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人大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媒體看兩會
媒體看兩會


 

澳門日報發表社論寄厚望予“兩會”
 
 
  來源:      日期:2003-03-05 13:40

    人民網澳門3月5日電 記者曾坤報道:今天出版的澳門日報發表長篇社論,對剛剛開幕的兩會寄予厚望。社論説,本次“兩會”是中共十六大後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首次舉行的大會,又是本世紀由第九屆更換為第十屆的第一次會議,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十分重大。它將循法定的程式,把中共十六大的精神化為國家的意志,並選舉新一屆國家領導人,保證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能夠承前啟後,與時俱進。
社論指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有七成是新面孔,其年輕化、知識化和出色的參政能力令人耳目一新,體現了我國英才輩出,事業後繼有人。所代表的界別則充分反映了我國經濟成份和社會階層已發生的深刻變化。不僅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解放軍、幹部、各民族、各黨派、歸僑等都有卓越的人物出席,其他在改革開放時期同樣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貢獻的新興階層,如民營企業主、個體戶等,亦有數目可觀的代表與會。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人數同樣具有更廣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會計師、律師首次名列其中,同非公有制經濟企業的人士與活躍于各行各業的老一輩革命家、愛國人士的後一代,以及其他領域的名流,濟濟一堂,生動地展現了新時期我國統一戰線的宏大規模。這些嶄新的變化,調動了各種積極的因素,加強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擴大了民主決策。反映在經濟領域上,則進一步鼓勵公有和非公有經濟成份並駕齊驅,平等競爭,銳意發展,為社會創造新的財富。全國法制建設亦會因應完善與加強。
社論強調,中共十六大向全國人民提出了我國在本世紀前二十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任務,為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現代化奠定基礎。這是極其鼓舞人心的宏偉藍圖。預料本次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完全贊同這一戰略決策,並作出實施的具體規劃,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擴大國內需求,積極開發大西部地區,優化經濟結構,推進資訊化建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同時深化改革,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高對外開放水準。
社論説,當前,我國已具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良好條件。主要是:現代化建設的第一、二步戰略目標已提前實現。國民經濟持續協調、高速增長。“十五”計劃開局良好。各項改革事業卓有成效。對外經貿利用加入世貿的機遇迅猛發展,外資大量流入,視神州大地為全球最佳市場,最優越投資環境。在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上,國家的綜合實力上升到空前的高水準;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政府的施政由衷讚許。期望“兩會”能深入總結經驗,將現行的理論、方針、政策加以發展,指導未來。
社論指出,毋庸諱言,民眾對於我國的現狀有不少意見。議論最多的是貧富漸趨懸殊,沿海與內陸、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經濟差距繼續擴大。不僅農村尚有大批貧困戶,即使是發達的城市亦出現新的弱勢群體,不少退休、下崗、待業職工和失業人員的生活相當艱苦,與一席揮霍萬金的“大款”形成鮮明的對照。而一些官員卻擺架子,講排場,追求名利,貪圖享樂,弄虛作假,脫離群眾,甚至貪污瀆職,買官賣官,知法犯法,腐化墮落,嚴重侵蝕執政黨和政權的肌體,敗壞了它們的聲譽。中共十六大已就此提出了全面治理之策,本次人大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亦將加以闡述和落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討論這些對策時,無疑會相當熱烈,不乏尖銳的諍言。我們建議多從治本之道入眼。譬如反貪防腐問題,不妨多論述如何健全和完善監督的機制,使之能真正發揮威懾效能,收防微杜漸與及早察覺之效,避免不時出現的“上級見不到,同級管不了,下級不敢管”的不正常現象。
社論最後説,中共十六屆二中全會已向“兩會”推薦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名單。他們都是十六大路線的堅定擁護者,開放改革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卓越推動者,經驗豐富,政績顯著,民望很高,正屆旺年,精力充沛,必定能得到“兩會”的衷心擁護,使國家中樞從第三代領導集體到第四代領導集體的權力交接能順利實現。這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值得慶賀。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