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李源潮:推進黨內民主建設 增強黨的團結統一

  時間:2007-11-07 16:40    來源:人民日報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 中精闢闡述了黨內民主建設問題,強調指出,要“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報告總結了黨的十六大以來發展黨內民主的創新實踐,明確了黨內民主建設的基本思路、重大原則和重要舉措,拓展了黨內民主渠道,創新了黨內民主形式,豐富了黨內民主內容,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黨內民主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這對於調動全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黨內民主建設歷來是黨的建設的重大問題

  我們黨80多年的奮鬥歷史,同時也是不斷探索和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歷史。黨的發展歷程反覆證明,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什麼時候黨內民主得到較好發揚,黨的事業就興旺發達,即使出現問題,也能及時得到糾正;什麼時候黨內民主受到削弱和破壞,黨就會走彎路,黨的事業就會遭受挫折。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黨內民主是增強黨的創新活力、鞏固黨的團結統一的重要保證。”這是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科學結論。

  (一)黨內民主是工人階級政黨的基本政治原則。按照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説,工人階級政黨是“先進階級的民主政黨”。發展黨內民主,是堅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體現。馬克思、恩格斯從建黨之初便把黨內民主確立為工人階級政黨的基本政治原則,他們在共同起草的共産主義者同盟章程中寫道:“所有盟員都一律平等”。恩格斯指出,無産階級政黨“完全有權把‘民主’一詞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列寧也明確指出,俄共“整個黨組織是按民主原則建立的”。可見,共産黨從一開始,不僅其性質是工人階級的民主政黨,而且其政治架構、組織原則就是民主的。

  (二)發展黨內民主,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早在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擴大黨內民主,應看作是鞏固黨和發展黨的必要的步驟,是使黨在偉大鬥爭中生動活躍,勝任愉快,生長新的力量,突破戰爭難關的一個重要的武器。”在延安召開的黨的七大第一次規定了黨員的權利與義務。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八大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提出了堅持集體領導原則和反對個人崇拜,從中央到縣一級黨的各級代表大會實行常任制。黨的十二大規定了黨的各級委員會實行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黨的十三大從健全黨的集體領導制度、改革和完善黨的選舉制度等方面對加強黨內民主制度建設作了闡述。黨的十四大和十五大報告都提出要進一步疏通黨內民主渠道,保障黨員民主權利。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要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以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委員會制度為重點,從改革體制機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願的黨內民主制度”。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大力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建立了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會報告工作制度,頒布了《中國共産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一些地方黨組織在實行黨代會常任制試點、擴大幹部工作中的民主、進行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直接選舉的試點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積累了黨內民主建設的豐富經驗,形成了優良的民主傳統和作風,建立了一整套發揚黨內民主的規範和機制,為不斷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

  在黨內民主問題上,我們黨也有過沉痛的教訓。民主革命時期,黨內先後出現過陳獨秀的家長製作風、王明路線的獨斷專行,嚴重窒息了黨內民主,使黨的事業遭受重大挫折。“從一九五八年批評反冒進、一九五九年‘反右傾’以來,黨和國家的民主生活逐漸不正常,一言堂、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個人崇拜、個人淩駕於組織之上一類家長制現象,不斷滋長。”加之指導思想上“左”的錯誤,最終導致“文化大革命”的發生,使黨內民主以至黨的整個事業遭受嚴重破壞。歷史的經驗教訓表明,發展黨內民主,事關黨的生存和發展,事關黨和國家政治生活全局,事關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興衰成敗。

  (三)黨內民主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保證。發展黨內民主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黨的創新活力,為實現黨的路線、綱領和目標而團結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前無古人的事業,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必須依靠我們黨自己去探索。只有充分發展黨內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黨內形成解放思想、暢所欲言、生動活潑、開拓創新、團結奮進的局面,保證黨的事業蓬勃發展;才能凝聚全黨的意志和力量,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保證黨的決策正確和執行有效,避免或減少探索過程中因決策上的重大失誤而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損失;才能使黨的全部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二、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主要原則

  堅持黨內民主建設的原則和目標,是保證黨內民主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黨的十七大報告總結了我們黨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歷史經驗和新鮮經驗,對以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為基礎,以完善黨內民主制度為重點,進一步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提出了新的明確要求。把握好這些原則要求,是黨內民主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一)必須尊重黨員主體地位。胡錦濤同志2005年1月在新時期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專題報告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和黨的行為主體”。黨的十七大發展了這一思想,第一次在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尊重黨員主體地位”。這一論斷深刻闡明瞭發展黨內民主的根本要求。因為黨內民主從本質上講,就是全體黨員在黨內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和政治制度,黨員主體地位的實現程度是衡量黨內民主發展程度的重要尺規。黨員的主體地位是通過黨員的民主權利來實現的,離開黨員民主權利的充分行使和切實保障,黨內民主就無從談起。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必須把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擺在突出位置。

