中國共産黨。在此後的兩年中,聶耳為歌劇、話劇和電影譜寫了《新女性》、《開路先鋒》、《大路歌》、《前進歌》、《畢業歌》等主題歌,在全國廣為傳唱,對激發民眾抗日救亡運動起了積極作用。他所編寫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樂曲,深受人們喜愛。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所作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時,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禦侮、奮勇抗爭、一往無前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了中國人民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英勇氣概。這首作品一經誕生,立即在祖國大地上到處傳唱,奏響了挽救民族危機的時代最強音。聶爾的音樂創作引起了反動當局的恐慌和仇視。他按照黨組織的決定離開上海,取道日本去蘇聯。1935年7月,在日本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全體會議確定《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128.賈力更(吉爾格勒,1907-1941) 男,蒙古族,內蒙古土默特旗人,中共黨員。
賈力更1924年考入北京蒙藏學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不久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926年初,中共北方區委派賈力更到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六期學習。後長期在內蒙古地區從事工農革命運動。1938年,按黨的指示發動各族群眾支援八路軍創建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引導蒙古族青年投身革命,為黨培養大批少數民族幹部。1939年9月,中共土默特旗成立蒙古工作委員會,他是主要負責人之一。他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創建的蒙古族抗日遊擊隊,成為綏西地區影響較大的地方抗日武裝。1940年初,先後任中共綏西地委蒙民部部長、晉綏遊擊區行政公署駐綏察辦事處處長,負責綏西地區蒙古民族工作。1940年,在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軍事“掃蕩”和經濟封鎖的嚴峻形勢下,他領導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作委員會,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展開了卓有成效的反封鎖鬥爭,為根據地運送補給,被指戰員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軍需部長”。1941年3月19日,賈力更帶領一批愛國青年前往延安學習,並準備出席黨的七大,途中在綏西遭日偽軍包圍,在激戰中壯烈犧牲。
129.郭俊卿(1931-1983) 女,漢族,遼寧省淩源縣人,中共黨員。
郭俊卿出身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45年,為了給被地主惡霸殺害的父親報仇,她隱瞞自己的真實性別,將自己年齡報大兩歲,用假名郭富參軍。194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先後當過通信員、警衛員、班長、文書和副指導員。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她女扮男裝5年之久,和男同志一樣,衝鋒陷陣,鏖戰疆場,被譽為“現代花木蘭”。她工作積極,作戰勇敢。一次,首長讓她4小時之內,將命令送到30公里外的部隊。天黑路險,她騎馬在大山溝裏賓士,提前完成任務。在返回的路上,馬已累死,她背著馬鞍,走了三四公里路回到駐地。1948年初,她調到戰鬥班任班長。不久,平泉戰鬥打響。她帶領突擊班,擔負奪取城東第二道山梁的重任。她帶頭衝鋒,奪取了山梁。敵人發起反衝鋒,她帶領戰友同敵人展開白刃格鬥,最終取得戰鬥的勝利。她因為戰鬥勇敢立了功。1950年4月,勞累過度的郭俊卿生病住進醫院,被醫生發現了女兒身。同年9月,她作為特等女戰鬥英雄,出席了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後來,轉業到地方工作,先後擔任過山東省青島第一服裝廠廠長、山東省曹縣民政局副局長等職。1981年離休。1983年9月病逝于南京。
130.郭繼勝(1921-1948) 男,漢族,山東省微山縣人,中共黨員。
郭繼勝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戰鬥英雄。1944年6月參加八路軍,194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他作戰勇敢機智,指揮靈活,多次出色完成戰鬥任務。1945年5月,在攻打臨沂西郊日偽據點戰鬥中,郭繼勝抄起一把大鍘刀,冒著敵人的密集子彈,一口氣砍開5道鐵絲網,為突擊部隊開闢了通道。1946年8月在泗縣戰鬥中,他主動要求擔負突擊任務,迅速突破西北城門,並打退敵人20余次反撲,在連長、指導員身負重傷的情況下,他毅然代替指揮,經過激烈的肉搏戰,鞏固了突破口。此戰,他率部殲敵400余人,被評為甲級戰鬥英雄。1947年4月,在圍殲國民黨軍整編第72師戰鬥中,他率全連攻打泰安城西關,20分鐘突破防線,打退國民黨軍20余次反撲。繼而乘勝追擊,攻克19座碉堡,俘600余人,全連僅輕傷1人。戰後,華東野戰軍領導機關授予他“華東戰鬥英雄”稱號。1948年6月豫東戰役中,他任營長,奉命率全營攻佔國民黨軍第66師指揮部。戰鬥打響後,他親自率領突擊連,8分鐘奪取敵陣地,30分鐘攻佔敵第66師指揮部,擊斃敵師長。同年11月8日,在淮海戰役董莊戰鬥中,郭繼勝壯烈犧牲,年僅27歲。
