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分析
 
 
 
兩會新華時評:職能部門要及時回應兩會呼聲

  時間:2006-03-03 11:50    來源:     
 
 

專題:2006年全國兩會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13億人民的目光向北京人民大會堂集中。以人為本、科學發展、社會和諧……這些治國理政新理念,無疑會對今年兩會産生重大影響,百姓的心事將更多地表現為大會熱點話題。但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言獻策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則是來自人民、代表人民的呼聲、意見會不會有人重視,問題會不會得到解決。這裡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政府職能部門是否能夠傾聽兩會呼聲,及時予以回應。 
 
  往年兩會都有不少議論熱烈的社會問題,無論是會議代表還是媒體、民眾都想及時知道政府有關部門的意見,但除了大會組織的個別部門新聞發佈會外,一些職能部門沒有主動、及時地回應,兩會呼聲基本都以提案、議案等形式留到會後辦理。這種現象給人的一個直接印像是兩會議論熱,部分職能部門態度冷。儘管有每年公佈的兩會提案、議案辦結率,但由於是“馬後炮”,導致百姓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呼籲的效果和部分職能部門的作風、工作效率打了折扣。

  事實上,有幾個領域的社會問題連續幾年來都是兩會熱點話題,也是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如看病難看病貴、幹部腐敗、教育亂收費、社會治安、收入差距、房價等等。這些問題解決起來的確比較棘手,什麼時候能夠徹底解決,很難給出一個時間表。對此,人民群眾是通情達理的,不會要求政府立竿見影地解決問題。只要政府幹部們關心群眾疾苦,做到“權為民所用”,工作盡力了,一些問題即便短期內解決不好,百姓也不會不依不饒。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兩會前夕,已經有政府部門負責人表示,什麼問題都可以説,包括“敏感”話題,並且就百姓關注的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聞單位採訪。希望政府所有職能部門都來密切關注兩會,及時回應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表達的百姓呼聲,認真對照檢查和改進部門工作,使兩會開得更加和諧、更加成功。

 
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