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時政-人大政協十屆一次會議-媒體看兩會
媒體看兩會


 

人民觀察:共商大計奔小康 當家作主新氣象
 
 
  來源:      日期:2003-03-02 10:42

    2001年下半年至2002年年底,全國共有25個省、市、區陸續進行了新一輪村委會換屆工作,涉及63萬多個村委會、4億多選民。據不完全統計,各地參選率普遍在80%以上;99%以上村莊選出了群眾滿意的村委會領導班子。民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與以往相比,這次選舉的民主化程度明顯提高,廣大農民的民主意識和參政能力大大增強。
回首5年,“海選”、村務公開、民主測評……這些中國人曾經陌生的做法,如今變成南北皆知;質詢、罷免、知情權……這些民主實踐的生動詞彙,以更高的頻率出現,中國基層百姓更加真切地感受著民主、實踐著民主、創新著民主。
直接提名候選人、差額選舉、秘密寫票……“海選”:選出滿意的“當家人”
1998年,河南省長葛市大周鎮夏張村村委會換屆。
當時,村支書和一些村民各自推薦了一位村委會主任候選人。沒想到,村民推薦的候選人張西亭卻未被列入名單。這下,村民可炸了鍋,紛紛到鎮裏要求重新推薦候選人。大周鎮黨委、政府及時採納村民們的意見,依法進行“海選”,結果張西亭以高票當選。他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深受群眾擁護。
這僅僅是成千上萬次“海選”中生動的一幕。為了選出自己滿意的“當家人”,村民們熱情高漲、認真負責。尤其是九屆全國人大1998年修訂《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以來,“海選”成為一項法定制度,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完善。
5年來,“海選”讓村民選舉“當家人”經歷了深刻的變化:從內定、指定候選人到直接提名候選人,從等額選舉到差額選舉……還摸索出候選人發表治村設想、普遍設立秘密寫票處、實行公開計票等新做法。村民們不僅熟練地掌握了選舉的程式和步驟,而且積極參選。
去年底,一輛“競選車”在江西上饒信州區北門鄉龍潭村引起轟動。
車身上挂著“投好神聖一票”等標語,喇叭裏播放著競選詞:“我一定不辜負大家的重托,為龍潭村的鄉親們早日致富儘自己的一切力量……”車的主人———村民廖懷鑫,正在競選村委會副主任。
江西省“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對此事的感想是:“這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國農民對國家民主與法制建設信心增強、參與熱情高漲、參與方式多樣的具體表現。”
“海選”,成為9億多農民最直接、最廣泛的民主實踐。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馬正其這樣評價:“5年來,‘海選’的原則、方法、程式日臻完善。村委會選舉如同一個民主的大課堂,農民群眾親身參與,在這個大課堂中鍛鍊成長。”
山東省青島市四方區,則是城市“第一個吃螃蟹的”。早在1998年,四方區便大膽嘗試,啟動了我國首次全體居民直接選舉社區居委會。之後,上海、南京、杭州、北京等全國20多個城市都開始直選社區“當家人”,創新頗多:擴大選民範圍到外地甚至外籍常住人員,差額選舉,候選人與選民直接交流等。
公開、知情、參與、決策……
管理:群眾自己的事自己決定
“公開墻邊,三三兩兩,自己冷暖‘心頭挂’,指指點點,評頭論足村中事;
議事室內,熱火朝天,村民代表‘座上客’,談笑風生,共商大計奔小康!”
這副由湖北省谷城縣村民送給村委會的對聯,正是中國村民自治的真實寫照。選出滿意的“當家人”後,民主管理成為群眾又一個當家作主的好渠道。
民政部部長多吉才讓説:“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改變了過去政府包辦一切的管理模式,讓農民群眾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
新鮮的“知情權”一詞,已經為越來越多的村民和幹部所熟悉。
在湖北襄樊農村,村委會把農民關心的政策、政務和財務等內容“公開上墻”,同時增設“回音壁”,由農民把意見、疑惑自己點題要求村幹部解答。
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決策公開……在農村,小到幾毛錢的財務支出,大到重大村務決策,都通過多種多樣的公開模式向村民們如實告知。在村務公開的基礎上,90%的鄉鎮還實行了政務公開。
據統計,全國80%以上的農村基本建立了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制度,重大村務基本上都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
民主測評、離任審計、依法罷免……
監督:形式多樣 內容紮實
4年前,中國首例村民罷免“村官”事件引起了上上下下的關注。
根據496名村民提出的罷免村委會主任的動議,浙江溫州甌海區梧蜒鎮寮東村召開村民大會依法進行表決。罷免案得到了1122名村民的支援,超過半數而獲通過。村民們都説:“原以為‘罷官’僅僅是寫在紙上看的,沒想到我們平頭百姓今天就用上了。這真是民主啊!”
在民主選舉、管理的同時,監督的“尚方寶劍”同樣由民眾掌握。據悉,每屆的村委會換屆選舉中,約有20%的村委會主任落選。
如今的監督,可用兩個詞形容:形式多樣、內容紮實。一些地方實行了村幹部定期報告工作日制度,村幹部每季度向村民代表會議報告一次工作;一些地方成立了民主理財組、村務監督組,實行民主評議幹部;還有一些地方在村幹部離任時進行財務審計……幹部幹得好壞,幹部的去留,都由老百姓説了算。
“5年來,隨著基層民主建設的推進,群眾的民主素質日益提高,社會的民主意識日益增強,民主的參與範圍日益擴展,民主的形式日益創新……老百姓當家作主的感覺更加強烈了。”全國政協委員、四川省政協副主席王恒豐的“四個日益”,描繪了我國實實在在、日新月異的民主進程。
 
編輯: system       查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