131.錢壯飛(1896-1935) 男,漢族,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共黨員。
錢壯飛1919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專門學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9年底打入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任調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機要秘書。在這個特殊崗位上,他謹慎機智,不斷為黨獲取大量重要情報。1931年4月25日晚,正獨自值班的錢壯飛一連收到武漢發給徐恩曾的特急密電六封,他當機立斷拆譯密電。原來,長期負責中共中央機關保衛工作的顧順章在武漢被捕後叛變,要將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機密全數供出。他知道顧順章也了解自己的情況,千鈞一髮之際,他不顧個人安危,及時將情況報告給黨中央,冷靜地通知中央機關有關同志儘快撤離。26日早晨,他像平常一樣把這些密電當面交給徐恩曾後,從容不迫地離開敵營。接到他的情報,周恩來指揮在上海的中共中央各機關立刻採取行動緊急轉移,中共中央、江蘇省委和共産國際遠東局的機關立即全部轉移。他為保衛中共中央機關的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隨後,他按黨的要求進入中央蘇區,歷任紅一方面軍保衛局長、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參謀部第二局副局長等。1934年10月參加長征,1935年遵義會議後被任命為紅軍總政治部副秘書長。同年4月犧牲于貴州金沙縣。
132.顧正紅(1905-1925) 男,漢族,江蘇省阜寧縣(今屬濱海)人,中共黨員。
1921年顧正紅隨母親流落到上海,後在上海日商內外棉九廠、七廠當工人。1924年夏,參加中國共産黨在上海舉辦的工人夜校和滬西工友俱樂部,很快成為俱樂部的積極分子。1925年2月,上海22家日商紗廠工人先後舉行罷工,他參加了工人糾察隊和罷工鼓動隊,積極投身罷工運動。不久加入中國共産黨。5月15日,日本資本家宣佈內外棉七廠停工,不準工人進廠。他率領工人衝進工廠要求復工和領取工資,他跑在工人隊伍的最前頭領頭高呼:“反對東洋人壓迫工人!”面對帶槍的日本大班(相當於廠長)及其打手,他毫無懼色,據理力爭。日本大班兇狠地朝他開槍,子彈擊中他的左腿,鮮血直流。他忍著傷痛,振臂高呼:“工友們,大家團結起來,鬥爭到底!”敵人再次開槍,擊中他小腹。他緊緊抓住身旁一棵小樹,頑強挺立著,繼續號召工人們堅持鬥爭。劊子手又向他連開兩槍,用刀猛砍他的頭部。顧正紅英勇犧牲,年僅20歲。屠殺事件激起上海內外棉各廠工人的憤怒,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組織下,當天舉行大罷工,罷工浪潮迅速席捲上海各界,很快燃成了反帝愛國的熊熊烈焰,聲勢浩大的五卅運動爆發了。
133.曹 淵(1902-1926) 男,漢族,安徽省壽縣人,中共黨員。
1920年至1922年,曹淵在蕪湖求學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是蕪湖學生聯合會主要領導人之一。1923年,曹淵作為上海大學的旁聽學生,接受了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1924年進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1月從黃埔軍校畢業後,被黨派往黃埔軍校教導團學兵連任黨代表。1924年加入周恩來領導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他先後任連長、營長,參加了東征討伐陳炯明、平息楊希閔、劉震寰叛亂等戰鬥。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後,受黨組織派遣到葉挺獨立團任第一營營長。北伐開始後,率部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等一系列戰役。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英勇機智,出色完成運送彈藥、解圍、攻城等任務,受到聶榮臻、葉挺等人的表揚和軍部傳令嘉獎。1926年9月,北伐軍攻打武昌,葉挺獨立團以第1營作為奮勇隊(敢死隊)攻城,曹淵率戰士攀登攻城時,不幸頭部中彈陣亡,年僅24歲。曹淵等烈士的犧牲精神激勵著獨立團廣大指戰員。10月10日,武昌城終被佔領。周恩來讚揚曹淵“為謀國家之獨立,人民之解放而英勇犧牲了,這是非常光榮的”。葉挺稱曹淵是“模範的革命軍人,且是我最好的同志。”
134.續范亭(1893-1947) 男,漢族,山西省崞縣人,中共黨員。