  (二)必須完善黨內民主制度。實現黨內民主的制度化和規範化,是黨內民主走向成熟的關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必須把完善黨內民主制度作為一項根本任務。按照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一是要完善民主討論制度,營造黨內不同意見充分發表、平等討論的制度環境,鼓勵和保護黨員講真話、講心裏話。二是要完善民主決策制度,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保證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經常性地參與黨內決策,使黨的各項決策在黨內擁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三是要完善民主選舉制度,使黨內選舉更好地體現選舉人的意志,保證選出為廣大黨員充分信任、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高度負責的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四是要完善集體領導與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既反對和防止個人或少數人專斷,又反對和防止分工不合作、班子軟弱渙散。五是要完善民主監督制度,保障廣大黨員和各級黨組織有效行使監督權,使黨的權力得到正確行使,推動黨的事業健康發展。

  (三)必須實行民主與集中相統一。我們黨實行的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的制度。民主是正確集中的前提和基礎,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和歸宿。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既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意願得到充分表達,防止個人專斷;又要加強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統一思想認識,保持步調一致,防止出現極端民主化傾向。

  (四)必須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黨內民主與人民民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踐中。我們黨是執政黨,黨員的政治參與熱情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的政治參與熱情,黨內民主的狀況直接影響社會民主的狀況,黨內的和諧程度直接影響社會的和諧程度。因此,“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徑。

  (五)必須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黨內民主建設既是為經濟社會發展總任務服務的,同時又受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水準的制約。因此,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既要積極推進,又要循序漸進。我們既要自覺適應廣大黨員民主意識普遍增強、了解和參與黨內事務的願望日益迫切的新情況,加快黨內民主建設進程,又要從實際出發,而不能脫離實際,超越階段。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自上而下的帶動和自下而上的促進結合起來,有組織、有步驟地紮實推進,使黨內民主建設同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制度建設融會貫通,與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互相促進。 

  三、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一系列積極穩妥、紮實有效地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加強黨內民主建設,使黨內民主意識普遍增強、黨內民主制度不斷健全、黨的創新活力充分發揮,更好地凝聚全黨的意志和力量,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一)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黨章和黨員權利保障條例明確規定了黨員的民主權利,涉及民主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方面。在這些權利面前,所有黨員無論職務高低一律平等,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侵犯。從實踐看,黨內民主發展不夠,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黨員權利保障不夠。因此,發展黨內民主,必須把保障黨員民主權利作為基礎。當前,既要不斷拓寬黨員了解黨內事務的渠道,保障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被選舉權和監督權,又要引導廣大黨員樹立主體意識,提高主體素質,增強發揮主體作用的能力。

  (二)推進黨務公開,營造黨內民主討論環境。黨務公開是黨內民主的前提。近年來,隨著村務公開、廠務公開、政務公開快速發展,廣大黨員對實行黨務公開、增強黨組織工作透明度的要求也日益迫切。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提出“逐步推進黨務公開”,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進一步提出“積極推進黨務公開”。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把“推進黨務公開”作為黨內民主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必將對黨內民主的發展産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要進一步創新黨務公開的形式,擴大黨務公開的範圍,提高黨務公開的品質。黨和國家的重大事務、重大決策,應先在黨內作充分的討論;領導機關在作出決議之前,應提交基層組織討論或充分徵求基層組織意見;基層黨組織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應組織廣大黨員討論或充分聽取黨員意見,以實現黨員和基層組織對黨的事務的廣泛參與和有效監督。

