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分析
 
 
 
專家建議:人大要開好會議還應該做到“三不要”

  時間:2006-03-03 13:02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中新網3月2日電 一年一次的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據北京日報理論週刊報道,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主任、教授、博導許耀桐認為,中國近年來的民主政治建設取得很大進步,人們的民主意識在逐漸增強,也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氛圍下,人大要開好會議,還必須再有所改進,要逐步走向完善,應該做到“三不要”。

  一是人大代表不要只作表態性的發言。許耀桐説,在“兩會”期間,人們經常看到,人大代表的表態場合太多,表態的話太濫、也有不少是套話,如此一來,片面地把人大會議變成了表態會。須知,老百姓選人大代表,不只是要你在會議上亮亮相,表表態,張口盡説些冠冕堂皇的套話,而是希望對人大有關報告進行認真的審議,作出有實際內容的、深入分析的發言。

  二是人大代表不要只作體會式的發言。許耀桐説,我們注意到,有些人大代表對提交會議審議的報告確實下了很大的工夫,進行了一番認真的研究,可惜,他們往往把過多精力放在如何歸納出報告體現了若干個“大”、具有若干個“新”、達到了若干個“高度”、展示了若干個“特點”等等上面。這些發言聽起來高屋建瓴、氣勢恢弘,挺有“思想性”和“創造性”的,只不過人大會議不是心得會,老百姓也不喜歡你停留在講解和註釋的層次上,而是希望能提出進一步改進、完善和落實的意見。

  三是人大代表不要作至少是少作經驗型的發言。許耀桐説,還有一些人大代表在發言中,採用報告的一些基本觀點和結論,套上自己所在的地方、單位的具體情況,宣傳本地的措施、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這類發言,可以稱之為經驗交流性發言。固然,有些經驗是很好的,具有一定的説服力,也有一定的啟發意義。但是,相比于眾所週知的已經取得的業績來説,老百姓更需要的是了解你面對當前的新情況、新挑戰所採取的思路和對策。

  這位專家指出,人大是代議制機構,是民意機構,即代表全體民眾意志和要求的權力機構。人大會議要以嚴肅的、科學的方式進行工作。上述三種類型的發言老百姓之所以不喜歡,是因為這些發言代表把人大會議當作了一般的表態會、心得會和經驗交流會,從而誤讀了人大會議的神聖性質。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