續范亭早年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1911年辛亥革命時,任山西革命軍遠征隊隊長,後組織西北護國軍,討伐袁世凱。1925年前後任國民軍第3軍第2混成支隊參謀長、第6混成旅旅長等職。1935年秋,赴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大。他一路奔走,呼籲抗日救國。但蔣介石政府頑固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拒不納諫。他在中山陵前剖腹明志,激勵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1937年9月,任第二戰區民族革命戰爭戰地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1939年,閻錫山發動十二月事變,密謀消滅晉西北抗日武裝時,他親赴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通報情況,研究對策,並擔任山西新軍臨時總指揮部總指揮,參與指揮反擊國民黨頑固派的戰鬥。1940年起,任山西新軍總指揮部總指揮、晉西北邊區行政公署主任。同年11月,任晉西北軍區(後改稱晉綏軍區)副司令員。1940年冬,日軍對晉西北根據地實行殘酷的大“掃蕩”,他率行署機關日夜轉戰,積勞成疾,終於病倒。1941年5月,赴延安等地療養。1947年9月12日病逝于山西臨縣。9月13日,中共中央追認他為中國共産黨正式黨員。
135.黃公略(1898-1931) 男,漢族,湖南省湘鄉縣人,中共黨員。
黃公略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同年底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8年7月同彭德懷等領導平江起義,任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13師4團黨代表,後任紅5軍第2縱隊縱隊長。同年11月紅5軍主力開赴井岡山後,他率部留在平江、瀏陽一帶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創建湘鄂贛蘇區。1929年9月任紅5軍副軍長,參與制定和指揮紅5軍向北開闢鄂東南地區,向南打通與湘贛蘇區聯繫的作戰行動,擴大了湘鄂贛蘇區。1930年1月調任紅6軍軍長,率部在贛西南地區艱苦作戰,發展革命武裝,建立蘇維埃政權,使分散的遊擊區連成大塊的革命根據地。後任紅1軍團第3軍軍長,中華蘇維埃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在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中,堅決執行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指揮紅3軍英勇作戰,屢建戰功。在龍岡戰鬥中擊退國民黨軍第18師的連續進攻,在富田戰鬥中殲滅敵軍第28師等部,在老營盤戰鬥中殲滅敵軍第9師獨立旅。1931年9月15日,率部參加方石嶺追擊戰,殲敵第52師等部。在指揮部隊轉移途中,于吉安東固六渡坳遭敵機襲擊,不幸中彈犧牲。
136.彭 湃(1896-1929) 男,漢族,廣東省海豐縣人,中共黨員。
彭湃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積極參加中國留學生的反帝愛國活動。1921年5月回國,不久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後長期在廣東從事農民運動。1924年轉為中國共産黨員。7月,在廣州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曾擔任第一屆和第五屆農民運動講習所主任。1927年3月任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秘書長。大革命失敗後,參與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南下廣東後任東江農民自衛軍總指揮。八七會議上被選為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同年11月領導了海陸豐農民武裝起義,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任中共東江特委書記。1928年11月起被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赴上海任中央農委書記。後任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因叛徒出賣,于1929年8月24日被捕。在敵人的嚴訊逼供中,他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1929年8月30日,他與被捕的戰友們一起高唱《國際歌》,呼喊著“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蔣介石!”“中國蘇維埃萬歲!”“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産黨萬歲!”等口號,走向刑場,英勇就義。中共第五、六屆中央委員,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委員。
137.彭雪楓(1907-1944) 男,漢族,河南省鎮平縣人,中共黨員。
彭雪楓1925年加入中國共青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他輾轉于各地,曾從事學運、兵運工作,參與領導農民暴動,開展黨的秘密工作。1930年5月被派到蘇區,先後任江西軍區政委、紅軍大學政委等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任紅3軍團5師師長等職,在攻克婁山關、第二次佔領遵義城、巧渡金沙江、飛越大渡河、通過水草地,以及直羅鎮等戰役戰鬥中屢建戰功。全國抗戰爆發後,任八路軍總部參謀處處長兼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主任。1938年春調赴河南確山竹溝,兼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組織訓練抗日武裝。同年9月組建新四軍遊擊支隊,任司令員兼政委,領導開闢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任中共豫皖蘇邊區書記。後任新四軍第6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八路軍第4縱隊司令員。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4師師長、淮北軍區司令員,領導根據地軍民同日偽軍及國民黨頑固派軍隊進行艱苦鬥爭,先後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掃蕩”和1943年3月山子頭戰役的勝利,鞏固和發展了淮北抗日根據地。1944年8月執行中央向河南敵後進軍的指示,指揮所部進行西進戰役。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指揮作戰時壯烈犧牲。
