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電影掃描

時間:2010-01-19 17:25   來源:福建日報
  2009年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重要年份:國産電影出現“井噴”,無論公映數量還是生産總量均超越往年,預計票房總額將達60億元,比2008年的43億元增幅近40%。與此同時,電影的類型、規模、市場、投資等均大步前進。

  但量的激增並未帶來質的飛躍,反而遺憾良多——國産電影的“紅與黑”,從未像2009年這樣反差強烈。

  國産電影的“豐收年”

  2009年的中國電影勢頭強勁,上半年有《紅河》《瘋狂的賽車》《遊龍戲鳳》《家有喜事》《神槍手》《金錢帝國》《新宿事件》《夜店》《大內密探靈靈狗》《功夫神廚》等一批大中小成本電影,下半年則迎來整體“井噴”:《竊聽風雲》《麥兜響噹噹》《白銀帝國》《鬥牛》《建國大業》《風聲》《非常完美》《窈窕紳士》《狼災記》《麥田》《我的唐朝兄弟》……尤其《三槍拍案驚奇》《孔子》《十月圍城》《刺陵》等大片更成為賀歲檔期的“重磅巨制”。

  “中國電影還從沒這麼熱鬧過,電影院門口的黃牛黨絡繹不絕。”新昆明影城經理陳傑説,2009年僅昆明市區的電影産業增量就達到50%以上,一半以上觀眾就是衝國産電影去的。

  2009年不再是“多部”而是10多部國産電影出現投資規模、整體品質、題材類型的躍升,如《鬥牛》是嚴格意義上的黑色幽默,《非常完美》是首部“小妞電影”,《風聲》是首部諜戰大片,《齊天大聖前傳》則是首部3D立體動畫長片……這些“創紀錄”之作投資均在3000萬元以上,且投資方不止一家。

    陳傑認為,“豐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國際電影市場受金融危機衝擊出現萎縮,中國電影市場的性價比優勢突出,於是吸引了不少外來熱錢;另一方面,中國電影在經歷了2003年至2006年的大片衝擊與市場積澱、2007年至2008年的藝術蓄積之後,今年自然迎來強勁爆發。

 

  中國電影兩大短板

  用“後大片時代”或能概括2009年國産電影的狀態。“後大片時代”的消費特徵是日益明顯的類型化,這使明星大腕也未必具有票房號召力,觀眾漸漸理性了,像選擇電視劇那樣選擇自己熱衷的電影類型。比如《麥田》《狼災記》等均有明星、名導壓陣,票房卻丟盔棄甲;反倒是《我的唐朝兄弟》《夜店》之類幽默的中小成本影片取得不錯的口碑與票房。

  “後大片時代”也不再是古裝巨制獨大,市場被時尚、諜戰、古裝、愛情、警匪、搞笑等類型片成功分流;藝術與商業的壁壘也在打破,如田壯壯的《狼災記》和賈樟柯的《二十四城記》就在嘗試商業運作,而高群書這樣的純商業導演也拍出了《東京審判》這樣有著濃郁藝術氣味的影片。二者的交匯共融無疑折射出中國電影的成熟與進步。

  數量的井噴並未帶來品質的飛躍。今年有一大批電影“不及格”。“一些事先看好的大片,觀眾就是不買賬,要麼故事太糙,要麼玩弄形式,要麼炒作明星,完全名不副實。”昆明新建設影城宣傳企劃負責人徐峰説。

  儘管各方評價褒貶不一,張藝謀新片《三槍拍案驚奇》仍創造了上映4天即票房過億元的紀錄。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認為,一個國際級大導演,更應該對中國電影文化品質、中國電影娛樂品質、中國電影藝術品質擔負起引導的責任,不能放棄品位和趣味的底線。

    2009年,諸多大片扎堆、爭搶檔期也使不少片子票房慘敗、血本無歸,如《愛有來生》《鬥牛》就是典型案例,它們並未敗于“品質”而是輸給“檔期”。昆明遠傳影視發行公司負責人鄧景澤認為,大片扎堆是對整個産業的深深傷害,這説明電影發行還遠遠滯後於電影生産,遠未形成合理、科學的發行機制和檔期結構,這給崛起的中國電影業敲響了警鐘。

 

  當搞笑片成為主角

   除了同時涌現《齊天大聖前傳》《麋鹿王》《神兵小將》《快樂奔跑》《馬蘭花》等多部動畫大片,2009年也是喜劇扎堆的年份,幾乎佔據全年公映電影的1/3強,如《大內密探靈靈狗》《瘋狂的賽車》《夜店》《欠我十萬零五千》《氣喘吁吁》《窈窕紳士》《熊貓大俠》《倔強的蘿蔔》《三槍拍案驚奇》……

  2006年大獲成功的《瘋狂的石頭》仍在催生跟風之作,《大胃王》《氣喘吁吁》《盜版貓》《倔強的蘿蔔》均也在此列,但觀眾普遍認為這些電影頂多是段落式的“誇張惡搞”而與“喜劇大片”無關。

   徐峰認為,如果説《瘋狂的石頭》的效倣者們還在追求反諷精神,那麼,2008年大賣的《十全九美》則將中國喜劇電影向下拖拽而去——導演王岳倫的手法是變本加厲的無厘頭和刻意賣弄的默片式肢體搞笑;今年的續篇《熊貓大俠》熱賣只能説明,這種略顯粗暴的“擰巴式”惡搞已經成為一種讓人無奈的流行娛樂特徵。

  “從很多喜劇電影身上,我們只能嗅到瘋狂惡搞的硝煙,觀眾笑過拉倒,四處瀰漫的笑料最終讓整部影片也淪為笑柄。”徐峰説,2009年喜劇電影的蔚為壯觀、參差不齊既説明市場仍有需求,也説明中國式喜劇還遠未成型,一旦觀眾提前厭惡了這類搞笑片,則是對中國類型電影的竭澤而漁,代價不免慘重。

  業內人士評價,無論如何,2009年中國電影在數量上亦算可觀了,它們有力結束了幾個導演獨大的局面,為中國電影的進一步發展開了一個不錯的頭。(陳鵬)

編輯:宿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