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人大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媒體看兩會
媒體看兩會


 

"兩會"時評:"農"字優先
 
 
  來源:      日期:2003-03-07 17:11

 
6日上午,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曾培炎在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報告今年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打算時,代表們發現,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被列為十項主要任務之首。雲南代表龔敬政説,這抓住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的關節點。
中國的農業人口占絕大多數,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繞不過去的關口。回顧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都可以看出一條規律:什麼時候“三農”問題解決得好,什麼時候我們的事業發展就最快。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階段,“三農”問題變得日益突出。過去5年中,城鎮居民收入平均每年實際增長8.6%,達到7003元,而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平均每年實際增長只有3.8%,僅有2476元,也就是説一個城裏人的收入頂3個農民,而且這還是在不考慮農民純收入中類似秸稈等實物性收入,以及用於購買種子、化肥等生産性開支的情況下才敢打這個比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切實解決“三農”問題,這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頭等大事,是不得不攻克的最大“堡壘”。沒有農村的全面小康,我們的小康目標就是一句空話。近年來,黨和國家採取了一系列積極而有效的措施,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化步伐、加快小城鎮建設、著手農村稅費改革、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等等,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援和擁護。
應當説,本屆政府為緩解“三農”問題所做的努力,為新一屆政府打下了良好基礎。當前的問題是,如何使黨和政府的好政策真正落到實處,並根據新形勢的要求,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在6日上午的會議上,財政部部長項懷誠承諾:2003年在一般性支出原則上實行零增長,將主要加大重點支出項目的投入和保障力度,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無疑,國家在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上的努力,體現出“農”字當頭的特點。在6日下午審議時,這一點已得到代表們的肯定和讚揚。
隨著“三農”的升溫,“農”字當頭應當更多地體現在我們的具體工作中。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抓好“三農”問題,對於各級政府和廣大幹部來説,顯得尤為緊迫。從代表委員的發言看,當前一些束縛農村經濟發展、抑制農民增收的政策還或多或少地存在。比如對農民工進城務工的歧視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費、農業特産流通環節的稅賦過重導致流通不暢等等。政府如何以市場經濟的手段引導千家萬戶與大市場銜接,這方面的經驗我們也較缺乏。這都需要我們根據新的形勢加以認真清理、充實、探索和完善,以便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村、愛護農民、扶持農業的氛圍。
當前“三農”問題的核心是如何千方百計確保農民增收。要充分認識到,我們無論怎樣擴大農産品需求,有兩個因素是無法改變的:一是農業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比重將不斷下降;一是反映食品消費佔比的恩格爾系數的比重將不斷下降。在這種趨勢下,如果我們不進一步培育農村經濟,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如果仍然以眾多的農業人口去分割份額越來越小的農業創收,城鄉收入差距只會繼續拉大。因此,在“農”字當頭的戰略中,必須加大農業生産的戰略調整,加大農村勞動力的合理有序轉移。中央扶農重農的政策確定後,各級政府應該及時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真正將“多予、少取、放活”體現在政策上,落實到行動中。
春天是播種希望的季節,願我國的農業和農村經濟早日迎來沉甸甸的豐收。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