138.曾中生(1900-1935) 男,漢族,湖南省興寧縣人,中共黨員。
曾中生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9月赴蘇聯,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冬回國後,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兼武裝工農部部長等職。1930年9月以中共中央特派員身份被派到鄂豫皖蘇區,在鄂豫皖蘇區第一次反“圍剿”作戰中,他組織中共鄂豫皖臨時特委和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反“圍剿”鬥爭並取得了勝利。1931年2月,任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和軍委主席,指揮磨角樓、新集、雙橋鎮等戰鬥取得勝利,挫敗了國民黨軍的第二次“圍剿”。同年4月,他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和軍委副主席、第4軍政治委員,與軍長徐向前率部南下作戰,連克英山、蘄水、羅田、廣濟等縣城,相繼取得漕河鎮、洗馬畈等戰鬥的勝利。他率部參加第四次反“圍剿”,在七里坪戰鬥中負傷。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撤離鄂豫皖蘇區,12月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參加創建川陜蘇區的鬥爭。在此期間,他雖處境艱難,仍致力於加強部隊軍事訓練,注重軍事理論研究,系統地總結紅四方面軍反“圍剿”作戰經驗。1935年8月犧牲。
139.董存瑞(1929-1948) 男,漢族,河北省懷來縣人,中共黨員。
董存瑞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抗日戰爭時期,當過兒童團長,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任某部6班班長。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鬥中隻身俘敵10余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1948年5月,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他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任務。連隊隨即發起衝鋒,但突然遭到敵人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鎖,部隊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産黨員,請准許我去!”連長批准了他的請求。他毅然抱起炸藥包,衝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衝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在部隊攻擊受阻的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衝啊!”敵人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道路,犧牲時年僅19歲。
140.董振堂(1895-1937) 男,漢族,河北省新河縣人,中共黨員。
董振堂1920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學習。畢業後投身於馮玉祥的西北軍,曾參加推翻賄選總統曹錕的北京政變和北伐戰爭。“九一八”事變後,他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思想日益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趙博生、季振同等率第26路軍1.7萬餘官兵舉行寧都起義,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起義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他任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率部參加贛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戰役戰鬥和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屢立戰功。曾獲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的紅旗勳章。1934年10月率部參加長征,紅5軍團擔任後衛,多次完成阻擊任務,為保障中央紅軍主力北上立下赫赫戰功。紅5軍團因此榮膺“鐵流後衛”的光榮稱號。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後第5軍團改稱第5軍,他任軍長。1936年10月所部編入紅軍西路軍,渡黃河西征,指揮所部參加攻佔山丹、臨澤、高臺等縣城的戰鬥。1937年1月12日率部在甘肅高臺縣城與近十倍于己的敵人浴血苦戰,戰至最後一人一彈,于20日壯烈犧牲。