  (三)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地方委員會工作機制。現在,黨代會5年召開一次,黨代會閉會期間,黨代會和黨代表發揮作用缺乏有效途徑和形式,有的地方存在黨委權力過分集中在常委會的現象。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和黨的委員會制度作為推進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舉措,從3個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首次提出了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這就使代表們在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履行代表職責、行使代表權利有了明確和權威的依據。二是選擇一些縣(市、區)試行黨代表大會常任制。旨在總結以往試點的經驗,創新形式、規範程式,為全面推行黨代會常任制提供更充分的理論和實踐依據。三是完善黨的地方各級全委會、常委會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全委會對重大問題的決策作用。這對從機制上理順和規範全委會和常委會的關係,充分發揮全委會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推動地方黨委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四)實行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地方黨委常委會向全委會定期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的制度。黨的各級委員會向同級的代表大會負責、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各級常委會向同級的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這是黨內正常的權力歸屬關係。但是,這種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在很長時期內並沒有真正實行。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錦濤同志首次代表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全會報告工作,這是黨中央率先垂范、發展黨內民主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常委會向全委會負責、報告工作和接受監督的制度”。黨的十七大把定期報告工作並接受監督作為一項重要制度,第一次在黨代會報告中作出了規定,對於理順黨內權力關係、加強黨內監督、保證權力得到正確行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五)推行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票決制。2002年7月頒布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市(地)、縣(市)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正職的擬任人選和推薦人選,由上級黨委常委會提名,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黨的十六大以來,許多地方在認真執行這項規定的同時,把票決制擴大運用到全委會和常委會對重要幹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等重大決策上。實行票決制,能夠讓領導班子每個成員充分表達自己意見,有效避免由少數人和“一把手”個人説了算的弊端。黨的十七大報告充分肯定各地的創新舉措,規定地方黨委討論決定重大問題和任用重要幹部要推行票決制,為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進一步提供了制度保證。

  (六)改革黨內選舉制度。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黨員享有的基本民主權利。以此為基礎形成的選舉制度,是黨內民主的一項根本制度。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完善黨內選舉制度,改進候選人提名方式,適當擴大差額推薦和差額選舉的範圍和比例。在實踐中,許多地方採取參照民主測評、民主推薦的結果來提名候選人。黨的十七大報告把改革黨內選舉制度作為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進一步加以強調,要求從改進候選人提名制度和選舉方式等方面予以推進,反映了廣大黨員的願望和時代進步的要求,指明瞭今後一個時期深化黨內選舉制度改革的方向。

  (七)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擴大黨內基層民主,是黨內民主建設的基礎和重要切入點。近年來,江蘇、四川等地借鑒村黨組織換屆選舉採取“兩票制”、“兩推一選”等成功經驗,在鄉鎮黨委換屆選舉中進行了公推直選鄉鎮黨委書記或鄉鎮黨委領導班子成員的試點。這種選舉辦法,較好地落實了普通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激發了廣大黨員的政治熱情,增強了基層幹部為群眾幹事、對人民負責的主動性積極性。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推廣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由黨員和群眾公開推薦與上級黨組織推薦相結合的辦法,逐步擴大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直接選舉範圍,探索擴大黨內基層民主多種實現形式”,這為各級黨組織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基層黨內民主建設開闢了廣闊空間。

  四、堅持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黨的團結統一也是黨的生命。黨的十七大報告在強調發展黨內民主的同時,明確要求“全黨同志要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切實保證政令暢通”。

  (一)鞏固黨的團結統一,是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的重要保證。黨的團結統一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來説,對於我們這樣一個有7000多萬黨員、350多萬個基層組織、正領導著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事業的執政黨來説,維護黨的團結統一至關重要。只有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才能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才能保障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尤其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建設任務,我們黨要領導人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顯得更為重要。每一個共産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維護黨的團結統一這個大局,都要把維護黨的團結統一作為應盡的義務。

  (二)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自覺遵守黨的政治紀律。鞏固黨的團結統一,既要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又要堅決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沒有黨內民主,黨的生命就會窒息;沒有集中統一,黨就會失去戰鬥力。維護黨的集中統一,是民主集中制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一條重要的黨內紀律。黨章明確指出,黨的紀律“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完善黨的任務的保證”。要教育廣大黨員增強黨紀觀念,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堅決反對自由主義和分散主義,決不允許各行其是,任何人都不能為所欲為。要自覺堅持個人服從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的原則,正確處理民主和集中、權利和義務的關係,把全黨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奮鬥目標上來。

  (三)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切實保證政令暢通。中央是黨的團結統一的核心,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必須堅決維護中央權威,切實保證中央政令暢通。在指導思想、奮鬥目標、大政方針和重要工作部署上,全黨必須始終同黨中央保持一致。無論哪個地區、哪個部門、哪個單位的黨組織,無論擔任何種領導職務的黨員幹部,都要自覺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決服從中央的統一領導,切實保證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得到貫徹落實。維護中央權威,與發揮地方積極性是相輔相成的,兩者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之中。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堅持把貫徹中央精神同立足本地實際相結合,在結合中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把維護中央的權威與發揮地方的主動性、創造性結合起來,把局部利益同全局利益統一起來,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開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局面。(作者:中組部部長李源潮)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