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觀察:中國構建可持續發展的能源體系

時間:2010-02-23 15:06   來源:新華網

  另外,中國的能源消費彈性系數也由改革開放前20年0.43的水準迅速提高到2000-2005年高於1的水準。雖然從2006年起,能源消費彈性系數開始降至1以下,但仍然高於2000年之前的水準。

  中國自1993年起成為原油凈進口國,2009年首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2009年中國原油凈進口量達19862萬噸,對外依存度高達51.2%,遠遠超過1995年時的5.3%。

  相對於能源消費總量的高速增長,中國能源結構調整進展較慢,其中煤炭消費比重完成“十一五”規劃(2006年至2010年)3個百分點的削減目標相當困難,因為前三年僅降低了約0.7個百分點。

  由於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結構調整進展緩慢,中國“十一五”規劃前三年的能耗強度下降幅度僅完成了五年規劃目標的約50%。例如,2008年,高耗能的重化工業比重突破了70%,超過1959年的歷史高值。

  2009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實施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在保障經濟較快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帶動了鋼鐵、水泥等高耗能産業的增長,這相應增加了能耗強度削減的困難。預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公佈2009年能耗強度降幅。

  馮飛表示,根據目前進度,中國實現“十一五”規劃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面臨著相當大的困難。

  國家主席胡錦濤本月初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周大地説:“今年節能降耗任務雖然空前繁重,但進展情況將好于去年。基於長遠考慮,中國必須儘快構建綜合性的、長效的節能降耗制度機制,以保證能源發展的可持續性。”

 

編輯:楊雲濤

相關新聞

圖片