141.蔣先雲(1902-1927) 男,漢族,湖南省新田縣人,中共黨員。
蔣先雲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産黨。1922年夏赴安源開展工人運動,9月與李立三、劉少奇等一起領導了安源工人大罷工。同年11月奉命到水口山礦區建立黨的組織和工人俱樂部,12月領導水口山礦工的大罷工,並取得勝利。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政治部秘書。1925年2月,在周恩來領導下,發起成立以共産黨員和共青團員為骨幹的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是主要負責人之一。同年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和平定軍閥楊希閔、劉震寰叛亂。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3師第7團黨代表,不久率部參加第二次東征。1926年3月中山艦事件後,退出國民黨及第1軍。北伐戰爭開始後,受黨派遣任北伐軍總司令部秘書兼補充第5團團長,參加攻打九江、南昌等戰役。1927年初,蔣介石反革命陰謀日益暴露,他毅然去武漢任湖北省工人糾察總隊隊長,倡議成立黃埔學生反蔣委員會。同年5月武漢國民政府決定繼續北伐,他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11軍26師77團團長兼黨代表,率部北上河南,5月28日在攻克臨潁城的戰鬥中英勇犧牲。
142.謝子長(1897-1935) 男,漢族,陜西省安定縣(今子長縣)人,中共黨員。
謝子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後被選為安定縣地方行政會議主席團成員和農民協會促成會委員。1927年10月與唐澍等組織領導清澗起義。1928年5月參與領導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兼革命軍第3大隊大隊長。後任中共陜北特委軍委委員、陜北行動委員會軍事指揮部總指揮,在陜北、寧夏、甘肅等地做兵運工作。1931年10月,和劉志丹等將南梁遊擊隊和陜北遊擊支隊合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遊擊隊,任總指揮,率部轉戰陜甘邊,創建革命根據地。1933年夏被派往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第18師,負責中共組織的工作。同年11月回到陜西,任中共中央北方代表派駐西北軍事特派員,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恢復和建立了陜北紅軍遊擊隊5個支隊,建立了安定、延川根據地。1934年後,任陜北紅軍遊擊隊總指揮部總指揮、紅26軍42師政治委員,1935年任中共西北工作委員會委員和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人,指揮部隊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陜北蘇區的“圍剿”。謝子長在長期征戰中,多次負傷。因戰傷惡化,1935年2月21日逝世。
143.謝晉元(1905-1941) 男,漢族,廣東省蕉嶺縣人。
謝晉元1925年入黃埔軍校學習。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第1師排長,參加北伐戰爭。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後的淞滬戰役時,任國民黨軍陸軍第88師262旅參謀主任,後任524團團長,率部駐防閘北火車站,與日軍對峙二個多月。10月26日,日軍瘋狂向駐地防線發動進攻。他率第1營400余官兵(號稱八百壯士),堅守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掩護大部隊後撤。10月27日,千余日軍進犯,他沉著指揮,號召官兵“人在陣地在,誓與日軍血戰到底!”激戰一天,斃敵80余名。“八百壯士”孤軍死守危樓,誓不投降的消息,迅速傳遍上海,為國內外矚目,激起上海人民極大的抗戰熱情。28日淩晨,官兵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國旗,表示捍衛祖國尊嚴,誓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決心。堅守倉庫4晝夜,擊退日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余名,寫下中國抗戰史上極為壯烈的一頁。他受到上級通令嘉獎,升任為上校團長。部隊完成任務退入租界後,被租界當局解除武裝,送往“孤軍營”,受盡淩辱。他滿腔悲憤,每日清晨帶領孤軍官兵唱國歌,出操上課訓練,教育屬下勿忘愛國軍人的人格和國格。1941年4月,被日本特務機關收買的叛兵殺害。
144.魯 迅(1881-1936) 男,漢族,原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縣人。文學家。
魯迅早年就讀于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礦務鐵路學堂。1902年赴日本留學學醫,後放棄醫學救國思想,為改變國民精神轉而志向文學。1918年5月,第一次以“魯迅”為筆名發表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參加《新青年》編輯工作,結識李大釗、陳獨秀等人。1926年參加北京“三一八”反帝愛國運動,8月被北洋軍閥政府通緝離京,先後在廈門大學、廣州中山大學任教。1927年10月到上海,不顧國民黨反動當局的迫害,從事革命文藝運動。1930年參與發起成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任常務委員,與瞿秋白一起領導左翼文藝運動。1933年任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執行委員,與宋慶齡等一起為營救共産黨人和愛國人士而鬥爭。他一生創作了大量小説、散文、雜文、詩歌等作品,如《祝福》、《阿Q正傳》、《吶喊》、《徬徨》、《朝花夕拾》等。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他以筆為武器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寫照。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
145.廖仲愷(1877-1925) 男,漢族,廣東省惠陽縣人,中國國民黨黨員。
廖仲愷出身於舊金山華僑家庭,少年時代在美國讀書。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9月加入中國同盟會,任總部外務部幹事、中國留學生會會長。辛亥革命後,到廣州任廣東都督府參議兼理財政。1914年在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任總部財政部副部長。1918年在上海參與創辦《建設》雜誌,宣傳孫中山的革命學説。1919年積極支援孫中山把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恢復三民主義綱領。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任非常大總統,他任財政次長、廣東省財政廳長,後任大元帥府財政部長、廣東省省長。1922年6月陳炯明叛變,他被囚禁,經何香凝等營救脫險。隨即赴上海協助孫中山從事革命工作。1923年任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著手改組國民黨和準備召開國民黨一大,協助孫中山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在國民黨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兼任國民黨工人部長、農民部長、黃埔軍校黨代表、大元帥府大本營秘書長等要職。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堅決維護革命的三大政策,反對國民黨右派的分裂活動。同年8月,被國民黨右派暗殺。
146.蔡申熙(1906-1932) 男,漢族,湖南省醴陵縣人,中共黨員。
蔡申熙1924年入黃埔軍校學習,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産黨,參加討伐陳炯明的兩次東征。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先後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營長、第20軍團長。19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起義部隊第11軍24師參謀長。同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任廣州市公安局局長。1928年起任中共江西省委軍委書記、吉安東固地區遊擊隊第1路總指揮。1930年初調中共中央長江局任軍委書記,不久被派赴鄂東南陽新、大冶和蘄(春)黃(梅)廣(濟)地區領導遊擊鬥爭。同年10月參與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任軍長,率部東進皖西,攻克太湖縣城。于12月到達鄂豫皖蘇區,參加第一次反“圍剿”。1931年1月所部與第1軍合編為第4軍後,任第10師師長、中共鄂豫皖特委委員兼軍委副主席,指揮機智,身先士卒,率部參加磨角樓、新集、雙橋鎮等戰鬥。同年5月起任彭楊軍事政治學校校長,為鄂豫皖蘇區培養大批軍政幹部。1932年7月被調任第25軍軍長,率部在英山、麻埠地區與各路進犯敵軍展開激戰。10月9日在湖北黃安(今紅安)河口鎮戰鬥中,腹部中彈,躺在擔架上堅持指揮戰鬥,直至壯烈犧牲。
147.蔡和森(1895-1931) 男,漢族,湖南省雙峰縣人,中共黨員。
蔡和森1918年與毛澤東等組織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1920年初赴法勤工儉學,在法國期間同國內的毛澤東等人通信,提出要在中國建立共産黨。在法國與周恩來、趙世炎等籌組中國共産黨旅歐的早期組織,並對建黨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1921年參與組織和領導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爭生存權、求學權等進步運動。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産黨,並在中共中央從事黨的理論宣傳工作。出席中共二大,並參加起草大會政治宣言,制定中國革命綱領。1922至1925年長期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報《嚮導》週報,宣傳馬克思主義和黨的方針政策,總結中國革命經驗。1925年參與組織領導五卅運動。10月,受黨中央委託,赴莫斯科參加共産國際第五屆執委會第六次擴大會議,會後作為中共駐共産國際代表。1927年回國後,參加黨的五大和中央八七緊急會議,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任中央宣傳部部長,代理秘書長。1931年,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兼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奉中央指示去香港指導中共廣東省委的工作。1931年6月因叛徒出賣被捕,8月在廣州犧牲。中共第二至六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局委員,第五、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
148.戴安瀾(1904-1942) 男,漢族,安徽省無為縣人,中國國民黨黨員。
戴安瀾1924年投奔國民革命軍,黃埔軍校第3期畢業。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率部參加長城抗戰。全國抗戰開始後,任國民黨軍第13軍第73旅旅長。1938年春率部參加臺兒莊戰役。因戰功卓著,升任第89師副師長。同年8月率部參加武漢會戰。1939年1月任國民黨軍第5軍第200師師長,先後率部參加隨棗、長沙、崑崙關等戰役,立下戰功。1942年3月,奉命率部參加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他率200師不惜冒孤軍深入的危險,開進同古。同古保衛戰打響以後,200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他帶頭立下遺囑:只要還有一兵一卒,亦需堅守到底。全師各級指揮官紛紛效倣,誓與同古共存亡。同古保衛戰歷時12天,200師以犧牲800人的代價,打退了日軍20多次進攻,殲滅日軍4000多人,俘敵400多人,予敵重創,打出了國威。撤退過程中,在緬北密林遭日軍伏擊,身負重傷。由於緬北密林地形複雜和連綿陰雨,終因缺乏藥物醫治,他的傷口化膿潰爛,在緬北距祖國僅100多公里的茅邦村,壯烈殉國。
149.魏野疇(1898-1928) 男,漢族,陜西省興平縣人,中共黨員。
魏野疇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在陳獨秀等人影響下,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1920年參與創辦《秦鐘》雜誌,同年冬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夏從北京高等師範畢業後回到陜西華縣教書。1922年夏赴北京,參與組織共進社,出版《共進》半月刊。1923年初經李大釗等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春到榆林任教,在青年學生中廣泛進行革命宣傳。是年秋再次到北京,以共進社為陣地,繼續進行革命活動。1924年春到延安執教,主要工作是領導群眾革命運動和建立黨團組織。同年夏建立西安第一個青年團支部。1925年5月和7月,先後領導西安驅逐直系軍閥的鬥爭和反對封建頑固勢力的群眾運動,參與國民黨陜西省黨部的籌建工作。期間,他所創辦的《西安評論》成為當時陜西宣傳革命思想、促進革命運動發展的重要陣地。9月參與領導西安共産主義青年團的整頓工作,擔任中共西安特別支部委員。1926年1月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二大。後任中共陜西省委軍委書記,中共皖北臨時特委書記,集中精力做兵運工作和組織武裝暴動。1928年4月8日組織領導皖北暴動,9日在率領起義隊伍轉移途中被捕犧牲。
150.瞿秋白(1899-1935) 男,漢族,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共黨員。
瞿秋白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加領導北京的學生愛國運動。1920年初參加馬克思主義學説研究會。後以記者身份赴蘇俄採訪。192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大革命失敗後,主持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黨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會後任中央臨時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6月,出席黨的六大,隨即參加共産國際六大,後擔任中共中央駐共産國際代表團團長。1931年起,在上海同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戰線的鬥爭。1931年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等職。1934年初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堅持遊擊戰爭,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宣傳部部長。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轉移途中被捕,敵人採取各種手段對他利誘勸降,都被他嚴辭拒絕。6月18日臨刑前,他神色不變,坦然走向刑場,沿途用俄語高唱《國際歌》、《紅軍歌》。到刑場後,高呼“中國共産黨萬歲”、“共産主義萬歲”等口號,英勇就義。中共第四屆、五屆、六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臨時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臨時政治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